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宏
[摘 要] 蓬勃發展的創意產業在旅游領域的延伸,形成了以文化旅游為基礎,融入創意元素的創意旅游產業。創意旅游是旅游業的革新業態,也是創意產業體系中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而人才是創意旅游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創意旅游人才應具備一定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素質。這就需要在培養創意旅游人才時將創意教育融入旅游人才培養全過程,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生間的溝通與交流,切實提高實踐教學水平,加強創新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建立為創意人才服務的物理與信息空間。
[關鍵詞] 創意產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旅游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中圖分類號] F270 [文獻標識碼] A
Talent Cultivation Path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Integrating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ZHANG Jianhong
Abstract: With the extension of booming creative industry into the tourism industry, the creative tourism industry is shaped based on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ng creative elements. Creative tourism is a reformation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an industry of great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the system of creative industry. The talent pool building is the core in developing the creative tourism industry. Talents for the industry must have particular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abilities. It requires an approach integrating creativity into tourism talent training in the whole process with updated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improved teaching techniques. Students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should be encouraged. Practical teaching level should be promoted. Innovation-type teacher teams and physical and information spaces servic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s with creativity should be should be built.
Key words: creative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e development, tourism talent, study of cultivation path
一、創意產業與旅游業的融合
創意產業,又叫創造性產業,是指一種建立在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基礎上的,推崇創新與創造、強調文化藝術與經濟的融合,并推動經濟增長的新興產業;它不僅包括藝術設計、廣告設計、建筑藝術、影視表演、出版業、軟件等領域的產業,也包括旅游、體育、博物館等文化載體在內。所謂創意旅游產業,是指文化創意產業在旅游領域的延伸而形成的,以文化旅游為基礎,融入創意元素的產業;它是在傳統文化旅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旅游實踐新階段,旨在通過有創意的旅游活動,帶給旅游者新的感受,增加創意財富。
1998年,英國布萊爾政府率先提出了創意產業的概念;時至今日,創意產業在后現代社會(postmodernsociety)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認可。而此時,日益陷入發展瓶頸的旅游業及時與新興的創意產業結合。在旅游活動日趨個性化和多樣化的今天,旅游者“求新、求奇、求特、求異”,注重體驗參與的特點日趨增強。在創意理念的引導之下,將智力因素和思想火花與原有的資源完美結合,通過重組、整合原有的靜態旅游要素,并加以情景化和動態化來重新定位和推出,可以進一步增強原有產品、服務的體驗性和吸引力。這不僅適應不斷更新的市場需求,并充分彰顯旅游的魅力。“資源有限,創意無限”,旅游創意能夠給旅游活動注入無限的活力。創意旅游將引領旅游產業的轉型,促進旅游產業價值體系的行程與增值,推動旅游經濟再上新臺階;創意旅游是旅游業的革新業態,也是創意產業體系中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
二、創意旅游人才知識結構與能力素質
旅游產業具有文化性、經濟性、綜合性,而當代旅游業是文化、科技和經濟的融合,這種融合建立在為旅游者提供高度個性化且具有知識內涵與高附加值的創意產品上;因此,當前旅游業的發展亟需一大批具有一定創新意識和較高創意能力的創意旅游人才,而高校旅游專業培養的人才是創意旅游人才群體的主要來源。那么,在創意旅游時代,什么樣的旅游人才具有競爭力呢?一般來說,他們應具有廣博的書本知識和生活常識、學習能力強,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觀點等特征。
李津(2017)認為,只有那些具備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對所在的專業領域有全面了解的人,才有可能成為創意人才。創意人才的特征包括有敏銳的觀察力、持續的創新能力、融會貫通能力、強勁的學習力等。陳炎霞(2011)從創造力的概念與知識經濟的要求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構建了創意人才素質指標結構,一級指標有知識、個性品質、動機、創新能力、通用能力五項。知識指標下含專業知識、基礎知識、文化素養等二級指標;個性品質指標下含興趣愛好、自信心、責任感、冒險精神、好奇心等二級指標;動機指標下含成就導向、主動性等二級指標;創新能力指標下含洞察力、重組能力、想象力、模仿能力、風險免疫力思維能力等二級指標;通用能力指標下含抗壓能力、靈活性分析、判斷能力、學習能力等二級指標。譚業(2012)分析了創意旅游人才的特征與條件,認為除了具有較為淵博的旅游專業及相關知識、深厚的人文素養、較強的操作能力和必備的職業道德之外,還應具有顯著的創新精神、全面的創意技能、豐富的相關經驗、較為獨立的人格、內在的自我激勵能力。endprint
綜上所述,再根據筆者對旅游企業的調研、業界的訪談,確定了創意旅游人才的勝任力要素10項:文化素養、興趣愛好、想象力、好奇心、開拓進取心、成就欲、創新能力、溝通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
三、創意型旅游人才培養路徑
(一)將創意教育融入旅游人才培養全過程
我國傳統教育模式存在著許多妨礙學生創意意識和創意思維能力發展的弊端和問題,比如側重于知識的灌輸,不太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式思維;這種教育方式顯然不利于創意人才的脫穎而出。創意需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本領,我們應把激發學生創意思維能力作為創意經濟時代的教學理念,貫穿到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激發、培養學生的“創意沖動”,讓他們感受“創意快樂”。
