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林 高揚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實施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可見,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培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創新能力是一切創新活動的基礎和核心,是人類活動的高級形式。學習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學習的重點。創新教育要讓學生學到前輩開創的知識,更應為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打下基礎。創新教育已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關鍵環節,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得到了廣大數學教師的支持和關注。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尋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重要。為此,本文將著重就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應注意的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1.數學教師具備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如果缺乏數學創新的教育意識,就不可能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揮很好的作用。對于學生數學能力的形成,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大,教師本身具有的創新精神會極大地刺激學生的創新渴望。教師應從各方面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掌握更具有開創性、有效性的教學技法,創造成功的教育氛圍,使學生越學越想學,越思越靈活,確實發揮教師的內驅力,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打下厚實的基礎。
1.1正確認識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創新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不僅為教而教,更為了學生未來的發展,素質教育對數學的要求就是陶冶人,啟迪人,提升人的數學修養,也向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不僅是指發明了什么、發現了什么,還在于使人能更好地適應競爭的需要,更好地繼續學習。數學教育的創新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中,也經常產生對學生來說是嶄新的、獨創的因素,只要有新的元素、新的理念、新的方式,就是創新。因此從造就未來人類社會所需要的開創型人才出發,小學數學教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比新知的教學更重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要切實轉變教育教學方式,改革教學技法,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是可以做到的。
1.2實現知識與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機結合
現代數學教育教學思想認為,知識與能力的聯系是十分緊密的。沒有足夠的知識做基礎,學生不可能形成數學能力,但更為重要的是,不具備一定的數學能力的學生也不可能真正掌握好數學知識,更不可能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所以,現代教學思想的一個基本點,就是要立足于傳授知識,著眼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并且要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強調創新能力教學,一方面要加強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教學,使學生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也必須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計劃,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采取必要的教學措施和手段,著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2.學生創新思維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必要條件
數學的創新思維是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思考并產生創新的火花的思維方式,能讓學生在原有的知識上有新的發現,并能有所創新。數學創新性思維方法,是人們在創新性思維活動中思維的靈活度,是各種思維方法高度綜合和協調的產物,它表現為思維的靈活性與嚴謹性的統一,也是發展小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不可或缺的條件。
小學數學的教材,是我們通用的教學材料。如何改造教材,靈活運用各種新的授課方式來展現數學知識,是我們廣大教師關心的問題。把課備得再流暢,搞一套毫無生機的邏輯推演,學生還是看不到生動的創新過程。如何有意識地在學生面前表現數學知識的發生過程,是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問題。不少學生數學知識掌握得很好,但面對較為復雜的數學問題或實際問題時,往往處于無所為的境地。所以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使學生充分了解知識的發生過程,解題教學的重點必須是問題解決的探索和分析,而不應當是題型套路的總結,即展現思路的獲得過程,讓學生的演繹思維能力在學習中得到提高。
3.教師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引導者
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跟教師的支持分不開,數學教師是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引導者。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創新意識的熏陶,支持學生勤問為什么。學生有豐富多彩的感悟能為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力量。數學教學過程是知識信息的“大合唱”,教學過程需要教師真心的情感付出。
3.1引導學生積極探索
探索是一種可能性的推理過程,是根據學生的經驗、感覺等要素組合的一種學習過程,它能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合理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可以使學生的才智得到磨煉,頭腦更加敏銳,從而也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許多方便。在平常的數學教學中,我們經常過分強調演繹推理而忽視了引導學生進行合情地探索。所以,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在數學教學中給學生在知識的探索方面以合理地引導。
3.2引導學生廣開思路
明確目標是引導學生廣開思路的開始,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目標狀態的清晰度。目標越明確,思路越開闊,創新思維方向越具體。在數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確立明確的目標,找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突破口,發掘題目中的隱含內容,讓數學思維的廣闊性得到發揮。數學創新思維需要由多角度、多層次的問題表達呈現。由于數學創新思維的廣闊性是與數學知識緊密聯系的,所以在教學中應盡可能地把知識的相關性聯系在一起,融入到教學中去,使所要講的內容更新穎生動,同時給學生留下廣闊的思維空間。
例如:有一矩形的平地,長100m,寬60m,現在要在這塊地上建造一個廣場,使廣場面積是這塊平地面積的一半,請展示你的設計。
4. 構建和諧的學習交流平臺,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長足的發展
創新教育教學要求師生相互交流、合作溝通、共同發展,教師和學生共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從而使教學氣氛更加活躍,使各方都能共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強調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是基于廣泛的師生、生生之間互動基礎之上的。此種互動方式需要數學教師創設合作交流平臺,把學生分成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團體,構建師生、生生合作學習的平臺,實現自主與合作的融合。
例如:小黃有長為a,寬為b的長方形和邊長為x的正方形,棱長為y的正方體各2個,小李有同樣的圖形各5個,兩人合起來正方形的周長,長方形的面積,正方體的體積各是多少?有幾種算法?
由學生列出代數式:
(1)C=2×4x+5×4x或C=(2+5)4x;
(2)S=2ab+5ab或S=(2+5)ab;
(3)V=2y+5y或V=(2+5)y。
然后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按要求完成,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并且要求學生小組代表用語言敘述和舉例子,以發展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實踐能力,給學生自由的學習合作交流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合作中完成新知識的學習。教師可加大平臺的開放力度,實現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有機整合,使學生的創新能力有發揮的平臺和空間。
5. 結束語
通過上面的陳述,我們不難看出,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教師自身的創新意識、課堂的教學組織、學生創新能力的引導以及學習交流平臺的構建,都是密切聯系的,而不是獨立存在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還需要我們繼續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做出更深入的探究,也需要數學教師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來武裝自己,充分協調教學中的各種因素,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課堂真正成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的“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創新搖籃。唯其如此,學生創新能力才能得到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蔡日增.創新原理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
[3]張向葵. 教育心理學[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3(10).
[4]蔣宗堯.創新教學引論[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5]王世美,吳旭鴦.優化課堂教學,改進學習方式[J]. 小學數學教與學,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