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京京等


[摘要] 目的 探討肺炎疫苗聯合流感疫苗在呼吸內科老年患者中的應用。 方法 選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桂林市博愛醫院呼吸內科收治的80例老年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疫苗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護理,疫苗組在常規治療護理基礎上于觀察期開始肌注肺炎疫苗1次(0.5 mL),并于每年流感流行季節到來前2周常規肌注流感疫苗1次(0.5 mL),80例患者出院后,同期每2周隨訪1次,連續追蹤2年,詢問患者隨訪期間咳嗽、咳痰、氣喘、咯血等癥狀,作出臨床評價,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癥狀發作次數、住院次數、住院時間、再次癥狀發作間隔時間、感染流感的次數、感染肺炎鏈球菌肺炎次數、繼發肺部真菌感染次數及患者病死數。 結果 經2年觀察,疫苗組患者的癥狀發作次數、住院次數、住院時間、感染流感的次數、感染肺炎鏈球菌肺炎次數、繼發肺部真菌感染次數、真菌耐藥次數及病死率均少于對照組[(2.74±1.59)比(5.88±2.18)次、(1.00±0.53)比(2.24±0.92)次、(7±4)比(19±8)d、(13.00±2.06)比(161.00±25.46)次、(16.00±2.53)比(148.00±23.4)次、(5.00±0.79)比(21.00±3.32)次、(8.00±1.26)比(29.01±4.86)次、2.5%比1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疫苗組患者再次癥狀發作間隔時間較對照組延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給呼吸內科老年患者注射肺炎疫苗聯合流感疫苗能減少感染流感、肺炎鏈球菌肺炎、繼發肺部真菌感染,降低真菌耐藥,減少癥狀發作,縮短住院時間,延長癥狀發作間隔時間,降低病死率等優點,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 肺炎疫苗;流感疫苗;呼吸內科;老年
[中圖分類號] R5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5)09(b)-0119-03
隨著年齡增長,各器官老化[1],老年人的免疫力下降[2],老年住院患者逐漸增多[3],呼吸系統疾病占第4位[4]。為控制呼吸內科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癥狀的復發,減少患者的住院次數、住院時間、耐藥率及肺部真菌感染率,本研究給予40例呼吸內科老年患者注射肺炎疫苗聯合流感疫苗,現將觀察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桂林市博愛醫院呼吸內科老年住院治療癥狀好轉患者80例,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齡68~83歲,平均(76.3±7.2)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8例,肺心病24例,支氣管擴張10例,間質性肺疾病6例,支氣管哮喘2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疫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疫苗組,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齡為(74.3±5.2)歲;阻塞性肺疾病20例,肺心病10例,支氣管擴張7例,間質性肺疾病3例,支氣管哮喘1例。對照組,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齡為(76.1±6.4)歲;有阻塞性肺疾病18例,肺心病14例,支氣管擴張3例,間質性肺疾病3例,支氣管哮喘1例。兩組性別、年齡、基礎疾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治療護理如解痙平喘、化痰止咳、抗菌消炎等。
1.2.2 疫苗組 在常規治療護理基礎上于觀察期開始肌注肺炎疫苗(玉溪沃森生物技術公司生產)1次(0.5 mL),此后,每3年肌注1次,劑量均為0.5 mL。并于每年流感流行季節到來前2周常規肌注流感疫苗(上海生研所生產)1次(0.5 mL)(我國流感疫苗注射高峰期是每年12月至次年的2月)。
在觀察期兩組患者同時進行康復鍛煉(如步行、呼吸功能鍛煉等),吸煙者勸其戒煙。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癥狀好轉出院后,同期每2周隨訪1次,連續追蹤2年。內容為:詢問患者隨訪期間咳嗽、咳痰、氣喘、咯血等癥狀,做出臨床評價,登記患者癥狀發作次數、住院次數、住院時間、再次癥狀發作間隔時間、感染流感的次數、感染肺炎鏈球菌肺炎次數、繼發肺部真菌感染數、真菌耐藥病次數及病死例數。
1.4 診斷標準
根據《內科學》(第7版)的流感[5]、肺炎鏈球菌肺炎的診斷標準[5]。肺部真菌感染的診斷標準[6]為痰中找到真菌菌絲和孢子,同時痰培養出同一菌種>3次陽性者,并結合以下指標才可診斷為肺部真菌感染:①除基礎疾病表現外,近期有呼吸道感染癥狀加重的表現;②X線胸片或胸部CT有滲出性改變或有真菌肺部感染相對特異性改變。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8.0對數據進行分析,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流感感染、肺炎鏈球菌肺炎感染、繼發肺部真菌感染、真菌耐藥、癥狀發作情況
疫苗組患者的流感感染次數、肺炎鏈球菌肺炎感染次數、繼發肺部真菌感染次數、真菌耐藥病次數、癥狀發作次數均少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癥狀發作時間、感染癥狀發作間隔時間、住院次數及住院時間情況
疫苗組癥狀發作時間、住院次數、住院時間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疫苗組感染癥狀發作間隔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兩組病死率情況
疫苗組1例病死,病死率為2.5%,對照組6例病死,病死率為15.0%,疫苗組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