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平
摘 要:該文從選地整地、皮胎果建園技術、牛蒡子播種技術和管理4個方面詳細介紹了皮胎果與牛蒡子復合種植技術。
關鍵詞:皮胎果;牛蒡子;復合種植;技術
中圖分類號 S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8-59-02
皮胎果與牛蒡子復合種植就是在皮胎果新造林地或幼林地內間作牛蒡子的立體復合種植模式。它既可緩解農林矛盾,發展皮胎果、牛蒡子特色產業,又能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是高寒濕潤區及半濕潤易旱區的一種高效種植模式。皮胎果(Pyrus sinkjorgensis Yü),別名酸巴梨、啤特果,系薔薇科梨屬秋子梨系統(Pyrus ussuriensis Maxim.)的一個地方栽培品種,是臨夏州原生木梨經長期人工選育、栽培形成的優良鄉土品種,已有百余年的栽培歷史。處于梨屬植物分布的上限,為甘肅西南部冷涼性濕潤、半濕潤區栽植的特有梨樹品種,在海拔2 000~2 500m栽植,和政縣、臨夏縣、廣河縣為集中栽植區。皮胎果2007年被甘肅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甘肅省第四批林木良種,甘肅“十大名果”。該品種樹勢強健,豐產,品質中上。對土壤要求不嚴,喜陰濕,抗寒力強。為三倍體(3n=51)品種,栽培中不宜選作授粉樹。牛蒡子(Arctium lappa L.),別名大力子、鼠粘子、惡實,系菊科牛蒡屬2年生深根性草本植物,株高1~2m,以果實、根供藥用,根可作蔬菜食用。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氣候,耐寒,耐旱,怕澇,以深厚肥沃砂質壤土為好。
1 選地整地
1.1 選地 皮胎果園地在海拔2 000~2 500m,年平均氣溫5~6℃,≥10℃的積溫1 500~1 900℃,年降水量550~650mm的冷涼性濕潤、半濕潤區,選擇地勢平坦,排灌良好,土層深厚、土壤肥沃,pH值6~8,土類為黑土、壚土類黃麻土、沙壤土的地塊。牛蒡子選擇新造皮胎果園或10年生以下、郁閉度0.4以下的皮胎果園,前茬作物以麥類為好。
1.2 整地 前茬作物收獲后均勻散施腐熟優質有機肥3 000~4 000kg/667m2,深耕20~25cm,滅茬曬垡。
2 皮胎果建園技術
選擇地勢平坦,排灌良好,土層深厚、土壤肥沃,pH值6~8,土類為黑土、壚土類黃麻土、沙壤土。用2年生Ⅰ級苗春季造林,株行距為4m×6m,穴狀整地,定植穴規格0.5m×0.5m×0.5m,定植時每穴施農家肥20kg左右,并澆水、覆膜、修樹盤。造林時苗木要打漿,栽植時要做到根系舒展,根頸入土要達到2~3cm,定干高度80cm。
3 牛蒡子播種技術
在皮胎果樹冠垂直投影范圍以外直播牛蒡子。3月下旬~4月上旬選用當年采收的種子播種。按行距60~70cm、株距45~55cm挖穴,穴深5~7cm,每穴散開播入種子5粒~6粒,覆土3cm,稍鎮壓。每667m2播種量1.0~1.5kg。
4 管理
4.1 皮胎果管理
4.1.1 整形修剪 (1)主要樹形。主要樹形為疏散分層形。即主干高度50~70cm,第一層主枝3~4個,第二層2個,第三、四層各1個。上下層主枝應交錯排列。當第六或第七主枝選出后,及時落頭,全樹高5m左右。側枝分布于主枝兩側,間距50cm左右,側枝上直接著生各類結果枝組。(2)整形修剪。中央領導干和主枝選好后,把樹頭落在最后一個主枝上,同時要選留側枝。對中央領導干、主枝、側枝的延長枝短截,其余枝條長放留作輔養枝,只重剪延長枝的競爭枝,疏剪過密枝和主、側枝的背上枝。輔養枝有空就留,適當發展。結果枝組要大、中、小結合培養,適當分布。對中庸枝可先輕后縮,對內膛生長健壯枝或空間大的地方可先重后輕,對生長弱的中短枝可連放再回縮。適當重剪骨干枝的延長枝,對各類枝組進行精細修剪,有縮有放,縮放結合。
4.1.2 施肥 (1)基肥。早春或秋末施。幼樹環狀施,即在樹冠外圍30cm左右處挖深、寬各20cm左右的環形溝,肥料與表土混勻施入溝內,覆土填平,株施土糞約30kg,氮磷(氮磷比2∶1)混合肥0.2kg左右。結果樹放射狀溝施,即以樹干為中心,距樹干約1m處挖6~8個向外呈放射狀的溝,溝寬40~50cm,深15cm~60cm,距樹干越遠,溝要逐漸加寬加深,溝長依樹冠大小而定,株施土糞約80~120kg,氮磷(氮磷比2∶1)混合肥0.4~0.7kg。(2)根外追肥。幼樹7月下旬~8月上旬葉面噴2~3次0.3%~0.5%的磷酸二氫鉀。結果樹6月下旬、8月上旬葉面各噴1次0.3%磷酸二氫鉀+0.4%尿素+0.25%磷鉀鎂鋅硼肥;葉面噴5~6次SOD益微制劑750倍液,第1次在開花前7d噴霧,然后每隔20d噴1次,最后1次在采摘果實前噴霧。噴霧時要均勻,以葉面噴濕為宜。
4.1.3 病蟲害防治 臨夏皮胎果主要病蟲害白粉病、煤污病、梨花象甲、櫟線小卷蛾、梨莖蜂和梨喀木虱類等。結合冬季修剪,剪除病蟲枝,清理梨園病果、枯枝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加強栽培管理,多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合理修剪,合理留果。對白粉病發病初期噴0.05%的15%粉銹寧乳劑;煤污病發病初期噴0.12%~0.17%的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梨花象甲成蟲盛發期噴0.1%的50%殺螟松乳油;櫟線小卷蛾、梨莖蜂、梨喀木虱類幼蟲期噴0.03%的1%愛諾蟲清。
4.2 牛蒡子管理
4.2.1 間苗補苗 當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間苗、補苗,每穴留壯苗2株。
4.2.2 松土除草 播種第1年當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進行第1次淺松土,7~8月進行第2次松土除草,秋末雜草未結籽前進行第3次松土除草。第2年4月上旬~5月上旬進行第4次松土除草,7~8月進行第5次松土除草,植株封行后不再松土除草。
4.2.3 追肥培土 每年每次松土除草后進行追肥,每667m2追施腐熟人糞尿1 500~2 500kg或苗期追施硫酸銨8~10kg,花期追施過磷酸鈣15~20kg。
4.2.4 排灌水 春季天氣干旱要及時澆水;雨季要及時排水。
4.2.5 病蟲鼠害防治 (1)病害防治。葉斑病,發病時摘除病葉,集中燒毀,并用1∶1∶140波爾多液噴灑,每隔7d噴灑1次,連噴2~3次。(2)蟲害防治。蚜蟲、紅蜘蛛,用0.07%~0.13%的40%樂果噴殺。(3)鼠兔害防治。采用弓箭捕殺或在洞穴內投放0.25%氯鼠酮油劑配制成的0.005%毒餌進行誘殺。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