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愛紅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數學。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人們對數學早就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了實際。”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快樂、高效地掌握學習方法。一直都是我們長期工作在一線的老師永遠探討的課題。
一、巧妙的情境創設,目的明確,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老師永恒的追求,有效的導入情境是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從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中創設教學情境,讓數學走進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接觸數學,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創設恰當、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是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重要途徑,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環節。在我們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這節課時,我沒有一上來就讓學生找分子、分母的變化規律。
二、突顯教學活動,促進教學本質的理解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達到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我們的數學活動需要從數學層面理解,掌握問題的本質和形成的認識。數學活動必須是有數學味的活動,是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活動。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學生都喜歡做游戲,所以我們設計的教學活動,要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他們真心參與進去,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關注過程,加強實踐操作,提高學習興趣
動手操作活動是一種主動學習活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強,積極性高。比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這一節時,為了讓學生對這個問題認識更為深刻,我讓學生四人一組,每人手中有一個長方形的學具,還有若干個邊長為一厘米的小長方形。讓每個人擺個小長方形,組員通過數正方形說出長方形的面積。每位學生做好記錄,通過比較記錄結果,學生很快總結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長方形面積=長×寬。
四、作業批改,引入評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作業不能簡單打√或○,而是要引入教師評語。教師綜合性的評語,不但能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經常會給學生的作業寫評語。班里的確有些學生的作業寫得既干凈又整齊。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們老師在教學中,要采取多種方法來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取得教學成功的關鍵。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