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璧君 顧盈穎
有關法國統治權的歸屬問題,從1337年到1453年,經歷了116年才得以終結,成為英法百年戰爭中一個重要的爭執。在綿長的戰爭陰影籠罩下,法國人民經歷了巨大的苦難。
15世紀初,法國國王查理六世突然發瘋,法國統治階層出現動蕩。1420年簽訂的《特魯瓦條約》加劇了法國國情的惡化。英國國王亨利五世在這個條約中將自己的兒子即未來的亨利六世封為英國和法國的國王。這顯然就剝奪了法國王儲的繼承權。1422年,當英王亨利五世和法王查理六世相繼去世,那個在條約中被授予王位的兒子還是個嬰孩,但英國貴族仍認為這個小孩比懦弱的法國王太子更有資格成為法王。他們的要求得到了亨利五世的盟友、勃艮第公爵的支持。英法百年戰爭因此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這就是圣女貞德嶄露頭角的時代背景。1412年,貞德出生在香檳省東列米村一個篤信宗教的富裕農家。在她十幾歲時,英國幾乎控制了法國的整個北部以及西南方的一部分,法軍則連連敗退,士氣低迷。英國展開了對奧爾良的攻勢,這是最后一個能夠阻擋英軍長驅直入法國剩余領土的戰略要地。1428年,奧爾良被圍困了。這時候貞德聽到一個急切的聲音,命令她,英國人必須被趕出法國,王太子(未加冕的國王查理七世)必須加冕即位。于是,貞德克服了重重困難見到王太子,甚至還成功勸說查理和他的大臣采納了她的意見。或者也可以說是由于當時法國長時間處在低迷狀態,查理也希望出現一個奇跡給他們帶來期盼的契機。總之,貞德獲得了王太子的任命,得以指揮國家軍隊前去解救被圍攻的奧爾良,并迅速獲得勝利。之后法軍開始了“勝利之復”。1429年7月,查理七世在蘭斯加冕為法國國王。這兩個事件構成了這場百年戰爭的轉折點。
1430年5月23日,在一場小規模戰斗中,貞德被勃艮第的法國軍隊逮捕。由于此時的勃艮第是英國的同盟,貞德被以一萬法郎的價格賣給了英國人。在英國人眼里,貞德最大的罪孽在于激發了行將潰散的法國人的民族激情,使得英國人失去了即將獲得的勝利。為此,英國人一心想除掉貞德。他們說服了法國的天主教,將貞德交給教會法庭進行審判,并給她加上了“女巫”的罪名。對于英國人的托付,教會法庭當然欣然接受。英國承擔審判所需要的費用,預先安排好判處貞德為異端的裁決,并且向教會法庭保證承擔審判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
審判于1431年2月21日在魯昂城堡開始。在審判過程中,貞德顯示了卓越的才智,完全能夠為自己進行辯護。貞德拒絕承認法庭有權對她審判,因為她說自己負有神賦予她的使命,參與審判的起訴人則是她的敵人。記錄中顯示得最為著名的一次質問,如今已成為人們多方引用的題材。起訴人提問道:“你相信你自己已經得到了神的恩典?”這是一個學術上的陷阱,如果貞德聲稱自己能夠洞察上帝的心靈,因為當時教會的教條是沒有人可以肯定自己受到了上帝的恩典,貞德就面臨兩種選擇:或者必須回答不是,那么就承認自己是有罪的,或者必須承認犯了瀆神罪,也就證明自己是異端邪說。而她的回答是“如果我沒有,希望上帝能夠垂賜;如果我獲得了,祈求上帝能夠永遠賜給我”。這一回答使得質問她的人都目瞪口呆只得轉而針對別的問題。
到3月3日的審判結束時為止,貞德還是能夠成功地為自己進行辯護。在辯護中她經常能回憶起先前的回答,這一點令聽眾印象深刻。而起訴方則感到自己毫無進展。
3月27日,法官首先向貞德宣讀了擬訂好的70條指控中的前30條,并要求貞德予以回答,很快,后40條指控也被宣布出來。不久之后,貞德從監獄內高塔上跳下,企圖越獄,但是卻失敗了。這一行為立刻被用來指控她企圖自殺,因為在天主教的教義中,自殺被視為是違背上帝旨意的行為,往往也是最可怕、最致命的罪行。對此貞德回應道她聽到啟示的聲音禁止她去跳塔,然后她承認違背了圣靈的旨意。聽聞這一供述,那些一直相信貞德是異端的人竊喜不已,因為僅此一條已足以將貞德置于死地。于是,法庭根據貞德這一供認重新擬定了一份12條款的指控狀。
