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東福實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00年,坐落在昌邑區孤店子鎮大荒地村。是一家集科技研發、水稻種植、農機服務、稻米加工、倉儲銷售、雜糧生產、土特產加工、玉米烘干、畜禽養殖、生物肥研制、秸稈燃料加工于一體的大型農產品生產企業,被農業部認定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F有資產17億元,全資子公司12家。
公司在15年的發展中,潛心研究農業、精心打造農業、創新發展農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條,種植業、加工業、服務業相互銜接,一二三產業互相融合發展,以現代農業為主體的產業規模越來越大。公司種植綠色有機水稻、加工高端農產品、開發鄉村旅游項目,帶動城鎮化建設等,構建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取得了“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顯著成果。
一、現代農業是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支點
現代農業的最大特點是適度規?;洜I,只有適度規?;洜I,才能帶動信息化、機械化、標準化的推進,從而打造安全、優質、高效的現代農業。
2010年,大荒地村和東福集團創建了村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從此,開始謀劃村企共建的發展之路,把規?;洜I的成功模式,在大荒地村進行嘗試。通過發揮村企合一的組織優勢,開展適度有序的土地流轉,在黨委委員和村民代表發揮帶頭作用的引領下,用了三年時間,順利完成了全村的土地流轉。
土地流轉成功實施以后,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越來越快,興修水利,打造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設施等項目全面啟動?,F已建成節水、節能、防旱防澇的排灌系統,建成工廠化育秧溫室10萬平方米,配套機械化農機具500多臺(套)。2013年,建成年產20萬噸精米加工項目,東福米業提前完成升級,工業化加工、信息化管理、網絡化銷售、農產品溯源等全部實現,生產的綠色有機大米在淘寶網上熱賣。
根據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公司先后進入了農產品深加工、養殖業、有機肥、秸稈綜合利用等行業,年產白酒500噸,有機肥10萬噸,碳棒7萬噸,禽類養殖20萬只,畜類5000頭,形成良性循環的生態農業。
公司始終堅持“大農業”的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全面整合農業資源、鄉村資源、文化資源,通過延伸產業鏈條,把產業融合做得更加融洽。現代農業不僅為種植業、加工業注入了活力,也為服務業的發展帶來了勃勃生機。
二、服務行業是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轉折點
2007年,公司發揮“生態農業示范區”的優勢,結合地熱資源、文化資源,投資創建了神農溫泉,以溫泉文化、滿族風情、農業博物館為主線,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神農溫泉年接待量達50萬人,現已被國家旅游局評為AAAA級企業,榮獲“中國鄉村旅游示范點和五星級企業”,全國“十佳農莊”等諸多榮譽。
公司的產業融合理念是:找準切入點,始終圍繞農業、農村、農民做文章,使產業融合渾然一體,從而加快農業產業升級、發展、壯大。他們認為:產業融合不是拼一個“七巧板”,而是做一個“九連環”,產業融合的最終目標,就是讓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
農業的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一方面,給企業創造了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減少了勞動力,產業鏈條的延伸和服務業的發展,不僅使農業產業枝繁葉茂,也解決了農民就業的迫切需求。公司的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深加工、肥業、電商銷售、旅游服務業,創造了1100多個就業崗位,公司的員工90%都是農民。以農業為源頭、以農村為空間、以農民為主體的產業,正以旺盛的生命力成長。
以2015年發展農業產業的經驗來看,農民要想富,必須增加工資性收入。隨著產業融合的深度擴展,企業效益得到提升,員工工資逐年提高。截止2014年,人均年工資收入平均達到2.6萬元,農民還可以從土地流轉獲得另外的收益,農民的致富夢指日可待。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為農民轉型提供了機遇,為培養新型農民、新一代農民播下了金色的種子,現在,扎根農村、熱愛農業的年輕人已成回潮之勢,公司的業務骨干10%是年輕人。
三、美麗鄉村是產業融合發展的新亮點
產業融合形成了以現代農業為主體的產業支撐,土地流轉的成功,也使農民成為產業工人,為改善農村居住環境,改變農民生活方式,提升農民幸福指數創造了有利條件。
2010年到2013年,大荒地村從新農村建設過渡到城鎮化建設,成為吉林省城鎮化建設試點。在城鎮化建設進程中,確定了“用工業化、信息化推動農業現代化,用農業現代化,輔助城鎮化建設”的發展戰略。培元固本,步子走穩,創新模式,方向定準。在城鎮化建設上,創建了“就地就業、就地醫療、就地養老、就地上學、就地購物”和“離土不離鄉,上樓不失地”的就地城鎮化發展模式。現已建成農民新居31棟,老年公寓、醫院、浴池、大禮堂等等,其它基礎設施包括:供暖、供水、供電、通訊、網絡、路燈、垃圾中轉站、污水處理等全部投入使用。
今年,即將全面啟動學校、幼兒園、農產品商貿中心等項目建設,逐步建成以人為本的新型小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