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瓊
語文教學質量跟教學語言藝術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語文教學語言藝術是指語文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堅持審美性與語文教學規律,對教學當中的一系列關系進行科學的處理,為學生有效地講解語言知識與信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藝術顯得非常關鍵,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
一、善于應用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
結合小學生的認識規律,教師的教學語言應當是形象生動的,這跟教師的知識素養相關,也跟教師的語言技巧、說話水平、語文能力相關。倘若教師缺少好的口才,不能夠確保語言的形象生動,那么即使表達富有趣味性的知識也會顯得單調和乏味。跟其他學科的教師相比較,小學語文教師更加需要注重講課的語言藝術,在教授學生的時候應當注重情感色彩、句式、選詞等。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可以使抽象的事物或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以及乏味的問題趣味化。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詠柳》這一篇古詩的時候,要求學生閉目聯想,教師對詩意進行敘述:高高的柳樹像被碧玉打扮的,簡直是青翠欲滴,千千萬萬的柳條垂掛起來,綿長柔軟,搖曳在清風中,像綠綠的絲帶。那新生長的柳葉非常小巧、整齊、尖細,是被誰裁剪的呢?那是二月春風的杰作。這樣,該詩抽象的語言變得形象化、直觀化、具體化、生動化,學生的大腦中會浮現一幅生機勃勃的圖畫,進而感受到了柳葉的細小和柳枝的軟綿,以及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在進行敘述的時候如此表現顯得更加自然和具有說服力,讓學生的學習印象更加深刻,不但使教學語言變得形象生動,而且也讓學生累積了更多的詞匯。
二、善于應用富有啟發性的教學語言
鑒于人的思維特點,常常由疑問與驚奇開始啟動思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懂得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以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啟發學生對問題進行質疑,以及給學生創設意境與設置懸念,進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與好奇心理,讓學生靈活地學習語文知識,實現學生智力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正式講解之前應當將教學問題與預習問題設計好,以使學生帶著問題聽講和學習。在教學課堂上,教師應當順勢引導,多通過鋪墊性的問題、引導性的問題等啟發學生,進而啟迪學生的思維,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
綜上所述,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語言必須是具體、形象、生動、鮮活的,為此,要想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持續地使自我的語言素養提升,從而高效地服務于小學語文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祿仙芬.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及對策[J].新課程導學,2015(1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