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慶艷
【摘 要】語文是一門最接近生活的學科,它的內容豐富多彩,最富有生活情趣;語文課也是最容易引起學生興趣的課。但是,由于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教學變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識灌輸,語文課堂也失去了應有的生機與靈性。
【關鍵詞】快樂 ? ? ?暢想 ? ? ? 語文課堂
二十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證明,要想學生喜歡上你的課,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語文,你在課上必須展示語文課堂的情趣與魅力,使語文課堂成為學生求知的樂園。
第一,課堂教學的氛圍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愉快輕松的氛圍則是創造最佳教學效果的前提,創造這種良好的氛圍,除了依靠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因素之外,運用幽默藝術,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一般說來,教學內容本身大都是固定的知識和理論,因此很容易使課堂枯燥無味、平淡無奇,導致學生不樂意聽,甚至昏昏欲睡。要打破這種局面,靠老師的訓斥恐怕不行。但如果運用一點幽默藝術,則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通過實踐,我發現:在課堂上運用幽默語言,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消除緊張和疲勞,融洽師生關系,還能將枯燥的語言教學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課堂上,小朋友都快樂地笑了,從而使知識在愉快的笑聲中得以鞏固,并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第二,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孩子們課堂上度過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都是由我們教師決定的,我們的語文課堂究竟應該如何去“翻閱”孩子的生命呢?
首先,應該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
新學期的前兩周,由于家里婆婆突生重病,我醫院學校兩邊跑,忙得暈頭轉向,總是覺得課不好上,甚至覺得做任何事情都不順利,以至于情緒低迷。情緒越低靡,課就越難上,不知不覺中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后來經同事提醒,究其原因,是我緊繃的心弦使自己沒有完全進入工作狀態。后來我捫心自問: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激情地學習呢?我思量著:應該把自己健康向上的情感傳遞給學生。
從此,每節課上,無論我在生活中遇到了多大的痛苦與挫折,我都會調整好自己的心緒,深挖教材、教學環節、教學過程當中的每一個情感因素,把我對課文內容、對生活、對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情感,用我的語言、我的眼睛、我的動作傳遞給學生,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們度過每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其次,尊重學生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
一位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曾告誡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時直觀演示、有時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第三,“人類若沒有想象,如同鳥兒失去了翅膀。”在語文教學中,我一直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給孩子們創造一片暢想的天空。
首先,在朗讀課文時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傳統語文教學中,在朗讀方面長期存在兩個缺陷:一是學生課堂朗讀少,二是放錄音或教師范讀多。我們是否也該為學生想想?在老師讀之前,學生有沒有讀過課文,找出生字詞,查查字典?對課文內容理解了嗎?對文章感情吃透了嗎?若沒經過學生的自主探究老師就讀了,學生也就省去了查字典、解決和分析內容、把握感情等麻煩。他們完全可以模仿老師去朗讀,甚至也可以讀得聲情并茂,但他們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學到了一點“形”而已,真正的“神”卻領悟不出,形神兼備也就無從談起。針對這些失誤,新課標注重學生的自我朗讀體驗,倡導“四步讀書法”,即讀準(要動手查字典)、讀暢(要反復讀,達到熟練)、讀情(要分析內容,把握感情基調)、讀境(要發揮想象,仔細品味)。如此步步深入地讀,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由淺入深地把握課文,重視了學生的個體參與,強調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實現了自我與作者的心靈交流,這樣讀出來的聲音才不會空洞無物、矯揉造作。
其次,在質疑解惑中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學生有疑問是很正常的,愛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紹經驗時說:“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究底地追究問題罷了。”可是在課堂上,老師往往精心設計出種種問題,制訂出標準答案,再一步步引導學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例如,某老師在上課時畫了一個月牙狀的東西,問學生是什么,學生紛紛發表看法,像鐮刀、豆角、發夾等。但最后老師說:“你們都錯了,應該是小船。”試想,在如此重重束縛之下,哪個學生還敢說?哪個學生還敢疑?長此以往,學生豈不要被培養成為一個個只會制造標準答案,而不會自己思考的木偶人?不,絕對不可以。今天,在我的語文課堂上,我發現,當沒有了老師的大問小問,學生的質疑聲反而多了;沒有了標準答案,學生的回答也豐富多彩了。在這樣的課堂上,老師變輕松了,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生思維也活躍了。誰能說這不是留給學生一片暢想天空的功勞呢?
在新課改下語文教師應該認真反思,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誠然,課堂教學手段再多,也不能忽略真正實質的東西。每節課該讓學生掌握的知識一點兒也不能落下。每一節語文課,應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來幫助學習認記生字,學習課文,比如用教具、自己的形體語言、學生自己教生字等。在適當的時候檢查他們的學習效果,比如運用開火車、挑戰賽、自我展示、課堂練習等方式來幫助學生檢驗知識學習情況。我們要讓教學手段為教學內容服務,讓課改后的教學體系為教學效果服務,而不是為了課改而課改。
在語文學習中,教師應該做孩子們學習語文的引路人,更應該做孩子們學習語文的好伙伴,把快樂帶給每一個孩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