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名師工作室;引領;輻射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8—0032—01
為全面貫徹落實《蘭州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蘭州市教育局經個人申報、逐級選拔推薦、網絡投票、專家推薦、現場答辯及專家組評審后,于2011到2013年命名了60個名師工作室,涉及中小學各學科。幾年來,各工作室結合各自特點及優勢,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切實發揮了名師團隊的示范、引領作用。現結合本人擔任領銜名師的王延學名師工作室活動的開展,談談名師工作室引領、輻射作用的發揮。
一、與時俱進,引領潮流
2015年初,為落實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加快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創建文化大省,甘肅省教育廳課程教材中心擬組織編寫一套《華夏文明在甘肅·學生讀本》,分小學卷、初中卷、高中卷,以期通過“讀本”進校園,入課堂,使學生汲取甘肅傳統文化的精髓,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從而讓學生置身于甘肅文化大省建設的潮流中,培養一代有民族自信、有理想、有文化修養、有創新能力和愛國主義精神的隴原新人。受教材中心委托,我完成了這套學生讀本框架、綱目的構建,在此基礎上,我組織了以王延學名師工作室核心成員趙貴延、張雪蓮等為骨干的編寫隊伍,如期完成了這套學生讀本的編寫工作。作為執行主編的我,還有作為從事具體編寫工作的老師,都覺得這項工作鍛煉了自己,開闊了視野;客觀上也讓我們站在了時代發展的前沿,引領了時代發展的潮流。
二、校本開發,卓有成效
教育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統領下,根據學校需求,王延學名師工作室在校本教材開發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對周圍學校校本教材的編寫起到了一定的引領、示范作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蘭州女子中專、蘭州華僑實驗學校都編寫、出版了彰顯學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1. 蘭州女子中專舞蹈專業文化課語文校本教材。多年來,蘭州女子中專舞蹈專業的語文課基本上以現行初高中語文教材為基礎,而在四年的時間之內完成初高中的語文課程,對于這些小學畢業生(有的小學尚未畢業)顯然有些力不從心,再加上推行高中新課程之后,高中語文教材分為必修和選修,品種更多,這更讓舞蹈專業的語文課教學捉襟見肘。為了減輕舞蹈專業學生學習負擔,借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項目建設這一機遇,在學校領導的倡導下,王延學名師工作室從舞蹈專業學生認知特點出發,從致力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出發,精心策劃、設計編寫了一套科學有序、難易適中的語文學科文化課校本教材,分為《現代散文欣賞》《中外小說選讀》《文言散文誦讀》《古典詩歌鑒賞》《經典影片欣賞》五種,已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
擔任這套書審稿的甘肅省教育廳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委員王磊老師對這套書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在評價意見中,王磊老師寫道:“這套書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的提高,能幫助學生加深對社會人生的理解,促進其情感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蘭州二十二中郭致順老師認為,這套教材從內容上來說很符合“大語文”的概念,不光對舞蹈專業的學生來說有用,對所有的中學生都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是質量上乘的讀本。
2. 讓青春浸潤詩意──華僑實驗學校校本教材。《詩潤青春》是蘭州市城關區華僑實驗學校校本課程系列中的一種。這本校本教材,是本著初中生閱讀古典詩歌的需要出發而編寫的,旨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和弘揚傳統人文精神。古典詩歌浩如煙海,在編寫過程中編者充分考慮到初中學生學業、閱讀水平等實際情況,采取“含英咀華”的方法,即:主要選取古典詩文中的經典名句,使閱讀者迅速抓住古詩文的精髓,“窺一斑而見全豹”,領略古代詩歌的精華,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的興趣。該書已成為華僑實驗學校初中學生早讀課及課余時間誦讀、瀏覽的必讀書目之一。
三、專題講座,多方輻射
非洲有句諺語: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遠,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名師工作室的建立,旨在發揮名師團隊的引領作用,從而對當地教育教學產生輻射作用。而要發揮切實的引領、輻射作用,我覺得專題講座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2014年暑假,應榆中縣教育局邀請,圍繞青年教師的精神成長,我給榆中縣500余名青年教師作了題為“讓每一個日子都看見歡喜”的專題講座。講座名稱取自我的新書名,講座體部分以“歡喜從何而來”設問,分“來自有味的閱讀”“來自美麗的思考”“來自及時的書寫”“來自努力后的收獲”四層展開,講座引用大量實例,真實而有說服力地向參加培訓的500余名青年教師闡述了閱讀、思考、寫作對教師成長的重要意義。講座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切合受培訓對象的特點,加上能讓聽眾入境的配樂朗讀,贏得老師們的普遍稱贊,其輻射作用顯而易見。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