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會議的任務是安排部署2015年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2014年3月26日,省政府召開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視頻會議,隋忠誠副省長就清理農村垃圾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去年11月5日,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改善全省農村人居環境的實施意見(吉發〔2014〕21號),明確了到2020年全省實施6大工程30項重點任務。今年中央和省委又明確提出了物的新農村與人的新農村建設同步推進、新農村要全面發展、各美其美,要求要統籌推進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和改善人居環境工作。按照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領導小組責任分工,省農委決定召開這次會議。
一、客觀認識全省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形勢
2014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強力推動下,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業、住建、環保、衛生、交通、林業、畜牧等部門協同工作,以清理垃圾為重點,加強農村綠化美化,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整治農村環境,農村整體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是呈現出垃圾清理集中攻堅的大好局面。在省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在全省范圍內拉開了春季集中清理冬春垃圾攻堅戰役,重點清理了沿公路線、鐵路線、旅游線、環城鎮郊區“三線一環”地帶,農戶房前屋后和村屯周邊,以及集市、公共服務場點、河流塘壩、水源地等積存的垃圾污物。據統計,2014年全省清理垃圾1671萬立方米,清理柴草垛196萬個,清理糞堆481個,清路障342萬個,拆除廢棄圈舍和倉房16916間,拆除廢棄的棚架11853個,清理各類溝渠和排水溝42512條,清理水源地3725個點。
二是呈現出農村保潔隊伍、保潔設施、保潔裝備和保潔經費同步加強和增長的大好局面。2014年各地都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納入公共財政支持范疇,在財政資金極為緊張的情況下,投入新農村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資金達到3.6億元,其中用于農村保潔的經費2.1億元,包括縣級財政投入5788萬元,鄉鎮財政投入5650萬元,村集體投入7369萬元,農民出資2232萬元,初步建立起以村集體為主、各級財政補貼、農戶適當出資的農村環境整治和垃圾清理經費保障制度。全省鄉鎮配備保潔人員5360名,村屯配備保潔人員24267名,平均每個鄉鎮有保潔人員8名,每個行政村配備保潔人員2.6名。全省配備垃圾轉運車輛11520臺,人力垃圾轉運車19953臺。已建立起垃圾處理場和垃圾臨時堆放場9096個,村屯設立垃圾臨時收集池28010個,建立垃圾轉運站1715個,設立垃圾箱88946個。
三是呈現出整屯、整村、整鄉、整縣全面整治農村環境的大好局面。東豐縣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垃圾清理整治活動,做到了全縣發動、全民動手、全力攻堅、全面整治。公主嶺市投入1000萬元,集中整治了轄區內國道102線農村環境,清除了殘存的垃圾,建立起了美觀整齊的圍墻柵欄。伊通縣營城鎮全鎮14個行政村環境整治實現了全面達標。磐石市1000多個自然屯、700多公里農村道路,通過美化綠化工程,實現了垃圾全面清理、整市美化的目標,建立起了生態文明長廊。通化市農村環境整治實現了全覆蓋、全達標。長春、四平、延邊、吉林、白山、白城、松原、遼源、長白山管委會、梅河口市等地農村環境整治力度明顯加大,收到的效果也很明顯。到2014年底,全省農村環境整治的村達到5403個,占全省行政村總數的58.1%;整治的自然屯23176個,占61%,受益的農戶176.6萬戶,占農戶總數的50%左右。
四是呈現出路水電氣房和綠化美化亮化等基礎設施整體提升的大好局面。圍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2014年全省新建農村公路3696公里,農村公路總硬化程度達到67398公里,農村出行安全得到了很大的保障。到2014年底,全省農村累計新建和改造的村部達到8407個,建設休閑文化廣場4212個,修建路邊排水溝58999公里,治理農村溝渠小流域3956公里,達到安全飲水標準的行政村6383個,自然屯23187個,受益農戶231萬戶。農村居民改造磚瓦房自然屯423個,居民住進樓房的行政村達到415個。全省新建和改造農村圍墻、圍欄和栽種綠籬10431公里,已建公共廁所1146座,室內衛生廁所13.2萬個,戶外衛生廁所73.1萬個。建設畜禽養殖小區6570個,其中達到糞尿綜合利用的有3519個,病死畜禽尸體實行焚燒的達到2067個。建設科學儲糧倉51.8萬個,保護農村水源地3725處。全省綠化美化行政村6023個,自然屯18995個,栽樹1758萬株,栽花10496萬株,種草坪5101萬平方米。實行亮化的行政村1309個,自然屯2456個,安裝電能源路燈19316盞,太陽能路燈25722盞。同時,農村還有562個行政村辦起了養老場所,1304個行政村辦起了托幼場所,建設農村集貿市場1465個,鄉村旅游景點585個。
