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琪琪
從趙翠慧手里接過厚厚一信封美金,張大諾懵了。
2009年6月,臺北,“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第十二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頒獎現場?;饡∶?歲抗癌小巨人周大觀,旨在幫助不幸但熱愛生命的孩子。因自傳《假如我能行走三天》,肌無力患者張云成獲得此獎。
推著張云成上臺,張大諾一眼就看到了趙翠慧。幾個月前,他們剛見過。當時他以為,她是個騙子。
張大諾是張云成的指導老師。這一身份,正是趙翠慧初次見他的理由。得知他辭職免費指導殘疾人寫書,全家的收入依靠妻子,趙翠慧告訴他,“女人養家太辛苦,你之前掙多少,這個錢我補給你?!睆埓笾Z愣了。
“你把卡號寫下來,我先轉半年費用?!壁w翠慧很是認真。張大諾未及思考,近乎本能地道謝?!澳悴灰x我,應該是我感謝你?!壁w翠慧說得鄭重。
張大諾納悶,“給我錢,還謝我,我想她可能是個騙子?!睂懥艘话脬y行卡號,他又劃掉,謊稱不記得了?!罢鏇]當回事,這完全不靠譜。”
頒獎現場再見趙翠慧,張大諾追悔莫及。趙翠慧是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佛光山臺北區會長,是佛光山星云大師最喜愛的弟子。因為常為公益周轉籌資,她在臺灣被稱為“周轉愛的人”。
典禮一結束,趙翠慧直奔過來,“這是第一筆半年的錢,麻煩你自己換成人民幣?!睆埓笾Z沒反應過來,“懵了,這真金白銀的,不可能是假的啊?!?/p>
手握第一筆資助款,張大諾提出得寫個收據?!熬枇宋揖屯?,你要我留收據,看到那么多錢我也心疼啊。”趙翠慧開玩笑說。“那你有什么要求?”張大諾追問。“我沒什么要求,你愿意做幾年都行,怎么做都行,你就做吧?!壁w翠慧說。
“拯救受苦的人,是我們佛教該做的事,你替我們做了,我應該感謝你?!壁w翠慧解釋。這次,張大諾明白了。
他無法拒絕趙翠慧。因為實在太需要錢了。
“家中只剩一萬塊,下月還要付4000塊月供”,張大諾正處于山窮水盡的境地。
這一切,都源于當年他收到的一封意外來信。準確地說,是一封遺書。
1996年,張大諾在家鄉黑龍江做報紙記者,不愛新聞頭條,專喜報道邊緣弱勢群體。1998年,他收到署名張云成的一封來信。身患肌無力癥,不堪忍受病痛折磨,18歲的張云成企圖自殺?!八幌牖盍耍呛芗m結,因為他一直想寫本書。”張大諾就此許下承諾,“我要救他,我幫他寫書?!?/p>
家境貧寒,沒上過一天學,張云成甚至握不住筆??紤]到“他只有接電話不花錢”,張大諾打長途電話指導張云成寫作。人如其名,一諾為大,細長的電話線通了整整六年。2003年,張云成出版17萬字自傳《假如我能行走三天》。
這本書很快在殘疾人圈子傳播開來,“一些殘疾人覺得特痛苦,看完后就覺得自己的痛苦也不算啥?!睆堅瞥傻墓适鹿奈枇撕芏鄽埣踩耍麄兿驈埓笾Z發出了寫書求助。
張大諾始料未及?!耙婚_始只是想幫張云成完成心愿,沒想到影響這么多殘疾人?!彼_始大膽設想,“如果所有殘疾領域都有這么一本書,那么他們的問題也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他設定了一個大的目標,“通過指導寫書,和中國8000萬殘疾人連在一起,”他把它稱作,“一個宏大的公益工程”。
除了精神疾病領域,張大諾在各個殘疾領域都找了作者—類風濕、腦癱、侏儒癥、脆骨癥……他們所患病癥不同,卻都“嘗盡痛苦,淬煉重生,能給其他殘疾人一生的安慰和扶持”,還有一點,他們“都是小學水平,沒一點寫作基礎”。
找殘疾人寫書,很多人甚至殘疾人家屬都覺得張大諾瘋了?!八麄儗ξ业膶W生說,那個老師瘋了,你們也都是傻子。出書?你小學畢業了嗎?”
