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玲君
眾所周知,一所學校能否培養出合格的人才,主要取決于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以及其積極性是否能得到有效的調動與發揮,而鄉村教師在農村教育事業發展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種原因,當前農村學校、城郊學校與城市學校之間,在地域環境、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育質量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農村教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實際收入低、生活和住房條件差、子女接受不到理想的教育、缺少發展機會、工作量大以及職稱評定難等問題。因此,逐漸形成了城里的教師不愿來,鄉村優秀教師留不住的局面。如何采取措施為邊遠山區鄉村學校留住優秀教師呢?
首先,要落實好政策。當前,中央及省市相關部門都制定了向農村學校、農村教師傾斜的政策。比如,農村教師普遍存在職稱評定難的問題,職稱不僅是教師提高工資水平最為有效的辦法,也是對教師業績的肯定。現在,國家已制定出相關鄉村教師職稱評定的政策,解決鄉村教師評職稱的問題。但是,絕大多數邊遠山區的鄉村教師仍然面臨職稱評定之難。如,筆者身邊有的農村學校,一些教師工作十幾年還評不上中級職稱,更不要指望評高級了,這無疑會導致部分教師工作積極性下降。因此,教育行政部門應隨著學校辦學規模的變化適時調整,實行動態管理,職稱評定應根據工齡和工作業績來計算,另外,名額應適當向鄉村教師傾斜。
其次,建立有效的教師循環制度,使縣域內所有教師在城鄉間循環任教,讓每一個教師都有定期上山下鄉、回鎮進城工作的公平機會。如,在農村學校長期工作的優秀教師,為解決其夫妻長期分居,子女接受較理想教育等問題,可以調入城鎮學校;讓剛畢業的年輕教師到基層學校去鍛煉等等。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機制。
再次,切實改善教師待遇。在市場經濟社會,教師也需要解決吃飯、穿衣、住房等問題。政府在實行城鄉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一體化的同時,應該適當提高邊遠山區鄉村學校教師的工資、津貼、住房等生活待遇,而且應在職稱評定、升職、加薪、任用、進修等方面均享有優先權。
最后,全社會應該給予鄉村教師更多的尊重和認可,教師的工作價值不僅僅以工資的高低來衡量,更重要的是得到社會的肯定。全社會應重視鄉村教師的現狀,進而通過多種政策讓鄉村學校能夠留住優秀教師,這樣農村教育的未來才有希望。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