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江
重慶市南川區福壽鄉中心小學校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及對策
陳遠江
重慶市南川區福壽鄉中心小學校
在新課程標準頒布之后,兒童文學的地位也受到了空前的重視,各個地區小學語文課程改革也進行的如火如荼,在兒童語文與教材的結合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還存在一些不足,下面就對這些現狀與對策進行深入的分析。
1.教師兒童文學素養不足。
在小學語文教材之中,有超過60%的課文為兒童文學作品,因此,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水平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息息相關,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語文素養普遍不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育界曾經推行了一系列的舉措來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但是,對于學生的教育依然只是杯水車薪。
2.教師難以抓住兒童文學的特征。
兒童文學作品與成人文學作品不同,有著獨特的美學品格與藝術特征,由于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普遍不足,這就直接導致教師在授課時難以抓住課文的美學特征,不少教師都將兒童文學作品的教學放在對字、詞、句、意的解讀、思想的歸納以及結構的分析上,導致兒童文學教學變得工具化。同時,一些教師在教學時,使用成人的思路與心理來分析兒童文學作品,用功利和世俗的觀念來解讀其中的內涵與主題,導致兒童文學作品的教學變得功利化、成人化。
此外,一些教師兒童文學意識淡薄,將不同載體納入同一種形式進行教學,這就存在著很多的失誤與偏差,同時,教師也沒有深入解讀兒童文學作品的文體知識內涵,實質上,兒童文化作品多是一種極度、強烈的夸張,對于文學作品理解上的失誤導致教師難以對人物言行進行深入的解讀,對于細節的分析也過度的具體化,導致兒童文學作品失去想象,難以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針對上述對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及應用現狀分析,我們有必要積極采取有效策略,關注兒童文學并發揮其積極作用,從而切實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小學語文學科的發展。具體對策表述如下:
1.提高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水平。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指導者,是教學活動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提高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是發揮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用的關鍵所在。具體落實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師要有正確的兒童文學理念和現代兒童文學觀念。教師要掌握與當前兒童觀、兒童教育觀相一致的兒童文學觀念,了解與之相匹配的兒童精神需求和審美發展要求,并以此為切入點,結合不同階段小學生的年齡、生理、心理發展水平探究其內心世界。
其次,教師要增加自身的兒童文學作品閱讀量,提高自身對兒童文學的感性認識,從而提高兒童文學教學水平。要想提高涉及兒童文學的語文教學水平,教師必須廣泛閱讀國內外優秀兒童文學作品,拓寬自身的知識面和閱讀視野,從而提高自己對兒童文學的感悟能力和審美鑒賞水平,透過兒童文學作品加深對小學生的理解和認識,為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2.把握兒童文學的文體特點。
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要把握兒童文學的文體特點,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正確地了解兒童文學文體分類及構成要素,因為面對的是兒童群體,其文體形式同其他文學形式存在明顯的不同,包括多種不同的體裁形式,例如:散文、故事、童話、兒歌等,語文教師應了解文章的文體形式分類、因素和特征。
(2)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以兒童文學的特點為依據,合理的采用教學手段,結合不同體裁的文章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靈活的運用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在對兒詩、兒歌等具有押韻特征的韻文體進行講解時,應嚴格把握該類文章的特點,通過誦讀法的教學途徑幫助學生深入的體會文章所蘊含的音樂美。但是這兩種形式的兒童文學又存在一定的差別,還需要加以區別,合理的應用播放音樂、游戲和頌唱相結合等多種方式來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想象力。
(3)將成人文學同兒童文學區別開來,準確的抓住不同文體間的差別和特征,兒童文學具有其特殊的語言和風格,同成人文體存在顯著的差異,風格特異,即使在同種文體形勢下,兒童文學及成人文學也各不相同。此外,兒童歌曲、詩歌等文體在語言運用風格及寫作目的方面的側重點也不同,發揮著不同的教育作用,只有做到以上幾點,才能更好地利用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功能。
3.培養現代兒童文學觀和正確的兒童文學理念。
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的關鍵就要從根本上轉變思想觀念,使教師能夠自主意識到兒童文學作品對兒童成長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兒童文學作品的精神,培養新型的兒童觀及現代幼兒教育觀、發展觀,樹立正確的兒童文學理念。教師必須要明確以下概念:
(1)兒童是兒童文學作品主要面對的對象,兒童處于特殊的年齡階段,能夠作為單獨的精神個體來看待,兒童文學作品正是面向未成年兒童而形成的,滿足了兒童階段的審美和精神需要,集教育、認知和審美等功能于一體;
(2)文學系統涵蓋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兒童文學只是其中之一,其符合基本文學形式,是作者為了抒發人生感悟及思想感情的語言藝術;
(3)同其他文學作品不同,兒童心理活動是創作兒童文學的基礎,作品能充分的迎合兒童的各方面需要,受廣大兒童的青睞。
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是發揮兒童文學在語文教育中教育作用的基礎,只有積累了大量的閱讀經驗,形成形象思維,了解兒童文學基礎理論和知識,形成現代兒童文學觀、兒童文學理念,才能提高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兒童文學文章的教學質量。
對于兒童文學作品,教師必須要抓住其獨有的文體特征與美學特征開展教學,把握好不同類型兒童文學作品的精神實質和底蘊,這樣才能夠全面的發揮出其獨有的審美功能。
【1】王金禾.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及對策【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1(10).
【2】許湘云.淺談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