本刊編輯部
創新體制機制堅持依法行政加快推進全省畜牧業現代化進程
——2015年全省畜牧工作會議側記
本刊編輯部
1月15日,2015年全省畜牧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會議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以及省委九屆八次全會等一系列會議精神,總結回顧2014年全省畜牧獸醫工作,研究分析當前畜牧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安排部署2015年的各項畜牧重點工作。河南省畜牧局局長宋虎振在大會上作了重要工作報告。
“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農業部的大力支持下,各級畜牧部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委書記郭庚茂同志調研三農工作重要講話精神為動力,突出重點、扎實工作,積極應對飼料和人力等生產要素成本不斷上漲、生豬價格持續低迷、奶業生產受到內外部因素影響等復雜形勢,畜禽生產整體保持平穩態勢,生豬、家禽等食糧型畜禽在震蕩中持續發展,牛羊等草食牲畜生產勢頭較好。預計全省全年肉、蛋、奶產量分別達720萬噸、410萬噸、345萬噸,肉類和奶類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0%、4.0%,禽蛋產量與去年相比基本持平;全省優質畜產品貨源供給持續保障有力,全年未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和重大畜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各項重點工作在高起點上又取得了新成效。”宋虎振局長在會議的開始總結概括了我省畜牧業在過去一年的嚴峻形勢下取得的成績。
一是集群發展勢頭良好。依托河南省畜牧規劃設計研究院加快集群規劃編制,全省已完成集群規劃編制31個,占40個集群總數的77.5%。據統計,40個集群全年共完成投資24.2億元。畜牧產業化集群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二是動物疫情形勢總體穩定。圓滿完成了春秋兩季畜禽集中免疫任務,并順利通過了農業部檢查驗收。強化了疫病監測預警,重點強化了對畜牧大型龍頭企業監督檢查,全省產地檢疫數量同比增長11%。強化了應急值守,提高了應急處置能力。積極開展了常見病和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各項綜合措施的有效落實,確保了全省動物疫情穩定,受到了農業部的充分肯定。
三是質量監管水平穩步提升。全面推行了“兩書兩制”,發放告知書41萬份,簽訂承諾書25萬份。深化了“瘦肉精”、生鮮乳、飼料、獸藥等專項整治。加快實施了獸藥飼料二維碼管理,全省加施二維碼的飼料和獸藥生產企業分別達607家和216家。加強了畜產品質量監測檢驗,強化監測預警,全省畜產品質量安全形勢總體平穩向好。
四是體制機制創新步伐加快。省級畜禽屠宰監管體制改革基本完成,市縣改革正在推進。創新投融資機制,全省涉牧投資擔保公司達到9家,其中河南省畜牧業投資擔保公司組建半年來已為127家畜牧企業提供了擔保服務,累計辦理各項擔保業務5.3億元,在緩解畜禽養殖融資難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創新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農業部確定的5個國家試點縣圓滿完成了建設任務,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積極推進育肥豬保險工作,出臺了育肥豬保費財政補貼政策,探索了以育肥豬保險為抓手,將育肥豬保險與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強制免疫、耳標佩帶等有機結合的保防聯動機制。創新經營主體培育機制,堅持試點先行,29個市縣級試點共注冊畜牧專業合作社3 206個,其中27個合作社成立了擔保互助基金,提高了抗風險能力。創新畜產品監管機制,形成了飛行抽檢、交叉互查、拉網檢查等多形式立體推進,風險監測、例行監測、監督抽檢、專項監測、應急監測等多方式相互補充、相互印證、疊加作用的監測工作機制。
五是生態畜牧業成效明顯。積極開展了生態畜牧業示范場、示范市創建活動。組織600家規模養殖場進行了以糞污治理為重點的標準化改造,改造標準化圈舍逾5萬m2。全年秸稈飼料化利用2 400萬噸,草地建設完成逾3.5萬公頃,全省秸草加工專業企業達30家。世行貸款生態畜牧業項目加快實施,471個項目建設已基本完成建設任務,得到世行檢查團的充分肯定。
六是奶業跨越工程順利實施。利用專項扶持資金,加快優質奶源基地建設,全省新建、改擴建奶牛養殖場(區)達111個,新增奶牛畜位2.5萬個。奶牛單產提升行動扎實開展,組織專家對單產低于6噸的近200個奶牛養殖場(區)進行現場診斷及指導,推廣性控凍精2萬劑,組織奶牛良種登記5萬頭,開展DHI測定5.5萬頭。按可比口徑計算,連續測定的63個奶牛核心場全年奶牛平均單產提升近500 kg,科技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奶牛養殖小區轉牧場工作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七是綜合執法持續強化。嚴格落實執法責任,不斷加大日常巡查和執法監督力度,與公安廳建立了案件協查機制,加大了辦案力度,全年共查辦各類畜牧獸醫違法案件2 354起,移送公安機關34起,對各種違法行為產生了強大的震懾作用。在全國率先實施涉牧企業“黑名單”管理,13家企業上榜,百度搜索結果達130萬余人次,業界反響強烈,懲戒效果顯著。同時,辦案質量逐步提高,執法行為不斷規范,服務型執法穩步推進,維護了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

