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洪彬
(遼寧建筑職業學院,遼寧 遼陽111000)
又叫防水砼,是指抗滲等級等于或大于P6的砼。
種類:常用的配制方法有普通抗滲砼、外加劑抗滲砼和膨脹水泥抗滲砼等。
抗滲混凝土的原材料應符合下列規定:
1)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
2)粗骨料宜采用連續級配,其最大公稱粒徑不宜大于40.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塊不得大于0.5%;
3)細骨料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塊含量不得大于1.0%;
4)抗滲混凝土宜摻用外加劑和礦物摻合料;粉煤灰應采用F類,并不應低于Ⅱ級。
抗凍等級≥F50的混凝土稱為抗凍混凝土。
抗凍等級是采用齡期28d的試塊在吸水飽和后,承受反復凍融循環,以抗壓強度下降不超過25%,而且質量損失不超過5%時所能承受的最大凍融循環次數來確定的。GBJ50164—92將混凝土劃分為以下抗凍等級:F10、F15、F25、F50、F100、F150、F200、F250、F300等九個等級,分別表示混凝土能夠承受反復凍融循環次數為10、15、25、50、100、150、200、250和300次。
高強混凝土無論從概念上還是配制技術上都經歷了一個歷史的變遷。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因混凝土技術發展水平不同而有差異。我國從概念上講目前普通認為混凝土強度等級≥C60的混凝土為高強混凝土。
高強混凝土的特點是強度高、耐久性好、變形小,能適應現代工程結構向大跨度、重載、高聳發展和承受惡劣環境條件的需要。高效減水劑及超細摻和料的使用,使在普通施工條件下,制得高強混凝土成為可能,但高強混凝土的脆性比普通混凝土大,強度的抗壓比降低。
泵送混凝土定義:可在施工現場通過壓力泵沿管道輸送和澆筑的砼拌合物。
泵送混凝土能一次完成水平或垂直輸送至工作面進行澆筑、輸送量大、節省人力、可連續作業、施工速度快。但是泵送混凝土要保證混凝土拌合物必須要有良好的可泵性。
可泵性: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能順利通過管道、摩擦阻力小、不離析、不泌水、不堵管的性能。
利用混凝土泵進行混凝土運輸,要求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保持均勻性,避免產生分離、泌水、砂漿流失、流動性減小等現象,要求澆筑工作能夠連續進行,保證管道通暢,在混凝土初凝之前澆筑完畢。因此,對原材料、配合比要嚴格控制,要組織嚴密,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管理。
泵送混凝土目前應用日趨廣泛,在國外,如美國、德國、英國等都廣泛采用泵送混凝土,尤以日本為最廣泛;在我國目前商品混凝土多采用泵送施工工藝,以利于在狹窄的場地、高層建筑混凝土的施工以及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此外泵送混凝土基本上都是商品混凝土。
大體積混凝土指混凝土結構物實體的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或預計會因水泥水化熱引起混凝土的內外溫差過大而導致裂縫的混凝土。
大體積混凝土所采用的原材料應符合下列規定:
大體積混凝土的水泥宜采用中、低熱硅酸鹽水泥或低熱礦渣硅酸鹽水泥,水泥的3d和7d水化熱應符合標準規定;當采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時應摻加礦物摻合料,膠凝材料的3d和7d水化熱分別不宜大于240kJ/kg和270kJ/kg。水化熱試驗方法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水泥水化熱測定方法》GB/T12959-2008執行。
纖維混凝土:是在水泥凈漿、砂漿或混凝土做基材,以非連續的短纖維或連續的長纖維做增強材料所組成的水泥基復合材料的總稱。目前,采用的纖維材料主要有鋼纖維、玻璃纖維、石棉纖維、碳纖維、合成纖維等。
普通混凝土的缺點主要是:抗拉強度低、極限延伸率小、易脆易裂。如果加入抗拉強度高、極限延伸率大、抗堿性好的纖維,可以克服這些缺點。隨著現代建筑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混凝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正向著高強、高耐久性、高體積穩定性、高阻裂性等方向發展。纖維混凝土在此條件下應運而生。
纖維混凝土的作用主要有:阻裂、防滲、抗拉、抗沖擊、耐久等。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簡稱HPC)定義:
目前對高性能混凝土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各國的學者有不同的表述。一般說來,高性能混凝土是指高強度、高耐久性、高工作性。一些美國學者更強調高耐久性和尺寸穩定性。而日本一些學者更偏重于高工作性。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種新型高技術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礎上采用現代混凝土技術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為設計的主要指標,針對不同用途要求,對下列性能重點予以保證:耐久性、工作性、適用性、強度、體積穩定性和經濟性。
高性能混凝土目前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別是在水利、道路橋梁、高層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中顯示出其獨特的優越性。在工程安全使用期、經濟合理性、環境條件的適應性等方面產生了明顯的效益,因此被各國學者所接受,有些學者稱高性能混凝土是21世紀的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HPC)也被認為是今后混凝土技術的發展方向。
輕骨料又稱輕集料,是堆積密度小于1200kg/m3的多孔輕質骨料的總稱。用它可以配制出密度等級為200~1900 kg/m3,強度等級LC5.0~LC60的各種輕骨料混凝土。
按我國《輕骨料混凝土技術規程》(JGJ51—2002)的規定,輕骨料混凝土是指“用輕粗骨料、輕砂(或普通砂)、水泥和水配制而成的干表觀密度不大于1950kg/m3的混凝土”。輕骨料混凝土是混凝土的一個新品種。在我國,是僅次于普通混凝土的用量較大的一種新型混凝土。
輕骨料的性質和用量是影響輕骨料砼強度的重要因素。當砼強度較高時,砼的破壞往往從輕骨料破壞開始。
中低強度等級的輕骨料砼的抗拉強度與相同強度等級的普通砼非常接近,當強度等級較高時,輕骨料砼的抗拉強度比普通砼更低。這是由于輕骨料砼的干縮較大,干縮后表面產生較大收縮應力所致。
輕骨料砼的彈性模量只有相同強度等級的普通砼的50%~70%,所以應變值較大。
1)輕骨料砼一般有較好的保溫性能。
2)輕骨料混凝土具有自重輕、強度高、保溫、隔熱、耐火性和抗震性能好等優點,用于建造業與民用建筑和其他構筑物,可大大減輕結構自重,減少地基荷載,節約材料和運輸量。同普通混凝土相比,它具有良好的技術經濟指標。
預拌混凝土定義(摘自《預拌混凝土》GB/T14902-2003):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據需要摻入的外加劑和摻合料等組分按一定比例,在集中攪拌站經計量,拌制后出售的并采用運輸車,在規定時間內運至使用地點的混凝土拌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