從創意旅游人才的素質要求出發,應對課程體系進行重構。一要強調課程的人文化,構建具有特色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以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因為文化是創意旅游的靈魂,創意的關鍵是要將新舊文化、中西文化、民情風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從不同層次和多重視角來展現文化在旅游中的特殊魅力,從而對游客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因此我們可以說,創意不會憑空出現,它源于從業者的淵博知識與深厚的人文底蘊。二要加強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讓學生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創意人才不僅要具備創業能力,更要有社會責任感、使命感,有擔當精神。創意旅游的開發有一條根本原則,就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本質在于讀懂人性,給人以充分的理解、尊重和關懷,把握旅游市場的現有需求和潛在需求,適應現代旅游生活方式的轉變,一切圍繞人的個性化訴求來設計針對性旅游產品。三要專門開設創意素質訓練類課程,訓練學生的創意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意能力。
創意活動是多種知識、多種能力復合運用的一門藝術,對技能的運用,強調藝術更甚于科學,這些能力需要經驗的積累和實踐的培養。在高校創意旅游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加強實踐教學的力度,完善實驗條件,拓展實習基地,做到日常教學實景化;開展真正的“工學交替”,實行學習工作合一。有條件的學校,應建立先進的教學企業,由師生共同來經營,對學生進行“超前培訓”,開發學生的最大潛能。在創意經濟時代,學校還應該讓創意行為滲透到校園各個角落,而校園文化活動是最好的載體。應鼓勵學生參與各類創意設計競賽和展覽活動,如旅游規劃、旅游策劃、酒店設計、旅游文化商品節、旅游商品設計大賽等,鍛煉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協調能力。
(二)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
旅游創意,要的就是個性化。同時,現在的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的生源結構比較復雜,他們接受高校教育的起點和需求呈現出多元化,更應進行個性化教學,即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興趣、特長、需要,進行“因材施教”。要重視發展學生的個性,對缺乏全面發展,在某一方面卻有特殊才能的學生,要給予熱情鼓勵和無私的幫助;要“因勢利導”,對學生的正當興趣和愛好給予必要的引導和支持。
一名具有包容性和親和力的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會比較頻繁,能夠給學生營造出一個“和諧、民主、快樂”的教育氛圍,這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鼓勵學生提出“異見”,寬容學生的錯誤,對學生多一份肯定,多一份表揚鼓勵。
“雪融化了是什么?”有學生說是“春天”,然而這個答案卻被教師打叉,因為標準答案是“水”。上面是發生在小學課堂里的真實故事,非常發人深思。相較于小學課堂,高校的課堂更加缺乏生機與活力,課堂儼然就是“講堂”,教師在上面“一言堂”,下面的學生“呆若木雞”,這種教學方式禁錮并窒息了學生想象力,扼殺了學生的靈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感受不到智力勞動的快樂。在創意旅游人才的培養中,我們應引入“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這能更好、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更好地實現創意旅游人才的培養目標。比如項目教學,能使學生從接受型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又利于開發并加強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與個人能力、學習能力,以此實現行為能力的目標。
要培養創意型的學生,無疑需要有創意型的教師,教師要從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教學創新。比如教學評價,我們經常感嘆很多成績突出的同學進入社會后往往不如成績一般的同學,在反思這個問題時,我們有沒有想到這可能是我們的評價方式不科學呢?教學評價方式不能太單一,要進行大膽革新,嘗試一些特殊模式來對學生進行考核。
(三)促進學生間的溝通與交流
創意教育的理論基礎不僅建立在DIY(Do It Yourself)等理念之上,同時也建立在DIT(Do It Together)等理念之上。創意活動具有學習共同體的特點,由學生、指導教師,行業專家共同構成一個團隊,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互相溝通,共同學習。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已經產生了合作學習的思想;《詩經·衛風》中載: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而在西方,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等先賢的著作中,也對合作學習早有論述。
因為合作學習,必然需要溝通交流。因此,創意旅游人才不僅要具備專業領域的知識結構和應用能力,還要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然而當下的學生以獨生子女居多,他們有不少優點,但缺點也很明顯,比如比較自我,缺乏溝通能力。我們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群體性活動,讓他們感受集體的溫暖,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學校應創設能提供小組工作的教室,以便學生能夠進行小組學習。分組學習能夠讓學生間進行更為有效的溝通,更有利于他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此外,還應積極開展學生間的校際交流,乃至國際交流。交流的形式不能僅僅是研討會的形式,最好能讓雙方學生的師生都互換一下,各自到對方的學校學習生活一段時間,這樣才能促進雙方更深入的了解,這對學生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實現良性溝通,很有裨益。
(四)切實提高實踐教學水平
創意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實踐環節;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學生,會更容易迸發出創意好點子。舊中國有保定軍校、云南講武堂、黃埔軍校等三大軍校,三個軍校各有特色,有“保定的課堂、云南的操場、黃埔的戰場”之稱。筆者認為,高校創意人才的培養不僅要有“課堂”,更要有“操場”、“戰場”。早在明嘉靖年間,我國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王陽明就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推崇這一理念,進而提出了著名的“教學做合一”理論。該理論強調以“做”為中心,在做上教,在做上學的教學方法,做到“真教”與“實學”。西方的學者為了解決這種學校教育與工作實踐脫節的問題,有學者提出了建構主義的觀點。按照此觀點,學習環境是一個支持和促進學習的場所,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