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菲
【摘 要】文章根據高等職業人才培養工作的特點和要求,結合當前高職院校的發展形勢,以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改革口語考評制度的實踐為例, 通過分析口語考試的特點,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安排有針對性的考試內容,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激發其動力,挖掘其潛力,并科學地總結了高職院校在加強教學管理、創新激勵模式、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的具體做法和一般規律。
【關鍵詞】高等職業人才培養 口語考評制度 教學管理 創新激勵模式
1 現狀分析
近幾年來,許多高職院校將口語測試納入大學實用英語測試范圍,有效推進了課程、課堂教學改革,改善了大學實用英語口語教學,提高了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對全面提高高職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起到了推動作用,使教、學和評估三者有機結合,體現了課堂教學的完整性。
教育部2007年9月修訂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課程要求》)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不難看出,新制定的《課程要求》將英語口語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英語口試是語言交際能力測試的重要手段,考查英語學習者運用英語作為一種交流思想的口頭工具的表現。它通過“說”這一言語行為測量學生在實際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作為校內英語口語測試,有別于大規模的英語其他考試。校內英語口語測試是大學實用英語教學的一部分,不是全國統考。學生口語測試的學期成績模塊應該是形成性評估模塊與終結性評估模塊的有機結合。形成性評估建立在正式和非正式評估方式之上,具有持續性特點,與診斷性測驗直接相關。
教師采用該評估方式作為正常教學和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以便指導、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形成性評估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強調活動過程的連續性、多樣性。通過測試,教師可以迅速獲取學生學習的反饋信息,從而作出判斷,及時對教學內容予以調控。通過測試,學習者不斷從中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在大學英語學習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口語測試的目標必須與此相一致,把考查目標能力,即檢測學生的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作為測試的目標和指導思想并依此制定考試大綱。通過口語測試,教師在了解學生口語水平和發現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的同時檢驗口語教學效果,改進教學策略。口語測試還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興趣。語言測試和語言教學二者密切相關,測試既為教學服務,又直接影響教學內容,對教學產生一定的反撥作用。可見,口語測試既可以科學、公正地評價大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又能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起到良好的反撥作用,還能切實推動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不斷提高學生在實踐中應用口語的實際能力。
口語測試作為衡量語言交際能力的主要手段,能直接反映學生語言能力和語用能力。為能全面衡量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就必須在考試中包含口語測試,使學生們從被動的練習口語逐步過渡到主動的使用英語口語來交流。缺少“說”的測試,很難全面準確地判斷一個考生的語言水平,而一項不能全面判斷一個考生語言水平的考試不能算是一個效度很高的考試。基于此現狀,我校逐步開始重視口語教學,同時將期末口語測試列入大學實用英語測試范圍。以本學院為例,我校于2013年開始對全院學生進行期末大規模直接型英語口語測試,希望通過組織統一的口語測試來不斷提高在校學生主動說英語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基于在國內先進的職業教學模式的啟發,以及國內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嘗試,本人對高職公共英語口語教學考評模式進行探索和研究。
2 研究內容
在實際考試過程中,試題設計是測試的指導思想和載體,其內容是否能體現測試的指導思想,是測試效度的保證。因此,試題設計應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在組織考試過程中,應該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2.1考前準備
