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礫煒
【關鍵詞】 科技創新教育;學生;良好氛圍;教材;
創意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8—0029—01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要求:“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其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科學素質的兩種體現,而科學素質是需要科技創新教育來實現的。青少年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質,大力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是當前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必然要求。
近年來,多地中學也嘗試開展了多種科技創新教育形式,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由于重視程度、固有的教學模式和投入方面的影響,還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困難:一是現階段大多數科技創新教育都是以傳授科學知識為主,使學生能接受這些知識,通過考試從這些學生中選拔出適合從事科學事業并愿意為之獻身的后繼人才,但具有獨特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的部分學生可能會被忽視。二是具體教學手段還需進一步改善。三是學校的重視程度和投入還略顯不足,大部分學校對這塊教育的重要性還認識不夠,使得科技創新教育形式化。因此,當前的中學科技創新教育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尋找新的出路。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 要在積極營造科技創新教育的良好氛圍上下功夫
學校要積極支持科技創新教育的開展,各方面建設要逐步地向深度和廣度拓展,大力倡導培養青少年的科技興趣與創造能力,組織專門師資力量有組織地開展小發明、小創造等校園活動,進一步激發青少年創新意識,只有這樣,科技教育的質量和層次才會邁上新臺階。近年來,我校把“為幸福和成功的人生做準備”作為學校發展的理念,在全校范圍內營造濃厚的科技氛圍,以學生科技發明創造為主渠道,初步搭建出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平臺,實現學生科技發明創造與研究性學習的有機結合,使科學技術真正滲透到教育教學中,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 要在研發科技創新教材上下功夫
為了使科技創新教育在中學更好地開展,我校積極探索開發出適合學校教育的“發明創造課”校本課程等科技創新教材,讓其成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新的視角、新的焦點。鑒于科技發明課處于起始階段,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摸索階段,所以在我校小范圍開展校本課程嘗試,得到了學生、家長、老師的一致好評。隨后在全校開設了科技發明課,學生反應積極,熱情很高,在思考問題和主動創新上有了明顯的提高,相應地也有一些不錯的創新設計方案產生,并且所有的學生在思維方式上有了極大的改變,從過去不敢主動說出自己的新想法、新創意到現在大膽、積極地搶著說,有時為一個方案的設計的合理性爭論得面紅耳赤,有的學生為證明方案的缺陷,到圖書館或上網查找資料。
“創造發明課”從學生對這門課的困惑,從而引起學生增加對這門課的好奇,再展示一些同齡人的創造發明的作品,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分別講述創造發明的一些常用的方法,如,主體附加創造法、創新改變創造法、自身組合創造法、專利利用法、音樂創造法等。在課堂上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設計,并對每一位學生的設計給予鼓勵,加以點評。科技發明所涵蓋的知識十分豐富,學生由于對這門課的喜歡,主動學習高中的相關課程,并加大了對課外知識的了解。
三、要在培養學生創意上下功夫
為了使“創造發明課”有一個活動平臺,我們將一些有創新能力的學生集中到學校的科技活動小組,讓他們將自己較好的創意設計出來,并嘗試著做出實物。在科技活動小組中,讓學生有一個更能使自己的特長得到發揮的場所。教師輔導學生, 布置選材設計的任務,與學生共同探討設計研究的方法,到學生自己能夠改進設計方案,再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并在全校范圍內開展科技小組發明創造作品的征集活動,積極聯系高校,帶學生到高校去參觀,以擴大視野,通過學生制作的作品進行比賽,來驗證作品的性能,如無動力小車,鼓勵學生動手研制科技小發明、小創造、小制作等,并舉辦“科技作品展示周”等活動 。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