八是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重點加強了全省畜牧業信息化綜合平臺建設,河南省畜牧業數據中心正式投入運行,綜合信息平臺一期應用效果良好。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指揮系統等9大應用系統已經開發完成,并成功進行了試運行。漯河等6個信息化建設試點市縣同步推進,運用現代信息手段裝備畜牧業已經形成行業共識,并正在加快應用。
宋虎振指出,2015年全省畜牧工作將以提高畜牧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依法治牧為準則,堅持集聚發展、集約經營、產業融合、高效安全的發展方向,著力在“調結構、強帶動,提質量、增效益、破瓶頸、控風險”上下功夫,加快畜牧產業轉型升級,努力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和重大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為加快河南農業現代化進程提供有力支撐。
推動產業發展,引領產業轉型
一是嚴格落實政策,推動產業發展。宋虎振強調,要通過啟動實施規劃,認真落實扶持政策,加強政策項目監督管理,科學制定“十三五”規劃等措施,推動產業發展,推動畜牧業提質增效、換擋升級。
二是加快集群建設,引領產業轉型。宋虎振強調,要通過加快集群項目建設,建立優質貨源基地,推動集群企業上市,推進畜牧業擔保融資體系建設,積極促進集群開放,完善推進集群建設工作機制等六大舉措,全力推動畜牧產業化集群持續健康發展。
加強農牧結合,促進生態發展
一是積極建立種養結合新型模式。加快推進生態畜牧業試點建設,擴大試點范圍。根據《河南省生態畜牧業示范場創建方案》,選擇不同畜種、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生態畜牧業發展模式,重點抓好200個生態畜牧業示范場,積極推廣綜合利用、減排利用、種養平衡、集中處理、適度放養、發酵床、協議消納等7種模式,搞好畜禽糞污減量化排放、資源化利用技術模式研究。二是總結推廣生態畜牧業典型經驗。大力推廣瑞祥模式、南陽科爾沁模式等生態畜牧業典型,利用種植業調整政策和土地流轉政策,鞏固擴大現有成果,促進農村土地有效流轉,用足用活土地改革政策,加快農牧結合、循環發展。三是加快推進糞污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重點實施好牧原、雛鷹農業農村廢棄物(糞污)綜合處理利用試點項目。四是全面完成世行生態畜牧業項目。繼續加大項目督促指導力度,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爭取實現490個項目養殖場全額報賬提款目標,確保項目糞污處理設施得到有效利用。五是加快秸稈飼草資源開發利用。深入挖掘秸稈飼料化利用潛力,擴大飼用玉米、全株青貯玉米和優質牧草種植規模,實現種養結合、循環發展。
強化防控措施,嚴防疫病發生
一是抓好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工作。重點抓好防疫員隊伍、疫苗管理、免疫程序規范三個關鍵點,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扎實開展春秋季集中免疫工作,著力提高免疫質量,堅持分類指導,應免盡免,不留空檔。二是加強監測預警。進一步完善監測網絡,增加監測經費投入,加強疫病監測,科學指導動物疫病防控。三是嚴格檢疫監督。嚴把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和省境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三道關口,強化動物衛生監督工作。四是強化小反芻獸疫防控。繼續搞好流行病學調查和排查,一旦發現問題按照“早、快、嚴、小”的原則及時消除隱患。五是落實H7N9流感剔除計劃。嚴格按照《全國家禽H7N9流感剔除計劃》和我省實施方案的要求,明確分工,完成監測任務,嚴格處置陽性禽群,開展追溯調查,對可能污染的場點進行風險評估,并采取相應措施,消除傳染源。六是加強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建立與衛生部門的聯防聯控機制,落實人間和畜間的追溯管控措施。指導規模養殖場開展布病凈化,督促養殖場落實主體責任,督促規模養殖場自覺開展普檢和陽性動物的處理。
堅持產管并重,保障質量安全
一是持續強化宣傳教育。二是強化畜禽屠宰環節監管。堅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監管,有序推進發展”的原則,加大對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的監管力度,實現屠宰環節質量安全監測和肉品品質監督抽檢全覆蓋。三是加強分類監管。堅持“抓大控小促中間”,對40個產業集群龍頭企業實現全覆蓋、全鏈條、多頻次的監測預警。全面推行網格化監管責任機制,加強對中小規模養殖場(戶)和散養戶的監管,嚴防發生區域性的風險。四是強化監測預警。加快畜禽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業實驗室建設,強化省、市監測工作聯動。