在考試之前,我們進行了口語題庫建設、期末口語考試大綱的制定、教師培訓等工作,確保口試按照統一程序操作。同時為規范測試行為,保證測試工作客觀、公正地進行,以提高口語測試的信度、效度,安排兩名學生為一組,由認課教師監考。
在測試的場所中,考官不僅僅是考官,還是引導者、促進者,考試場所應是一個雙向的語言交流場所,考生能在輕松愉快的談話氛圍中進行交流。語言測試的非自然性因素被減少到最低程度,這樣學生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也就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真實再現,測試的效度就能得到保證。在測試中, 擺在考官面前的一個首要的問題是營造一個互動的、寬松的會話環境和氣氛,讓考生放下包袱,自如地發揮真實水平。考官的提問用語要自然簡潔、口語化、準確無誤。如果有可能的話,可由二位考官或多位考官參加測評。由多位考官參加評分可提高評分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但不同評分者的評分標準也會影響測試的信度,這就要求考官與考官之間保持評分一致,也要求同一個考官自身保持前后評分一致。如果同一考官測試前后所持的標準不一致,或不同的考官之間使用不同的評分標準,那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測試的可靠性。如何做到考官與考官之間保持評分一致,這可能需要口試考官進行統一培訓,統一的培訓可達到標準化,從而避免考官語言的難度和提問的焦點出現偏差,確保所有考生受到公平和平等的待遇。考官的語言表達的方式應被嚴格控制,以確保考生以同樣的方式接受同樣難度的提問。
2.2考試內容及評分
目前,我院開展的口試是對修完基礎階段(具體是大一學生)大學英語的學生的口語能力進行測試。后期會陸續對其他年級學生開展。考試內容和試題難度根據《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版)》對基礎階段口語能力的基本要求而設定,即“能對教材內容和一般的聽力材料進行問答,復述和討論;能用英語進行一般的日常會話;能就一般的社會生活話題進行簡單的交談、討論和發言,表達思想清楚,語言、語調基本正確。”
試題由三部分組成。
(1)考前熱身,即考生自我介紹,就個人情況、興趣愛好及特長等信息進行的口語表達,時間為1分鐘。
(2)回答問題,考生根據所抽取的問題編號回答問題(問題為20道和《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與單元主題相關的問題),時間為兩分鐘。
(3)表演對話,考生根據給定的特定的情景,表演一段約5分鐘的對話,對話情景選自《新編實用英語》視聽說教程中的Face to Face部分。
為了保證測試的信度,在評分環節中,教師采用能力分項評分法(Ability Analytical Scoring)進行評分,即評分者從語音語調、流利度和連貫性、詞匯、語法等各方面,分別對考生的表達能力進行評分,然后根據每個方面的得分算出口試總分,納入本學期總評成績。
3研究方法
(1)調研法。1)聽取各個學院及各位任課教師的意見,分析各個學院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層次,制定英語口語考試的考評方法。2)深入了解學生的英語能力水平和實際需求,廣泛征求意見,以學生的實際需求作為口語考評的重要依據。
(2)問卷調查法。了解學生對英語課程的需求以及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分析英語口語考試的題型設置和成績考評方式。通過不斷征詢被調查者的意見,及時調整考試過程中肯能會出現的問題。
(3)文獻研究法。查閱、搜集相關圖書、期刊、論文、學術網站,借鑒現有的研究成果為課題研究提供指導。
(4)歸納總結法。總結研究結果,通過不斷實踐得出改革研究成果。
4 結語
總之,口語測試是一種具有很高效度的考試方式,如果設計合理,能對教學起到很好的反撥作用。科學合理的口語測試為教學服務,對口語教學進行客觀、準確、公正的評價,對教學有良好的反撥作用。盡管面對面英語口語測試是衡量學生口語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但校內大學英語口語測試工作量大,也比較復雜,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本文是筆者基于校內大學英語口語測試的實踐,提出的幾點改進建議,以期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和口語測試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陳紀梁,陶偉.談大學英語口語考試及其反撥作用[J].山東外語教學,2001,(1).
[2]蔡基剛.大學英語四、六級計算機口語測試效度、信度和可操作性研究[J].外語界,2005,(4):66-75.
[3]龐繼賢,陳嬋.外語口語考試的效度和信度研究述評[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7).
[4]周忠新.大學英語大規模口語測試的探討研究[J].教學研究,2007,(1).
[5]楊冰.談高職高專英語口語教學[J].遼寧高職學報,2006,(1)
[6]錢秀榮.淺談高職高專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
[7]陳蓓.高職高專英語口語教學研究[J].職業圈,2007,(10).
[8]塵東.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狀況調查[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