對于這場審判的結果,反對者最為期盼的是貞德宣布放棄自己原來的信念,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們向她展示了各種刑具,并用處以火刑相威脅。但貞德平靜地回答道:“如果我將被定罪,如果我看到烈火被點燃,用作燃燒的火柴已經準備好,而劊子手或者負責點火的人正準備燒我的身體,而即使我自己被火燒著,我仍然不會說出違背我信念的話,我仍然會堅持我在審判中所說的一切,直至我死去。”
于是,審判結束,貞德被教會法庭宣布為異端分子。5月24日,在圣·沃思教堂的庭院里這一裁決被當眾宣讀,就在這最后的時刻,聽到判決后的貞德卻被動搖了。她似乎再也無法承受許多天來的壓力,并且表示屈服并愿意放棄自己的信念。在發誓棄絕自己的信仰后,貞德被判處終身監禁。
貞德是個出色的運動員和超級騎手,通常裝扮得像一個優雅富有的貴族青年男子。也許,就像貞德自己說的,穿男裝沒有任何特殊意義。但是,在當時貞德女扮男裝不僅顯得樣貌怪誕,更成了誣陷者稱其與魔鬼結交的佐證。但是,回到牢房后,貞德被剪去頭發,重又穿上女人的衣服,完全處于監獄看守的擺布之中。這樣的處境使她不能忍受,于是她又換上了男裝。這一行為破壞了她宣布放棄原來信仰的誓言,無異于是對之前認罪的翻案。
很快,法庭作出了將貞德處以火刑的裁決。1431年5月30日,貞德被帶到魯昂市場,她將在這里被執行火刑。他們在她頭上戴了一頂“笨蛋高帽”,上面寫著“異端”,用來作為對她最后的羞辱。貞德被高高地綁在火刑柱上,以防止劊子手出于同情,在她被火燒死之前將她殺死。最后,貞德在烈火中痛苦地緩緩死去,情形極為慘烈。
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終于結束。貞德的案件被重新調查。1456年,法庭重新審判了這個案件,之前的審判被廢除,貞德的名譽得以恢復。1920年5月,貞德被追封為圣徒,成為圣女,并將5月30日定為她的紀念日。
欄目主持人:程新友 jcfycxy@sina.com
鏈接
蘭斯的圣女貞德節
如今,在每年六月初的一個周末,法國東北部香檳地區的蘭斯城,人們都會舉辦盛大的活動來紀念貞德這位民族英雄。人們裝扮成各種各樣中古時期法蘭克王國的人們的形象來緬懷歷史上這位英雄,緬懷自己的祖先。據說,每年參加這種扮妝游行活動的人員都有2000多。
圣女貞德節也成了一個頗具影響力的國際民間藝術節。期間,主辦者都會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民間藝術家來到這里,展示世界各地不同的民間歌舞,進一步促進了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與溝通。
中世紀的宗教法庭
在中世紀,教會與世俗國家之間的關系最為緊密,并且建立了等級森嚴的教階制度,并不遺余力地捍衛著教會的尊嚴。11世紀在保加利亞產生了名為“卡瑟里”的異端教派并在歐洲各地廣泛傳播,在法國的阿爾比形成了“阿爾比教派”,并對羅馬教會的宗教統治權提出質疑。羅馬教皇憑借著世俗的武裝力量鎮壓了這次異端。教皇英納森三世(1198—1216年在位)意識到教會是如此的脆弱,并且由此而處在危險之中,于是決定發起一場由教會直接掌握的鎮壓運動。
到教皇格列高利九世(1227~1241年在位)時期,設立起了“異端裁判所”或稱為“宗教裁判所”的宗教法庭,并制定了審理異端的特別審判程序。其中,被告不能獲知被懷疑的原因,也不知道控告者的姓名,因而也不可能為被告進行辯護。此外對異端的審判也不依據通常的規則,而是規定被起訴的異端在被證明清白之前都是被視為有罪的。再者,被告可以不經過審判就被處以死刑,如果承認異端行為,表示悔改,則判處終身監禁。但是如果認罪之后“翻案”的,就不再審訊,予以燒死。而那些堅持聲稱自己無罪的人常常會受到反復用刑拷打,酷刑折磨,直到最后不得不“懺悔”。
如此一來,通過宗教法庭,在“搜尋”、“辨認”異教徒的問題上天主教具有了世俗司法機關無可比擬的權力。當時的宗教法庭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在到達一個新的城市時,就會為這個獨立的法庭指定一個陪審團。一般有20到50個品行優良且有豐富經驗的男子組成,他們可以在案件的審理中幫助教士做出判決。只要有兩名證人的證詞就可以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