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建歆
【摘 要】建設和開放優質的教學資源是發展開放教育的本質要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制作精良的視頻教學資源已成為構建開放教育資源庫的重要手段。本文從技術和藝術的角度入手,對EFP多機位拍攝技巧進行研究。進而構建適合開放大學建設與開放教育發展的教學資源視頻建設方法,實現視頻資源的高效制作,促進教學資源的合理運用,充分發揮其作用。
【關鍵詞】開放教育;教學資源;EFP;多機位拍攝
開放教育的本質是人人享有終身接受教育的權利,不僅意味著對教育對象、觀念和過程的開放,更重要的是教學資源的開放。開放教育中,師生處于準永久性分離狀態,這就使得教師的教學活動被物化在各種教學資源中,教學資源成為學習者獲取知識、掌握技能的重要因素。所以推動開放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建設和管理豐富的多種媒體教學資源,以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需要。
1 EFP方式介紹
目前,針對各類教育教學活動攝像作業的實踐已開展很多,但多采用傳統的單機拍攝、后期剪輯的方法進行,既費時費力,又難以保證和提高錄制效果。隨著EFP(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現場節目制作)方式的出現,形成了適用于流動作業的視頻錄制生產方式,它以一整套設備連結為一個拍攝和編輯系統,進行現場拍攝和現場編輯,能夠服務于教學、座談、演講、晚會等多種場合。
1.1 EFP多機位拍攝
EFP多機位拍攝是很一種高效的制作節目方式,它將兩部以上的ENG攝像機加以組合,同時進行拍攝的作業,將其信號同步結合,并透過切換臺根據內容將影像畫面做現場剪輯,不需再經事后重新剪輯的過程便可完成影像組合的作業。一個好的視頻資源的錄制應該是拍攝工作人員與參與人員共同協作的結果。
1.2 EFP作業的優點
多機位攝像作業是指采用兩臺以上攝像機同時連線作業,導播使用切換臺可以同時有多個畫面供選擇切換,并錄下選擇后的視頻畫面。攝像師在最符合拍攝效果的位置進行拍攝,透過導播的指揮、調度,會讓影像呈現出流暢、緊湊的節奏感,在不間斷的進行中觀眾看到的是多種變化多端的角度及構圖,這也是與單機位攝像最大差別之處。
優點一快速:多機位攝像作業最重要的優勢就是“快”,可以很有效率的制作節目。因為多機作業所錄下來的影像,都是經過選擇的,就像后期剪輯出來的畫面。所以多機作業錄像后的節目,已經比較接近完成。在后期制作上,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來處理影像的剪輯,只要加上片頭、片尾、配樂,就可以完成節目的制作。
優點二實時:在直播節目中不容許絲毫的差錯,多機位可以有更多的畫面供播出,確保播出的可靠性及生動性。萬一有個別攝像機出現狀況,其他攝像機依然可以提供畫面,做到現場不間斷的多畫面變化的播出。
2 EFP多機位拍攝技巧的研究
2.1 攝像前期作業的研究
一場EFP多機位的拍攝作業是否順利圓滿,除了團隊合作的默契、臨場發揮之外,最重要的一點還要看前期工作做的是否到位,這牽扯到整個作業的成功與否。因前期工作做得不踏實,可能導致EFP作業出現許多問題,甚至一個細節的忽視就會導致整個EFP多機位作業的癱瘓。這些問題包括電源供電不足或是不穩定、與燈光和音控等溝通不良而導致燈光色溫及亮度不足或過度、音控輸出過大而產生爆音等。
首先要進行教學資源拍攝場地的勘查。獲取拍攝場地的詳細尺寸,以此幫助確定設置導播臺和各機位的位置,并判斷出導播臺與各機位之間纜線的長度。確定好攝像機機位的位置后,根據節目拍攝要求,選擇合適的鏡頭倍率。一般情況下,教學資源的視頻拍攝多是較近距離的操作,選取合適的鏡頭是必要的。如果需要使用搖臂,要根據現場高度選用合適的搖臂。
另外,可靠的電源供應是勘查場地中的重要一項,提前統計好電量需求提供給主辦單位。一般傳統四機位的作業必須提供20A~30A的供電量,而作業現場需要使用電源的部門之間必須交換信息進行協調,以免發生供電不同產生跳電的情況。確定好拍攝的活動內容和機位數后,合理布置機位位置是相當重要的。一般是以教學活動錄制舞臺正面左邊算起為一號機,中間為二號機,右邊為三號機。四號機大部分是活動機。
