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進一步探索如何發展集安現代農業,推進集安土地規模經營,積極培育和發展家庭農場的路徑,日前,我們對集安市現有的家庭農場經營狀況進行了調查,以進一步推動集安家庭農場發展。
關鍵詞:集安市;家庭農場;發展情況
中圖分類號:F342.1文獻標識碼:ADOI編號:10.14025/j.cnki.jlny.2015.11.002
1集安家庭農場發展情況
家庭農場是一種新型農業主體,伴隨著家庭農場的發展,集安市家庭農場數量正在逐漸增多,但是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1.1家庭農場實際數量日益增多,但大部分未經認定注冊
據不完全統計,到2014年底,全市共發展各類家庭農場42個。其中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有8家,注冊資本325萬元,主要經營中藥材、葡萄、林木、蔬果、水稻、玉米種植,從業人數20人。2015年我市申報通化市示范家庭農場1家。經營面積5028畝,擁有農業機械43臺(套),2014年實現總收入842萬元;農產品加工率達40%,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值占全部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7.9%。按行業類型分,種植業32個(含蔬菜、中藥材類)占76%,其中從事果業種植最多,從事蔬菜種植最少,畜禽養殖業9個,占21%,種養結合1個,占3%。按家庭農場經營規模分,5~10公頃28個,占總數的82%,11~20公頃3個,占9%,21~30公頃3個,占9%(不含養殖業)。家庭農場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下16個,在10~20萬元為10個,20~50萬元為12個,50萬元以上為4個。
1.2家庭農場帶動了農業產業發展
家庭農場經營規模遠大于傳統、分散的家庭經營規模。在品種選擇、技術應用、經營效益等方面都具有明顯優勢,帶動周邊村屯農戶的各業發展。近年來,我市家庭農場的發展推動了集安市一鎮一品的發展,形成了各地的特色產業,如青石鎮、麻線鄉的山葡萄種植,頭道鎮、財源鎮的優質水稻種植,清河鎮的香菇種植,嶺前的生豬、家禽養殖等。
2家庭農場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集安市家庭農場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也比較多,筆者現總結如下,以期為我市家庭農場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
2.1家庭農場產業化程度偏低
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集安市家庭農場產業化程度偏低,主要是由于缺乏統一規劃,現階段集安市現有的家庭農場整體發展情況存在有數量缺效益,有特色缺品牌的情況。并且當前集安市家庭農場規模較大的幾乎沒有,難以形成產業規模、保持品質優勢,導致產品市場競爭力弱,經濟效益不高。
2.2家庭農場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滯后
近年來,集安市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但是針對家庭農場職業技術教育培訓相對較少,而農民則受文化知識基礎差、年齡老化(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等因素的影響,對家庭農場的發展缺乏科學的認識,個別耕種方式和田間管理仍沿用傳統方式。
2.3短期性土地流轉制約家庭農場發展
家庭農場壯大缺乏基礎,目前雖然各鄉(鎮)、村都制定了土地流轉程序、規范流轉合同文本,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著不規范、穩定性差的現象,且集安市土地流轉期限普遍偏短。同時農業大戶對修建灌溉設施、培肥地力等事關長期發展的意識不強,不愿意也不敢投入,使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的局面進一步加劇,制約了土地的產出率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4人多地少制約家庭農場發展
土地規模夠大才能產生相應的規模效益。但目前集安市人多地少的總體格局制約著家庭農場的發展空間。
2.5家庭農場缺乏具體的扶持政策
家庭農場作為新型經營主體,其發展缺乏相關具體、詳細的扶持政策,難以做大做強。目前的種糧直補、良種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等農業補貼都是直接發放給有承包土地的農民,通過土地流轉的種糧大戶、家庭農場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基本上享受不到或者只能享受到很少一部分。國家和地方其他有關家庭農場的扶持政策,在集安市尚屬空白。
3發展家庭農場的政策思路及建議
通過對集安市家庭農場的現狀分析,筆者總結出集安市發展家庭農場的四點對策。
3.1加強宣傳和培訓
宣傳黨和國家的扶持家庭農場相關政策,加強家庭農場政策扶持和建設指導。加強對我市家庭農場從業人員的培訓,在技術培訓服務上,將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聘請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任家庭農場技術指導,邀請省、市有關專家來家庭農場授課與實地指導。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和專業技能,并做好家庭農場科技示范作用。同時,積極引導家庭農場互相交流,資源共享,主要包括技術交流和信息交流。
3.2加強對家庭農場的政策扶持,重點出臺資金扶持政策
國家和地方各級財政應該結合家庭農場發展的實際,加大相應的扶持力度,積極培育和發展家庭農場,為家庭農場發展提供政策、信息保障。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是今后集安市農業發展的新趨勢。
3.3加強管理,提升指導服務水平
盡快出臺集安市促進家庭農場發展的相關政策,作為家庭農場發展的指南,各鄉(鎮)要建立本地家庭農場檔案,對家庭農場進行動態管理,推薦發展較好的家庭農場作示范,引領示范全市其他家庭農場及農業大戶健康發展。
3.4加強示范帶動
通過示范家庭農場的認定,為家庭農場發展提供經驗保障。要有重點地選擇農村種養大戶、專業戶、打工返鄉戶、經濟能人等具有一定經濟基礎、科技素質和創業能力的農民群體作為培植對象,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同時,要用政策和法律促進家庭農場的培育,注重培養農民創業的各種技能和經營管理的能力,注重經營方式由個體化向產業型轉化,使農民具有與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相適應的能力和素質。
參考文獻
[1]姚麒麟,黃慧珍,董暉,陸銘昌.以家庭農場為依托推進農業現代化[J].農技服務, 2009,(06).
[2]黃延廷.家庭農場優勢與農地規模化的路徑選擇[J].重慶社會科學,2010,(05).
[3]楊決平,莊靜,卞吉.淺談松江區家庭農場培訓的現狀與建議[J].上海農業科技, 2012,(01).
作者簡介:韓德武,集安市大路鎮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農經師,研究方向:農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