五是呈現出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創新和村規民約不斷強化的大好局面。去年6月10日,副省長隋忠誠帶領有關部門開展了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專題調研,在調研中,隋省長提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起來容易,后續管護起來難;垃圾突擊清理容易,實現長期保潔難;領導一時重視容易,做到常抓不懈難。要求有關部門加強調研,認真解決好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遇到的資金投入、調動農民積極參與、建立農村環境衛生管護長效機制、創新體制機制和建設模式等一系列問題。為了貫徹隋省長的重要指示,去年全省各地總結了統籌推進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和改善人居環境8大機制、20種模式,探索出了一系列成功的做法。有的地方采取領導高度重視、高位操作推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層層傳遞壓力,對衛生不達標的掛黑牌、媒體曝光,觸動力較大;有的地方加大領導督查力度,縣級4大班子領導下鄉發現問題及時通報、及時整改,取得了實效;有的地方采取建立村規民約的辦法,約束農民不衛生、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收到了少花錢、多辦事的效果;有的地方通過大面積搞綠化美化、建設生態走廊,提升了農民美化意識和責任擔當,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有的地方通過建設美麗鄉村、美麗庭院、社區建設、舊村改造、打造旅游景點等措施,凈化了環境,農民形成了自覺清理垃圾、愛護公共設施的良好習慣;等等。這些機制模式,充分體現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農民主體的作用,全省9個市(州)和長白山管委會、60個縣(市、區)、624個鄉鎮、9382個行政村、3.8萬個自然屯都可根據本地實際,因地制宜選擇相應的機制和模式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新農村和美麗鄉村建設。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各部門協同動作、全省各地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多年來我省新農村持續建設的結果。為進一步深入開展全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現在:有的地方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工作部署不得力,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督查督導不到位;有的地方秸稈多、畜禽糞便多,農民還有隨意焚燒秸稈、隨意堆放柴草、隨意堆放糞堆、隨意亂扔垃圾等不良習慣;還有一些地方,到目前還沒有實現路面硬化,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還有不少地方沒有建立起設施維護和垃圾清理、衛生保潔的長效機制,農村環境整治處于放任自流狀態。
今后一個時期,我省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同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建設美麗吉林,必須從整治農村環境這個基礎性工作抓起。因此,各級農業部門要勇于承擔,敢于作為,積極協同有關部門,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切實抓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主動解決存在的問題,迎難而上,不斷開創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新局面。
二、全面完成2015年全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
2015年全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統籌推進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和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部署,開展好春秋兩季以清理垃圾為重點的攻堅戰役,積極推動農村建立垃圾日產日清、環境衛生常年保潔的長效機制,全面提升農村道路、安全飲水、住房保障、庭院改造、排水排污、垃圾設施、綠化美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切實加強領導,落實保潔經費,健全保潔隊伍,完善保潔設施,強化工作保障,構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強大動力,促進美麗鄉村和新農村建設。主要任務有以下六項:
