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森林被譽為“地球之肺”,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生態環境的基礎,也是維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人類的生存發展離不開森林,森林不僅能夠防風防沙、涵養水源、凈化大氣環境、美化城鄉環境,更是發展社會經濟重要的基礎性產業。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明確指出“林業建設是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性問題”,深刻表明了林業在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中所占有的無法替代的作用,表明了保護森林、發展林業經濟對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與歷史意義。
關鍵詞:林業;林業經濟發展;重要意義
中圖分類號:S7-9文獻標識碼:ADOI編號:10.14025/j.cnki.jlny.2015.11.059
森林是陸地的重要生態系統,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寶貴資源,珍稀財富、愛護森林、保護森林、珍惜森林資源是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根基和保障。加快發展林業建設,不僅能夠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維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更能夠進一步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地球上的森林生物種類繁多、數量最大,具有穩定性最高、生態功能最強、周期性長等特點。我國是農業大國,林業經濟是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各地林業經濟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發展林業經濟的前提卻是對森林資源毫無節制、毫無科學性地盲目摧毀開采,使曾經極其豐富的森林資源遭受重創。人類為滿足獲取木材、耕種良田等方面的需求,大量林木及森林資源被砍伐和破壞。曾經的青山綠水、茂密的森林植被,在短短的時間里正在逐漸減少,甚至消失。人類在無知地毀壞森林資源與破壞自然的同時也遭受到了大自然的嚴重懲罰,如全球性的氣候變暖、大氣污染、酸雨酸霧、水土流失、山體滑坡、物種減少、土地荒漠化、水體污染等一系列的人為活動造成的自然或非自然災害,令人痛惜。無論哪種災害都會給人類造成極大的危害,嚴重威脅著人類及地球上各類物種的生存與發展,人類也必將為之付出慘痛的代價。人類在遭受了慘痛的代價之后,充分認識到了保護森林、愛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及時有效地抑制了過度開采、亂砍亂伐等現象的發生發展,使森林資源得到了及時保護。
近年來,黨和國家始終把保護生態環境、大力發展林業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高度重視與指導下,出臺了一些列的政策法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第八條中明確規定了對森林實行限額采伐,鼓勵造林育林,進一步擴大森林覆蓋面積,提倡木材綜合利用和節約用材,鼓勵開發并利用木材代用品、設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對造林育林給予經濟扶持等多項保護性措施,使森林資源得到了休養生息、恢復性的建設。我國人均森林占有面積僅為0.132公頃,世界排名在第119位,龐大的人口基數使人均森林面積占有率處于相當低的水平,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林業建設是一項龐大、系統的建設工程,改變這種局面任重而道遠,保護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蓋率,提高我國人口森林面積的人均占有率,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文明發展、科學發展、永續發展的唯一有效的重要途徑。
保護森林、提高森立覆蓋率是人類文明發展、科學發展的重要途徑。森林是自然界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曾說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的消亡必然導致人類的消亡”。森林是人類生存的根基,是保護生態環境、緩解氣候變暖、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途徑,林業資源所產生的生態環境的價值要遠遠超過其商品價值。國內有專家就曾指出“農業是解決人的吃飯問題、林業是解決人的生存問題”。失去森林,人類也將失去未來,失去一切,沒有林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就不存在人類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更無從談起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森林是林業經濟發展的基礎,林業具有生態功能、社會功能、經濟功能,不存在產能過剩的風險。進一步加強林木良種、造林、森林撫育、保護濕地等工作,形成建設和保護森林生態系統的良性運轉、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逐步緩解并改善我們的生存環境。加強生態工程的建設進度,對不科學占用的林地要及時退耕還林;加強林業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斷完善林業產業的相關扶持政策;加強各地各級相關部門的監管力度;加大媒體宣傳力度,動員全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到保護生態環境、全民植樹造林的建設中,使人們真正意識到保護環境、愛護森林與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大力發展林業經濟、林下經濟,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加快林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發展非木經濟(樹根、樹技、樹皮、樹葉等)、林下種植、苗木基地、果樹花卉種植、中藥材生產、畜禽養殖等多種形式的相關產業。依托林業產業促進林農創業就業,滿足林農增收致富的愿望,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綠色科學的發展之路。
總之,森林是地球上一切生物都無法離開的重要資源,也是維持生態環境協調平衡的前提條件,林業是發展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保護森林、保護國土安全、促進林業經濟的長久發展,給子孫后代留下秀美山川,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
作者簡介:袁麗紅,本科學歷,涇川縣林業局,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綠化苗木繁育與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