其次,要與現場燈光、現場音控等協作單位之間做好溝通與協調,了解當天節目燈光的安排,以免產生色溫的差異影響拍攝效果。如果需要拍攝臺下學生區,也必須協調燈光單位提供場燈照明。現場的聲音來源如果由現場音控單位來提供,則需要協調接收音控單位輸出給導播臺的一路音源。
最后,有些重要的教學活動、特別時有學生參與互動學習的時候,在錄制視頻前可能安排彩排活動。如果有,就必須到現場觀看彩排過程,了解教學活動進行的過程,如此才能精確掌握內容,讓拍攝更加順利。在觀看彩排時,要特別關注教師的走位、師生互動時機、燈光變化等情況,并準備做出適當的機位調整。
2.2 攝像現場作業的研究
首先,根據拍攝內容來確定現場的機位布置,一般拍攝開放教育的教學資源節目,重點目標就是舞臺上的講授過程,此時一號機與三號機位的高度與舞臺的高度等高為佳,二號機位略高于舞臺或等高即可。如果拍攝現場還有學生參與聽課,就要將一號機或三號機中的一個機位移到舞臺前方,以便鞥捕捉到學生聽講學習的畫面。同時還要考慮到游擊機的活動走位,隨時移動調整位置,減少拍攝死角讓畫面更加活潑。如果場地的條件是一個平面非階梯式,無法讓機位與舞臺等高,這時就要架設高臺來設置機位。基本上三個機位的設置都要能掌控整個舞臺的每個角落,不能有拍攝的死角。
其次,要做好各類線纜的布線,對布線要求進行明確。布線就是將視頻及通話的電纜線從導播臺拉到各個機位上。布線的原則就是盡量不妨礙到觀眾及不設置在走道上。一般是沿著墻邊及座椅下方布線,并用地毯膠帶粘貼固定,這樣可以避免人員往來的踩踏或絆腳的危險。
然后,要設置導播臺,其位置不宜太吵雜或有強光的地方(監視器可能因強光而看不清楚)。電源、聲源等一系列問題要考慮在內,比如要避免與燈光音響共用一路電源而形成的電位差,因為電位差會產生音視頻信號的干擾,會造成畫面的扭曲或聲音中有交流電的干擾聲。最后,制定出作業前的注意事項,主要是完成對各類信號有效輸入輸出的確認,保證這些信號穩定正常。
2.3 多機位拍攝技巧研究
EFP作業最重要的就是整個EFP小組成員的基本概念與團隊的默契。EFP作業畫面的取舍權在導播,要依照導播的指令來拍攝。每個EFP攝影師除了一些攝像的基本技巧外,還必須主動抓畫面給導播,同時又不能與其他機位的畫面重復,所以攝影師要利用空擋監看目前導播選出的畫面,或是利用現場大屏幕看正在播出的畫面,以便取景構圖時不會與前一個畫面沖突。
首先,要掌控好運鏡的節奏,即鏡頭的變焦及左右搖擺的速度快慢。在整場EFP的拍攝過程中,不管有幾個機位在同時工作,要求所有的攝像師運鏡的節奏都要一致,這樣才能使整個影片看起來是流暢的。
其次,要把握好捕捉畫面的速度,有限過程時間是相當緊迫的,此時導播可能無法給攝影師很詳細的指令。比如教師在講課時,聽課學生一些聆聽、筆記或提問的鏡頭,就需要攝影師在最快的時間去捕捉到。一般是把鏡頭擺在全景的狀況微調搜索,找到目標時快速拉近。切忌不可透過觀景鏡去尋找目標,因為透過觀景鏡觀察,視線會有死角而看不到全場,而是要以雙眼去搜尋會場。
3 結束語
本文針對EFP多機位拍攝中前期作業、現場作業和多機位拍攝技巧的研究,探索適合開放教育多機位攝制作業方式。建設優質視頻教學資源要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攝制者通過細密的前期準備、準確的現場拍攝、精心的后期編輯,客觀反映開放教育視頻教學的全過程,同時表現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藝術,把優質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水平展現出來。
【參考文獻】
[1]歐健明.縣級臺如何做好EFP多機位拍攝作業[J].西部廣播電視,2014(19):171-172.
[2]朱育寶.綜藝類節目四機位電視攝像技術[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24):298.
[3]陳建軍.基于計算機平臺的EFP系統特色研究[J].渤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1:55-59.
[4]焦欣然,儲瑞瑞.構建低成本高清現場節目制作系統的設想[J].廣播與電視技術,2008,09:63-64.
[5]雷新盛,李飛敏,童保紅.EFP系統的特點與組接[J].中國有線電視,2002,22:59-61.
[6]陳格平.小型EFP數字視頻系統的設計[J].廣播與電視技術,2002,06:53-55.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