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蹦敲?,如何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
一、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我請學生用學具(小圓片)表示每個人分到的月餅個數。例如,如果有4個月餅,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小圓片個數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學生很快就拿出兩個小圓片。教師接著說:“現在有一塊月餅,要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請用小圓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這時許多學生都難住了,有的學生就把小圓片對折成半,問他表示什么?學生卻回答不出來。這時,我就問:有沒有興趣解決這樣的問題呢?這就把學生的學習欲望集中到課堂上來,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通過實踐操作,激發學習興趣
充分發揮學生好動的特點,讓他們親自動手做一做、量一量、畫一畫、擺一擺,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會更加濃厚,課堂教學效果就會顯著提高。例如,我在講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讓學生親自動手用“割、補、拼”自己操作,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樣學生對面積公式理解得更深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利用游戲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在認識了人民幣以及人民幣的單位后,我設計了一些靈活多變的游戲活動:“我這里有一個玩具想賣給你們,這個玩具值1元錢,誰愿意來買?”“我、我、我”,孩子們你爭我搶,都想試一試。我點了一個學生,他拿了一枚1元的硬幣,我將錢給學生看,學生確認是1元錢后,我才將玩具“賣”給了那名學生。我接著問:“如果同學們手上只有面值是2角的人民幣,你應該帶上幾張呢?”只見很多學生拿出了5張2角,也有的學生拿錯了錢,我及時提問,他意識到后馬上更正了。我又接著問:“如果同學們手上只有面值是5角的人民幣,你要帶幾張?”學生有拿2張5角紙幣的,有拿2枚硬幣的,各種各樣。我趁勢引導讓學生拿出提前貼上價格標簽的各種文具,模擬文具店。每組選擇一名學生做售貨員,其他學生參與購物,選擇自己喜歡的商品。在學生參加購物的過程中,“售貨員”和“小顧客”們對人民幣的互換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這樣將課堂所學知識聯系實際,高興之余產生成就感。
總之,教師要將學生興趣的培養作為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工作抓緊,通過情景創設、強化訓練、生活引導,讓他們已產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維持,并逐漸鞏固形成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良好的數學綜合素養,切實推進數學課程向縱深發展。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