改進風險監測、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檢的內容、項目和方法,增強監測檢驗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科學性。五是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堅持專項整治常態化與突出問題集中治理相結合,在不斷深化“瘦肉精”、飼料、獸藥、生鮮乳等專項整治的同時,針對薄弱環節和易發群體,加大對畜禽屠宰環節、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環節、獸用抗菌藥使用環節集中治理力度,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和注入其他物質、收購屠宰病死畜禽、亂用濫用抗菌藥物等不法行為,提高專項整治效果。持續推進飼料獸藥二維碼管理,實施追溯管理。六是加強“瘦肉精”常態化監管。鞏固擴大應急狀態下“瘦肉精”整治成果,著力建立常態化監管機制。
深化機制創新,增強發展活力
一是加強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切實厘清責任邊界,推進依法行政。要承接好國家下放的行政審批職能,重點做好重大動物疫病病料采集審批、執業獸醫資格認定、草種進出口審批、家畜遺傳材料生產經營許可證審核發放等8項職能,主動向省轄市下放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核發等職能,切實做到簡政放權。二是深入推進市縣兩級畜禽屠宰監管體制改革。加快畜禽屠宰監管體制改革進度,并確保改革質量。認真承接好新職能,著力建立從投入品供給、畜禽養殖、收購運輸到屠宰的全程監管體系。三是創新投融資機制。重點創新財政支農體制機制,引導和支持建立區域性畜牧業融資擔保公司,探索設立蘭考縣畜牧業貸款擔保基金,總結推廣畜牧合作組織設立融資擔保互助金經驗,調整優化財政補貼方式,多渠道解決畜牧業發展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四是創新產銷銜接機制。積極探索完善龍頭企業與養殖場(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畜牧產業化運行模式,搭建產銷平臺,促進產銷緊密銜接。
強化應急管理,增強管控風險能力
一要抓早強預警。通過多點、多面、多頻次監測,通過生產形勢監測預警系統、動物檢疫電子出證系統、獸藥飼料二維碼管理系統、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預警系統、輿情動態監測系統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搜集信息,科學研判形勢,及早出謀劃策,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二要抓小防擴散。對于監測預警、群眾舉報、媒體曝光的案件線索,要主動進行調查核實,依法嚴肅查辦。三要抓了快處置。認真研究制定突發重大事件應急機制,健全完善應急資金、物資儲備制度,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嚴格落實應急值守,適時組織應急演練,一旦發生突發重大動物疫情和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能夠快速、果斷、科學、依法予以處置,將影響降至最低,將損失減到最小。
加大執法力度,嚴格依法行政
一是持續推進執法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省、市、縣、鄉三級四層的畜牧獸醫執法體系,堅決克服只增編不增人、執法力量明顯不足的問題,堅決克服執法機構仍是差供、自籌自支的問題。二是全面實施綜合執法。要嚴格按照要求,把畜牧獸醫執法職能整合到綜合執法機構,全面實施畜牧獸醫綜合執法。三是加強隊伍建設管理。堅持培訓提高和稽查整治相結合的原則,全面加強隊伍建設和管理,著力提高隊伍素質。積極創造條件,逐步構建執法激勵機制,注重隊伍文化建設,著力打造一支政治硬、作風正、業務精、紀律嚴的執法隊伍。四是嚴格執法辦案。堅持有案必立,立案必查,查案必果的原則,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持續推進執法辦案的標準化、規范化、程序化;全面啟用案件管理系統,對上傳的案件,縣級要全面審查,省、市兩級進行抽查。進一步健全檢打聯動機制、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形成執法合力。
強化科技支撐,培育競爭優勢
一是開展科技大培訓活動。通過集中輪訓、遠程教育、網絡視頻授課等形式,廣泛開展培訓活動。全省畜牧系統干部職工至少參加1次以上培訓活動。二是推廣應用10項先進技術。重點推廣奶牛單產提升配套技術、畜禽高產繁殖技術、種豬聯合育種技術、畜禽糞污處理技術、秸草生產加工技術、家畜人工授精技術、畜禽良種繁殖、仔豬早期斷奶、夏南牛新品系選育、動物疫病防控等10項成熟技術。三是充分發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圍繞河南省畜牧局確定的40個重點畜牧產業化集群建設,引導龍頭企業爭取多方支持,積極創造條件,切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四是強化產學研結合。繼續發揮好省奶牛產業體系專家組、高檔牛肉生產技術專家組的作用,積極建立其他畜種的科技創新團隊。各地畜牧部門也要建立完善產、學、研緊密結合的體系,圍繞主推技術和關鍵技術開展技術攻關和技術推廣工作,為生產發展當好技術參謀,提供技術支撐。五是認真搞好養殖示范場(戶)建設。充分發揮國家級、省級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示范作用,示范帶動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
