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玲+晏章榮
校園內,這邊是蔥蘢碧綠錯落有致迎風飄逸的柳樹枝條,那邊是競相開放姹紫嫣紅許多叫不上名字的各類鮮花。教學樓內傳出學生們優美動聽的歌聲及瑯瑯的讀書聲,勾畫出了這個秋季一幅幅玲瓏美妙的校園景象圖......這就是甘肅省重點中等職業學校—酒泉工貿中等專業學校。
據了解,酒泉市現有10所高中職院校,其中,國家骨干高職院校1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所,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4所。在校全日制高職學生7797人,中職生11753人,高職生穩定就業率90%以上,中職生一次性就業率達98.5%以上。開設有農學、新能源及其裝備制造等53個專業,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幸福酒泉,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彩虹總在風雨后
秋季的風是和煦的,秋季的校園也是艷麗的。充滿青春夢想的少男少女們在激情飛揚的校園內,努力實現著人生的絢麗與精彩。曾經的的失落在如今校園內的歡歌笑語中早已煙消云散,未來沖刺的目標把他們的青春定格在了美好的向往中。
19歲的張鴻來自省城蘭州市,是酒泉工貿中專2014秋計算機專業學生。個頭不算太高的張鴻,笑起來臉上依然顯得稚氣未脫。在蘭州市某中學讀了兩年高中的張鴻,突然有一天感覺到學習壓力太大想輟學去打工。在家人勸說無效下他步入了社會,但現實與想象相差甚遠。
張鴻說,打工也并非他想象的那樣順利,不論到哪里都首先面臨的是學歷問題,只有初中畢業證的他能找到的就是出力卻又掙錢少的工作。當現實粉碎了所有的夢想后,他又重返校園。高中的學籍已被注銷,在親友的推薦下,他選擇了現在的學校將來準備考大學。最大的感受是沒有上高中時那樣大的壓力,免學費、補助生活費等各項補貼政策也為他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
至目前,該校共有學生2500人,等搬入位于南郊工業園區新校區后,辦學規模將達到4500人。
酒泉工貿中專校長章俊成說,經過多年的發展,尤其是2014年國家、省上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召開后,隨著國家教育布局的重大戰略調整,我市職業教育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具體表現在三方面:一是社會對職業學校的認知度不斷轉變,招生形勢越來越好。該校辦學理念也由以前單純的就業教育轉變為就業教育和升學教育相結合。二是從普通高中分流到中職就讀的學生逐漸被更多家長認可,其中,去年,該校172名學生參加“三校生”考試,二本上線42人。三是從國家層面上打通的中職生升學“立交橋”,使學生從中職到研究生有了更多的升學渠道。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對于酒泉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造更大人才紅利,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酒泉市教育局局長江學錄說,職業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近年來,酒泉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把職業教育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先后制定出臺了相關文件,進一步明確了全市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努力創辦人民滿意的現代職業教育,為職業教育科學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讓學生揚起理想的風帆
綠油油的草坪上濺起了小小的水珠,從造型別致的假山空隙中流淌出的小溪泛起了淡淡的波光。背后,是常年積雪、白雪皚皚的祁連山。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酒泉衛生學校就坐落在風景怡人的酒泉職業技術學院院內。至2015年秋季,該校在校生規模達到了近4000人。
18歲的藺媛家住酒泉城區,是酒泉衛校2012級高職三班一名五年一貫制學生。除所有中職生在校期間都能享受學費全免政策外,藺媛還能享受到20%困難學生每學年2000元的困難補貼等資助。她說,各類補貼加在一起,一年家中也花不了多少錢,將來自己想繼續考入大學深造。
專業護理人才缺乏,辦學在全省同行業中名列前茅,強化宣傳,提升偏遠地區家長對學校的知曉率,多年辦學積累了成功的經驗應對市場變化,今年計劃招生800人,至目前已招生867人,這些都是酒泉衛生學校在發展過程中凸顯的優勢。
酒泉衛生學校校長趙生斌說,近年來,學校因地制宜,打破制約中職學校社會認知度有待進一步提高等方面的制約瓶頸,通過與省內外聯辦高職,其中,從去年開始與陜西等地高職院校聯合辦學,學生畢業后可以拿大專畢業證,就業前景好,酒泉市醫院一次性從該校招了33名大專畢業生。藥劑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近3年來,投入學校的實訓設施資金達到了2000多萬元。
職業教育是類型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通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酒泉市、縣政府不斷轉變職能,更多地為發展職業教育提供服務,計劃組建市政府主導下的酒泉職業教育集團。從2015年起,市、縣財政每年按照每所公辦職業學校不少于200萬元的政策要求保障資金,并逐年增加,確保實訓基地、教師培訓、信息化建設等重點工作的投入,促進職業教育穩步發展。