一是啟動農村垃圾專項整治活動。2014年11月19日,住建部全面啟動了農村生活垃圾5年專項治理行動,從2015年開始,利用5年時間,對全國農村生活垃圾進行專項治理,使全國90%村莊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按照這一要求,今年全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開展農村垃圾專項整治,力爭經過5年的持續努力,使全省農村垃圾治理工作基本達到國家要求的目標。今年全省春季農村環境整治要繼續抓好沿公路線、鐵路線、旅游線和環城鎮周邊的“三線一環”地帶,小城鎮和農貿集市,村部、學校、廣場、企業等公共場所,溝渠河道、路邊排水溝、水庫塘壩、水源地,村屯周邊、農戶房前屋后、庭院,畜禽養殖小區、棚膜蔬菜園區、工業集中區和鄉村旅游觀賞區,城郊、鎮郊、村屯相鄰地帶、公鐵路區間相鄰地段、高速公路出入口衛生管理死角區域等8個重點部位環境整治,整治的內容是“八清一禁止”,即清垃圾、清糞堆、清柴草、清路障、清亂建的建筑物、清殘垣斷壁、清野廣告、清病死畜禽,禁止隨意焚燒秸稈。按照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的要求,抓好農村生活垃圾規劃、設施建設和分類處理工作。要積極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對于現有的5類垃圾采取不同的處理措施,即:畜禽糞便、廢棄的菜幫菜葉等易腐類垃圾進入漚肥池或沼氣池,變成有機肥料或清潔燃料;金屬、塑料、橡膠、廢紙等可回收利用垃圾,搞好回收再利用;廢棄電池、醫療垃圾、農藥瓶子、化纖衣物、病死畜禽等有毒有害垃圾,運送指定地點進行焚燒無害化處理;建筑垃圾進行填坑鋪路處理;秸稈等植物類垃圾要綜合利用處理。
二是切實加強重點村環境建設。重點村是新農村建設的樣板。今年省里將繼續支持重點村項目建設,努力提高重點村環境整治水平。重點村重點配套建設項目要達到“六通、六改、六建、三化”等標準要求,即:實現農村通路、通水、通電、通氣、通電視、通信息網絡,開展改住房、改圍墻大門、改排水、改廁所、改圈舍、改儲糧倉,建校舍、建村部、建衛生所、建文體場所、建農民科技夜校、建垃圾處理場,全面實現美化、綠化、亮化。及時啟動新一輪400個新農村重點村建設。在原有58個樣板村群的基礎上,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布點連線成片,使全省新農村建設樣板村群達到80個左右,每個樣板村群布點行政村5~8個。到2015年底,集中打造一批城鎮周邊城鎮化型、中西部地區社區化型、東部山區特色化型、民族地區民俗文化型的新農村建設標兵村800個,先進村500個。
三是開展美麗鄉村創建和示范。美麗鄉村是新農村建設的升級版,美麗鄉村建設要按照先基礎設施、后環境整治、再提升田園景觀三個步驟進行推進,抓美麗鄉村建設應從根本上整治和改善農村環境。今年,全省要重點抓好美麗鄉村的創建和示范。一是開展100個美麗鄉村創建試點。突出農村生態、經濟、社會、文化與政治協調發展,加快農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配套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大力保護農村生態和充分挖掘鄉村特色文化,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天藍水清、創業增收、宜居宜業、幸福和諧的美麗鄉村,打造一批不同地域、不同類型、不同特點的精品村屯,實現科學規劃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身心美、可持續發展生態美,整體提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二是推進12個縣整縣美化工程。在全省新農村建設示范點全面推行綠化、美化、亮化的基礎上,選擇磐石市、通化縣、集安市、梅河口市、敦化市、公主嶺市、輝南縣、伊通縣、長春市綠園區、通化市東昌區、四平市鐵西區和鐵東區作為美化工程整體推進縣,在村屯周圍、農戶房前屋后、農村公路兩側綠化美化,打造精品線路、精品村屯和精品景觀,整體打造美麗鄉村靚麗風景線,全面推動農村面貌整體提升,進而帶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提升農民管理農村環境的自覺性;三是打造10萬個美麗庭院。以“共建美麗庭院、共享品質生活”為主題,在全省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先進地區和一些重點村屯,選擇一批經濟基礎較好、家庭經營管理有方、庭院布局整齊美觀、綠化美化亮化到位、環境衛生治理達標的農戶,作為美麗鄉村創建對象,全省創建美麗庭院10萬個。要實現清潔衛生庭院美、窗明幾凈室內美、植樹栽花景色美、身心健康生活美、文明和諧村莊美等“五美”的目標,帶動美麗村屯、美麗鄉村建設;四是打造30萬戶干凈人家。在全省農村廣泛倡導和積極推廣干凈人家創建活動,按照不求房屋漂亮但求室內干凈、不求設施齊全但求物品擺放整齊、不求高標準綠化美化但求農戶精致雅觀,達到庭院凈、居家凈、廁所凈、畜舍凈、儀表凈的“五凈”要求,全省創建干凈人家30萬戶。樹新風、改陋習,倡導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
四是推進5000個行政村農村道路實現“屯屯通”。道路硬化是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最基礎、最重要的一環,路面硬化了,排水溝、院墻大門、綠化美化才能及時跟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才能有效展開。今年,全省各地結合新農村建設,充分利用交通、新農村、美麗鄉村、“一事一議”、移民、農業綜合開發、扶貧、興邊富民、土地整理等項目資金,整合市縣兩級專項投入,以及各類幫扶和鄉村自有資金等,加大農村公路尤其是屯內道路建設力度,在實現100%“村村通”、40%“屯屯通”的基礎上,2015年“屯屯通”比例提高到50%以上,實現“屯屯通”的行政村達到5000個左右。以后,每年“屯屯通”比例各提高10個百分點,到2020年,全省基本實現“屯屯通”,“戶戶通”的比例相應提高到60%以上。
五是打造100個具有北方特色三星級以上休閑旅游農業示范企業(園區)。休閑旅游農業與鄉村旅游景點、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相連,可以帶動和促進農村整體環境改善和提升。今年,全省要以大中城市與名勝景區周邊、自然生態區、少數民族地區和傳統特色農區為基礎,建設國家級休閑旅游農業示范縣(示范區)5個,打造5條具有北方特色休閑旅游農業精品線路,建設100個三星級以上休閑旅游農業示范企業(園區),其中20%進入國家休閑旅游農業示范點行列。到2020年,創建國家級休閑農業示范縣10個,最美休閑鄉村50個。
