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專業建設的人才培養目標的明確、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專業課程設置、注重實踐教學考核的形式與內容、建設符合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五個方面入手,合理構建了高職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以充分發揮其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關鍵詞:實踐教學;高職院校;食品加工技術專業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DOI編號:10.14025/j.cnki.jlny.2015.11.076
食品加工技術專業是一門對實踐性要求極強的應用性專業,培養的學生畢業后主要活躍在食品生產、檢測、管理及科研工作一線,因而對學生不僅應要求有較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還要求具有熟練的生產操作、分析并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專業技能。實踐教學在食品加工技術專業建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同時也是體現高職辦學特色的重要環節,應根據專業特點和培養目標的要求,明確各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目的與要求,以適應新時期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1高職食品加工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主要內容
1.1根據專業特點和企業實際需求袁明確專業建設的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主要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能人才。福建是我國食品加工大省之一,食品加工業是廈門市的傳統優勢產業,也是朝陽產業。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的“食品加工技術”專業是校級重點建設專業之一,在2010年被廈門市教育局列為首批“廈門市重點建設專業”,同年被福建省教育廳評為“省級精品專業”。因此,在根據地方區域產業結構的需要,深入食品加工企業進行調研,了解食品產業發展的新趨勢,了解企業對食品加工技術專業高級技能型人才的實際需求,了解各崗位應必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將食品加工技術專業建設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明確為培養具備較強的理論知識、較高基本技能和綜合素養、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能適應食品行業對職業崗位群的要求,從事食品加工、食品檢驗、食品生產設備操作使用與維護、食品管理、產品營銷等應用型高素質、高級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同時要求學生在取得畢業證書的同時,還必須取得專業相關的一定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實行雙證書制。
1.2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袁優化專業課程設置袁構建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
對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以專業課程設置的優化為重點,理順教學體系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二者之間既相對獨立而又互相配合支撐的整體關系,合理構筑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結構體系。課程設置應強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1]。一方面加強“理實一體”的課程建設,另一方面重點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構建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把傳統的理論課程和實驗課程有機結合、合理設計,開設有無機與分析化學、食品微生物、食品營養與衛生、食品加工機械操作與維護,以及水產品、飲料、肉制品加工技術等多門理實一體課程,邊學邊做,邊實踐邊鞏固。對于有綜合性實驗要求的課程,在課程結束后對應設計有食品微生物綜合實訓、食品檢驗分析綜合實訓、食品加工技術綜合實訓的實踐教學環節,并與社會職業技能鑒定相接軌,設計了營養師職業技能實訓、食品檢驗工職業技能培訓考證以及職業技能培訓考證的實踐教學環節。在校內實踐教學體系的基礎上,針對各個階段對學生專業學習能力的培養要求,分別于第二學期、第五學期、第六學期安排有專業認識實習、專業生產實習、畢業實踐環節,邊做邊學,在做的過程中培養專業技能能力。構建實踐教學體系,使學生通過實踐教學各環節的訓練,具備行業或企業崗位所要求的技能和素質,達到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層次和要求,同時,邀請企業、研究所的專家參加專業教學委員會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教學材料的審定、以及教學管理,充分發揮實踐教學體系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1.3注重實踐教學考核的形式與內容袁加強實踐教學的管理
在實踐教學的進行中,根據各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目的與要求,研究、討論并制定出詳細的實踐教學方案,包括課程標準、進程安排、人員安排、設備要求、實踐指導書、以及考核形式等等,以便于組織和實施,同時,對實踐教學體系中的各個環節都制定了相應的規章制度,加強各環節考核的管理和規范,從而保證實踐教學的目的和質量。考核形式與內容可多樣化,在食品微生物、儀器分析、食品檢驗綜合技術、食品加工技術綜合實訓等實踐教學環節中,考核標準的設計以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表現,并結合實驗方案、實驗報告、實驗設計及數據處理等為主要參考,進行綜合性的評價,以便更好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對一些與專業職業技能相關的環節,則采取與職業技能鑒定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現階段開展的與食品加工技術相關的職業技能鑒定主要有公共營養師、食品檢驗工、烘焙工等,都設計進入相對應的實踐環節中,考核的形式與內容在考慮專業課程要求的同時,兼顧參考相應的職業標準要求,對學生今后從事專業職業所應掌握的技術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做出客觀的測量和評價,以適應食品行業對職業崗位群的要求。
1.4建立專兼結合堯結構合理堯素質優良堯符合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
在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方面,則采取“內外雙攻”的方式,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建成“1+1模式”,即組織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組成教學聯合體,共同完成實踐教學任務。一方面,加大對校內教師的培養,安排多名專職教師、實驗實訓教師到相關企業掛職鍛煉,制定相關政策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實驗室、實訓室和生產實習基地的建設與實踐教學指導工作,選派教師參加國家食品專業骨干教師培訓,聘請有關專家對教師進行專業理論與操作技能培訓,通過進修實訓獲得職業資格,積極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并在教育廳的資助下安排一名教師到加拿大進行職業教育學習交流。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從外部聘請專業技術人才,引入社會力量發展高職教育。從食品研究所、檢驗檢疫部門及食品加工企業中選聘專業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可指導學生實踐技能。目前我校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的師資結構中,專任教師20名,實訓室專職管理人員4名,通過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雙師型教師比例達100%,專兼比例達到1∶1,已建設成一支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要求的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
1.5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袁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
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校內建成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的多功能的實訓基地,校外建成教學、生產、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實訓基地,形成校內外實驗實訓兩大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校內實驗室、實訓室的建設,通過增加投入擴大規模以滿足學生的實踐性教學的需要。在已完成的食品加工模擬車間、食品加工一體化實訓室、微生物檢測實訓室、儀器分析實訓室、食品檢測分析實訓室等的基礎上,建設“食品加工實訓培訓中心”、“食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等綜合性校內實訓基地,并與相關企業、研究所合作建設研究基地、中試車間,更好地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我校非常重視與企業、事業單位的合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與東和生物公司合作建設校內廠,與國家海洋三所協作建設中試平臺,與向陽坊集團共同建設烘焙實驗室,按照“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理念,大力建設校外實訓基地,與企業建立“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合作辦學人才培養機制。通過校企合作建立實習基地,加強企業與社會的溝通,根據食品企業的關鍵生產期,機動安排學生的生產實習。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辦班,簽定雙方合作協議書,然后通過企業派人到校開課,介紹企業文化課程和公司情況,在校內合作的實訓室和企業的技術中心開展技能技術培訓,從中挑選學生參加全國、省級技能大賽,并優先考慮作為儲備干部人選,近年來的運行都獲得了明顯的效果。通過校企共建、上級財政支持、企業直接投入等形式,建立集教學、培訓、技能鑒定、生產、技術服務為一體的省內食品加工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同時為周邊院校、食品相關企業提供服務,有效地服務于區域經濟的發展。
2結語
隨著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要求高等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在數量、品質和知識結構等方面與不斷變化的社會生活及經濟生活相適應[3]。合理構建高職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積極開展實踐教學改革,充分發揮實踐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是實現培養目標的主要措施和手段,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以及對市場的適應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同時也為振興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王興輝.高職高專教育技術專業目標定位及能力結構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03,(22).
[2]張海濤,劉紅娜.服務區域經濟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創新教育,2014,(12).
[3]杜連起,高海生.試論食品加工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與措施[J].農產品加工.學刊,2007,(12).
作者簡介:余蕾,碩士,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食品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食品科學的教學與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