張大諾的指導不高深,卻異常磨人。一篇文章寫兩三個月,在線指導,反復修改十幾遍?!坝袀€學生連破折號都不認識,一篇稿子寫了12000字,修改12遍,最后以800字篇幅通過?!比绱藰藴剩瑢W生嚇跑了一半,只留下40個?!八麄儙缀醢阉械腻e都犯了一遍,改了一遍,就是這么訓練的?!睆埓笾Z說。
除了寫作指導,張大諾還要哄著學生,隨時進行心理疏導?!坝幸粋€學生鬧自殺,我每天給她打一小時電話才勸回來。”高壓之下,張大諾沒有放棄一個,“走的都是主動離開,沒有一個是我不要的?!?/p>
36歲那年,張大諾實在扛不住了。那時他是新華社《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除了本職工作和指導學生寫書,他還是一個臨終關懷志愿者。很長一段時間里,他每天早上6點從家出發,趕往北京松堂醫院關懷老人,再拐到宣武門上班,下班后去腫瘤醫院關懷癌癥患者,晚上回家接著指導學生寫作,疲累不堪。
怎么辦?張大諾有些糾結?!白鲇浾撸嗄阋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臨終關懷和指導學生寫書這兩塊,沒有什么人做,你專心去做,我來賺錢?!逼拮永斫庥种С?,張大諾辭掉了工作,全職做公益 。
撐了半年,家中只剩一萬塊。峰回路轉,趙翠慧的出現,讓張大諾篤信一個“公益場”的存在?!肮媸莻€血脈相通的場,你做出價值,自然有人助你?!痹谶@個圈子里,張大諾常被陌生人的信任所打動。“除了趙阿姨,知道我做的事后,臺灣、大陸,包括國外人士都有幫我,一個工薪階層的朋友每年都給我錢,有的人就是只有幾百塊也給我?!?/p>
拿到這些捐助,張大諾更著急了。“早完成一天,他們就少給我一天錢?!比陼r間里,他一直泡在家里。從早6點到晚10點,他每天至少要改5萬字。平均每個學生一天至少跟他學習5個小時,一年1800小時。每一年,惟有正月頭兩天和生日當天,他才會給自己放個假。
在家待得久了,偶爾他覺得自己有些不正常,“感覺看什么都特新鮮,后來專門跑到天安門去沾沾人氣,找找人的感覺?!?/p>
學生們的書寫完,手握40本書稿,張大諾又犯了難,不知道去哪里出版?!皥鲈谔鴦樱衿娴氖虑橛职l生了?!敝袊娏Τ霭嫔鐩Q定促成這一公益工程。得知作者們平均小學水平,出版社編輯犯了嘀咕。幾部書稿看下來,編輯很是驚異,“怎么寫出來的?”張大諾告訴他,“一幫人在屋里憋了五年。”
2014年,張大諾指導學生成書40本,出版25本,其中,人民出版社出版了10本。他的學生中,最小的才15歲,是人民出版社史上最小作者,今年被曼徹斯特大學錄取。同年,張大諾完成《她們知道我來過:中國首部高危老人臨終關懷筆記》一書。
回看近二十年的公益路,張大諾意識到自己的公益模式不太一樣,“我是個人公益,由個人私產贊助”,他認為,這是公益發展的新形式。然而,出于票據手續等問題,現實中,公益個體很難得到基金會等組織的資助,所以,他提倡企業家一對一贊助個人公益,“現在個人運作的有創意的公益項目很多,企業家個人去冠名贊助,反而最容易出效果 ?!?/p>
張大諾的公益工程夢仍在繼續—再寫一本絕癥兒童關懷手冊,努力健全中國臨終關懷體系,打造殘疾學生公益團隊,開發盲人詞典……公益于他,已關乎生命。
在他眼里,做公益和推企業上市差不多,任何公益小目標都可以看成一個浩蕩工程。
“一步步邁向宏大公益工程,當你登上最后臺階,那一刻的感受就和馬云在紐交所敲鐘一樣?!睆埓笾Z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