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成賢
【摘 要】區域地理復習過程中,要加強區域定位、區域識圖、區域特征、區域對比訓練,并處理好系統地理與區域地理的關系。
【關鍵詞】區域地理 ? 復習方法 ? ? 區域特征 ? ? 系統地理
區域地理是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結合的最佳點,區域地理又是地理學科高考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高考試題構成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從近年來的高考地理試題來看,特別注重以區域地理為背景,考查學生對區域位置、區域范圍的空間定位和區域特征的綜合分析、區域差異的分析比較以及探討區域的發展方向等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區域地理知識的復習訓練。
一、加強區域定位訓練
區域定位是區域地理學習的第一步,也是解開區域地理試題的一把鑰匙。區域空間位置主要包括區域空間絕對位置和相對位置。絕對位置就是經緯度位置,可用經緯網(度)來確定位置,如北京位于北緯39°56′,東經116°20′;相對位置就是海陸位置以及相對其他地理事物的位置,如華北平原位于太行山的東部,燕山的南部,秦嶺淮河的北部等。區域空間定位的訓練方法主要有:(1)山川界線法:根據主要山脈(如秦嶺)、河流(淮河)、等值線(如等高線)的分布確定不同地理事物的區域位置的范圍;(2)行政界線法:根據行政區界線如國界線、極圈線、0°經線、120°E線確定區域位置和范圍;(3)地理輪廓特征法:任何區域如大洲、大洋、國家、湖泊、省區、海峽、河流等都有一定的輪廓特征,根據某區域的輪廓特征確定區域位置范圍,如意大利像個長筒高跟靴、黃河像個“幾”字形等;(4)地理景觀法:根據地理景觀(自然地理景觀和人文地理景觀)確定區域位置范圍,如熱帶草原景觀、埃及的金字塔等。
二 、加強區域地圖的訓練
對近幾年高考文綜試題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區域地理試題有三個特點: 其一是地圖的比例尺擴大。高考試題區域比例尺擴大,使區域范圍縮小,區域地理事物內容更詳細;其二是局部區域交界地區地圖增多,往往是各類專題地圖示意的盲區,恰恰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其三是近年出現的新特點,即考查的“小區域”范圍進一步縮小,而且出現虛擬區域地圖。這類題目,考生不需判定一個具體地區,只需根據試題提供的素材和背景知識,分析所給地區的自然、人文和經濟條件,完成試題的判讀和解答。由于區域地圖的這三種變化,使得學生對高考文綜試題區域地圖陌生,造成解題困難。針對這種情況,在復習每一個區域地理知識后,發給學生相關的空白地圖,指導學生將教材中的文字盡量轉換在地圖上,將各種地理事物進行疊加,形成單元知識小結的綜合能力。另外,教師還要設計一些交界區域的空白地圖,建立區域之間的聯系,如國家交界區域地圖、地區交界處地圖、中國和鄰近地區交界處地圖、地形交界處地圖等。
三、加強區域特征訓練
任何一個區域其所在的地理位置(特別是其經緯度和海陸位置)和該區域地形都對當地氣候、水文、生物、土壤、資源等自然要素產生明顯的影響,構成一個區域突出的自然環境特征。對區域自然環境特征的把握是進行區域綜合或對比差異的前提。確定某區域自然環境特征成因的分析,主要經過四個思考過程:其一,某區域在哪里或什么地方(地理位置)。其二,某區域有哪些地理事物或現象(地理事象)。其三,某區域內的地理事物或現象表現出哪些典型環境特征(地理特征)。其四,某區域內的這些特征是怎樣形成的(地理成因)。例如,對于中亞地區的復習如下。
1.中亞地區的地理位置。從經緯度位置上看,中亞的地理位置大致可用四條經緯度來定位,即50°E與80°E,40°N與50°N,從而可以得出其位于中緯度和溫帶;從海陸位置上看,中亞的地理位置位于亞歐大陸中部,距離海洋較遠。2.中亞地區的地理事物與現象。中亞地區主要的地理事物或現象主要有里海、咸海、巴爾喀什湖;額爾齊斯河、錫爾河、阿姆河;哈薩克丘陵、圖蘭平原、卡拉庫姆沙漠;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草原;長絨棉;最大的內陸國家——哈薩克斯坦等。3.中亞地區的地理特征。中亞深居亞歐大陸內部,距離海洋較遠,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降水稀少,氣候干旱,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河湖多為內流河和內流湖,農業生產類型以灌溉農業和畜牧業為主等。4.中亞地區的地理成因。中亞深居亞歐大陸內部,距離海洋較遠,是導致中亞地區氣候干旱,形成草原與荒漠景觀,多為內流河和內流湖泊,以灌溉農業和畜牧業為主的主要原因。
四、加強區域對比訓練
不同地理區域之間存在著地理事物的異同,通過比較的方法,可以讓學生準確掌握各地理區域的不同特點。
運用比較法時,首先要確定比較的內容,其次是要在同類地理事物之間進行比較,第三要將比較的內容逐項對比說明,不要把互不相關的內容各說各的。如非洲的熱帶草原和南亞的熱帶季風比較,世界各大洲的地形比較。
五、正確處理系統地理和區域地理的關系
在復習系統地理與區域地理時,不能脫離區域地理而復習系統地理,因為區域性是地理學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任何系統地理知識只有落實到某一區域內才能得以分析和解決,丟開區域地理,系統地理只能是“空中樓閣”;也不能脫離系統地理,純粹復習區域地理,否則區域地理的復習就太膚淺,復習效率低,也不能達到高考復習的要求(分析美國商品谷物農業地域類型時,聯系美國地形、氣候和社會經濟條件等)。要妥善處理好高中系統地理與初中區域地理知識之間的關系,應以“人地關系”為主線。在理論上以高中地理為線索,綜合復習初中地理的相關區域,從而在復習時綱目分明,綱舉目張。例如,在復習第二單元《大氣環境》中的《氣候的形成和變化》時,可以首先理清高中教材中的氣候形成因子、不同氣候類型的氣溫特點、降水狀況等基礎理論,再結合初中世界地理中的具體國家、中國地理中的不同區域進行分析對比,理論聯系實際,增強理解運用能力。
區域地理的內容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中的一個難點。復習區域地理這部分內容一定要有突破,這是關鍵。有了高效復習的方法與策略這把鑰匙,才能順利地通過高考的大門,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