積極推進保險,減低市場風險
一是形成推進合力。二是加強宣傳引導。協助承保機構制定宣傳方案,通過新聞媒體、信息網絡、召開座談會、到場入戶講解等多種形式,積極宣傳國家育肥豬保險政策,宣傳投保的條件、保險責任、保險期限、理賠程序等有關保險內容,使群眾了解保險知識,放心參加保險。三是落實配套資金。加強與財政部門溝通協調,落實育肥豬保險保費的配套資金。建立健全縣級畜牧部門和承保機構合作機制,選擇在當地服務網絡比較健全,服務承諾和服務意識比較強的承保機構建立適度有限的競爭機制。四是實行保防聯動機制。以育肥豬保險為抓手,將育肥豬保險與免疫接種、佩戴耳標、出欄報檢、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有機結合,將養殖檔案的規范建立、耳標的佩戴、強制免疫、出欄報檢,病死豬無害化處理作為保險理賠的先決條件,促使養殖場(戶)落實主體責任,規范養殖行為,有效提高養殖場(戶)免疫密度和質量,提高出欄報檢率和產地檢疫率,提高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率。五是加強指導檢查。研究制定監督管理的辦法和數字確認的方法和制度,加強對參與保險的基層防疫員、檢疫員的管理,確保承保時投保標的數量和清算實際被保險育肥豬數量的真實性,防止核查人員、巡查人員、監督人員聯合承保機構、聯合養殖場(戶),虛擬數字,騙取保費。
嚴格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強化源頭控制
一是加強宣傳引導。普及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相關政策法規和技術知識,提高生產經營者處理病死畜禽的自覺性。二是編制建設規劃。積極配合發改部門,結合實際編制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布局和建設規劃。根據本地區畜禽養殖、疫病發生和畜禽死亡等情況,統籌規劃和合理布局病死畜禽無害化收集處理體系。三是完善保障政策。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補助資金納入各級財政預算,確保無害化處理場所能夠實現正常運營。嚴格落實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的地方配套資金、育肥豬保險保費補貼的地方配套資金,將保險配套資金納入各級財政預算。統籌整合畜牧項目資金支持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將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改造項目、菜籃子項目、畜禽標準化健康養殖等項目建設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相結合,加大支持力度。四是建立長效機制。各地要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統籌規劃、因地制宜,財政補助、保險聯動”的原則,圍繞病死畜禽的貯存、收集、運輸和處理等環節,完善收集處理體系,探索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五是嚴打違法行為。按照《動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規,嚴肅查處隨意拋棄病死畜禽、加工制售病死畜禽產品等違法犯罪行為。畜牧部門在調查拋棄、收購、販賣、屠宰、加工病死畜禽案件時,要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對涉嫌構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及時移送公安機關,依法查處。
加快信息化建設,提升管理能力
一是建立信息化標準體系。在現有信息化標準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全省畜牧業信息化標準體系,科學指導全省信息化建設工作規范有序開展。二是全面推進畜牧業綜合信息平臺建設。重點完善省級小型云平臺,在漯河、汝州等試點市縣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全面推進市級平臺、縣級終端建設,實現各級業務系統融合互通。進一步完善省市縣三級高清視頻會商和視頻監控系統,實現對重點部位、重點場所的遠程監管。三是加快電子政務建設。以“河南省畜牧業信息港”、“畜牧移動門戶”和微信公眾賬號等為平臺,進一步拓展電子政務平臺功能,及時豐富更新平臺內容,全面開通網上審批、網上辦公等功能。四是加強畜牧業監測預警。各地要切實按照河南省畜牧局即將下發的《關于開展全省畜牧業基礎數據采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重點做好畜牧業生產、疫病防控、質量安全等各種涉牧信息的采集工作,盡快完成全省畜牧業核心數據庫建設。積極開展以全省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畜牧業統計和動物疫情監測為重點的各種信息的智能分析和預警監測,為全省畜牧業發展決策提供依據。五是大力發展電商和物聯網應用。促進原料基地與加工、物流配送營銷體系緊密銜接,大力發展電子商務與實體流通相結合的物流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