北京京城控股風電設備有限責任公司酒泉分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鞏京剛說,作為一家央企制造企業,自2013年投產以來,至目前,公司有員工130多人,其中,有100多名員工是從酒泉工貿中專或酒泉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大中專學生,他們的素質都比較高。隨著公司的逐步發展壯大,今后會和學校形成一種長期合作關系。兩三年后,這些畢業生都會成為具備獨立操作能力的一線產業員工,達到校企雙贏目的,將來這些員工表現優秀的還能提拔到管理崗位,公司也為解決地方就業做出了貢獻。從總部來的20多人只是起傳幫帶作用,未來公司的主力也是這些大中專畢業生。
從酒泉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蔣偉如今已是該公司一名業務骨干。在公司工作近3年時間中,經過公司培養和自己不懈努力,蔣偉已被公司錄取為一名正式員工。他說,這樣工作起來就更有奔頭,覺得自己有了歸屬感。
鞏京剛說,在這100多名員工中,至目前60%都已轉正。同工同酬的待遇也激發了員工工作的積極性。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酒泉市各級各部門千方百計實施教育扶貧,讓這部分孩子也能夠享受到職業教育的陽光雨露。
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貫穿在職業教育中
這是8名來自瓜州縣七墩鄉錦華村的孩子們。因為各方面原因導致家庭貧困,初中畢業后,他們對未來都有一個不約而同的想法,那就是外出去打工。年齡小、文憑低、掙錢少是他們面臨的無奈現實。從中央到省、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開展,讓這部分孩子的心靈又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8月27日,這8名孩子如愿以償來到酒泉工貿中專讀書,未來在他們眼前描繪出了精美的圖畫,這只是酒泉市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后教育扶貧的一個縮影。
17歲的馬永華和15歲的馬永海兄弟倆均來自于錦華村6組,全家包括父母在內共計種植著10畝承包地。常年患病的母親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全家生活的重擔就落在了父親一人身上。因家中缺乏勞動力,土地鹽堿化程度高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全家一年來自土地毛收入約4000多元。
馬永華兄弟倆想中專畢業后努力考取大學,未來的路就會越走越寬。
馬永華告訴記者,今年初中畢業后,他本想去打工賺錢供弟弟讀書。沒想到鄉上打電話說推薦他們兄弟倆到酒泉工貿中專上學,不僅免學費,而且所有書本費、住宿費、生活費等費用全免。那個晚上,一家人高興得都睡不著覺。
記者從酒泉市教育局了解到,今年以來,我市按照中央、省上的要求,采取中高職專業的調整、設置、對接等措施辦法,其中,5個農業縣市區各辦好1所各具特色的職業學校,力爭全市建成2所省級重點示范性中職學校。著力打造市內一流、省內領先、國內有影響,能引領促進行業產業發展的示范性特色專業,高標準完成中央、省級重點中職實訓基地建設項目,增強職業學校核心競爭力。
章俊成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后,按照酒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學校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具體到幫助困難家庭學生就學方面。每個學生每學年扶困資金約7000元,3年共計每生每人學校需幫助資金約2萬多元......
隨著蘭州理工大學新能源學院(酒泉)和西北師范大學敦煌學院的先后掛牌成立,標志著酒泉市已基本實現了區域內中職、高職、本科教育的有效銜接。
江學錄說,下一步,酒泉市將從五方面加大職業教育工作力度:一是積極做好全市中職學校資源整合、布局調整工作。二是統籌規劃,結合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需求,做好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和動態調整工作。三是繼續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打通中職、高職、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四是加強教育教學管理,提高中職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增強就業競爭力、就業穩定性和職業發展潛力。五是宣傳、落實好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免學費政策和國家資助政策。按照省上的要求,其中,多措并舉,對升入本科院校的職業院校學生,進行本科后應用碩士研究生改革試點,采取“知識+技能”的方式,單列計劃,單獨劃線,單獨錄取,使高中階段招生“職普比”不低于4:6,酒泉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達到1萬人以上,中職學校在校生達到1.2萬人以上,奏響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時代最強音。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