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0-0031-01
新課程理想課堂的境界,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煥發出生命活力。所謂活力,即師生生命的創造力。其課堂特征是:課堂應該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應該是師生舒展靈性的空間;應該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跡,探索世界的窗口;應該是向每一刻心靈敞開溫情雙手的懷抱;應該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
在新課標背景下實施教學活動,我們應該要學會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講臺還給學生,把粉筆還給學生,把書本還給學生。每個學生都可以走上講臺發表自己的見解,都可以隨時把自己的想法寫到黑板上此時,教師個人的知識、學生個人的知識都將被激活,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將會超越教材。它是磁力、張力、活力的和諧,且能用知識激活知識、用生命激揚生命、用心靈觸動心靈、用人格激勵人格。作為課程理念與實踐的對接者,我們該怎樣去追求這種境界,怎樣才能讓課堂“活”起來呢
一、把教材用活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千姿百態、異彩紛呈。新課程呼喚教師對原創的提升,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過去,教師過分依賴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影響了教和學的創造性地發揮。如今,新課程使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支配的因素增加,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彈性加大,教材和教參為教師留有成分的余地,為教師提供和創造發揮智慧的空間,教材只是一個載體。教學的依據使課程標準而不是教材。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因為教材的信息和素材靠教師去整合,教材的缺憾與空白靠教師去填補,教材的拓展與開發靠教師去創造。所以,我們不能把教材的內容硬塞給學生,而是要對教材進行改編、選編、選用、活用,要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體現教師對教學的理解、感悟和對新課程理念的追求。
二、把主體激活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要以人為本,關注教師的主導,更關注學生的主體。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呼喚和鼓舞。”新課程渴望更多的精彩的回答是從學生的嘴里表達出來的,新課程渴望更多的動人場面也是在學生身上表現出來的。因此,我們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引導學生構建知識‘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使課程心靈化,給知識只是給了學生一個肉眼,給視野、方法才是給了學生一個顯微鏡。“給”永遠只能給死的知識,而“導”卻是“活”知識的源泉。我們不應該自命清高地代表真理,而是要做一個實踐活動的好導游,在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找到更好的旅游路線。
三、把過程盤活
變教學目標“一維”為“三維”,變“注重結果”為“關注過程”,過程動態化,使教法和學法在預設和生成之間靈動。教學是個千變萬化的系統,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種模式。教無定法,課堂教學是一門極其復雜、內涵無限豐富的藝術。這就要求我們不能用一種教學方法實施教學,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新課程。評價一節好課的標準不應該面面俱到,而應該是創新。這主要看課堂師生的互動,看學生的參與面,看教學流程的獨特創意,看學生的思維碰撞和智力的挑戰,看師生的個性是否得到張揚。
四、把媒體點活
變單科教學為多科整合,使情景和諧。新課程呼喚教師的教學個性,更呼喚教師素質的提升。在新課程條件下,教學條件固然重要,但教師的素質更為重要,教學條件和教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靠教師去創造,如果課堂教學沒有現代媒體,用“土媒體”也能讓課堂教學生輝,呈現亮點。
為此我們廣大的思想品德教師應該有合理的知識結構、高尚的人格魅力、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和諧的師生關系和可貴的創新精神。這樣我們就能透過活潑的氛圍、活躍的思維和活生生的教學環節,使課堂上無處不見鮮活的生命在律動、在交融、在成長,無時不見靈動的智慧在閃現、在流動、在煥發異彩。
(責任編輯 文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