六是推進35%行政村建立設施管護、民主管理各項村務的長效機制。綜合整治農村環境,關鍵是在新農村建設中,要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加強農村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建立村規民約,建立農村設施維護運行的各項制度,全面落實“五包”、“八不準”環境整治和保潔的長效機制,即:農戶包新建院墻大門維護,包門前街道衛生清掃,包清除積雪,包花草樹木成活和路燈管護,包路邊溝清理;不準亂垛柴草垛,不準亂堆放糞堆,不準亂扔垃圾,不準在墻體亂寫和張貼廣告,不準畜禽散養亂跑,不準隨意焚燒秸稈,不準在庭院內外隨意擺放物品,不準在街路隨意停放車輛。我省涌現了一大批像公主嶺市青林村、磐石市永紅村、榆樹市紅廟村、伊通縣營城子鎮等一大批典型,這些典型都可比、可看、可學。目前,全省已經征集了一大批各地的村規民約,經過精選和完善之后,再發給各地,供各村參考利用。
三、切實加強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把綜合整治農村環境納入重要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做到有部署、有檢查、有驗收,加大組織工作推動力度。各級農業部門要主動作為,會同住建、環保、衛生等有關部門共同當好參謀,積極有效地抓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一是抓好村莊環境整治規劃。做好規劃是開展環境整治的前提條件。要結合美麗鄉村和新農村建設,分批次、有步驟地推動行政村做好村莊環境整治規劃編制工作,以治大、治散、治亂為重點,突出農村基礎設施、公共事業配套和村屯環境綜合整治,科學布局農村產業和農村居住點,達到科學有序規范。要堅持先規劃后建設、不規劃不建設的原則,規劃一旦制定,要嚴格執行,確保規劃落地。規劃要注重一村一韻、一屯一特,不搞千篇一律,不大拆大建,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注重保護田園風光和歷史文化遺產。
二是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投入。今年敦化市在落實1000萬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的基礎上,又增加了400萬環境整治專項資金、100萬整縣美化資金,長春市綠園區等全省一些縣市區也都積極落實了環境整治專項資金,其它縣(市、區)也要積極安排落實專項資金用于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同時,要整合各類涉農資金,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集中投入、各負其責、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統籌涉農資金使用,鼓勵在縣一級把資金集中起來,確保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有序、扎實。建立有效的引導和激勵機制,鼓勵社會資金參與農村人居環境建設。要進一步完善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獎補機制,在不增加農民負擔、不違背農民意愿的前提下,有效調動農民參與農村環境整治的積極性。同時,做好新農村建設幫扶工作,助力農村環境改善。
三是充分發揮鄉村兩級組織的推動作用。實踐證明,哪里的鄉村兩級組織領導班子戰斗力強,哪里的新農村建設就快,農村環境建設就好。基層組織蘊含著巨大的潛能。各級農業部門要緊緊依靠鄉村兩級組織,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和主觀作用,帶領和組織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投身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中來。引導他們多謀劃、多做事。只有做到縣、鄉、村、戶四級聯動、整體運作,農村環境整治的就快,農村面貌變化的就快。通化縣縣鄉村戶四級聯動開展垃圾清理的做法值得學習借鑒。
四是做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督查指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點多面廣,工作量大,任務繁重。要做好這項工作,各級農業部門以及鄉鎮的領導同志,必須要有克服千難萬險、想出千方百計、付出千辛萬苦、走遍千屯萬戶的精神和毅力,多做工作,勤奮敬業,經常下鄉指導,加強實地檢查,搞好督促驗收,從點點滴滴抓起,積小勝為大勝,一個戰役一個戰役來打,步步為營、久久為功。對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省里將在6月份開展專項督查,重點督查領導重視程度、工作安排部署、專項資金落實、環衛隊伍建設、垃圾清理情況、環境整治效果等。督查結果將以通報的形式予以公布。
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統籌推進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和改善人居環境戰略部署,精心組織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堅決打好春季秋季兩場環境整治攻堅戰,切實落實好常年清理垃圾、日常衛生保潔的各項措施,下決心治理農村臟亂差,徹底改變農村落后面貌,為創建農村美好生活環境、讓廣大農民生活的更加幸福,作出持續不懈的努力。
(省新農村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