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銀
【關鍵詞】 高中生;心理障礙;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8—0047—01
中學生升入高中也就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隨著年齡的增加和知識經驗的增多,高中生的社會交往范圍和生活空間不斷擴大,大多數人能以成人自居參加各種社會活動,進行正常的社會交往。但是,高中生并未完全成為一個成年人,在人際交往中存在著種種的心理障礙,使得部分學生不能與老師和同學進行正常的交往,校園生活中人際關系緊張,影響了這些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和諧校園的構建。這就要求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要時刻關注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適時地進行預測、診斷,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一、高中生常見的心理障礙
1. 自私:當代中國社會中,一個家庭大多只有一個孩子,“四二一”的家庭結構使得很多學生從小就形成了“自我為中心”的觀念,當自已的利益與對方的集體的利益發生沖突時,會不顧忌對方的感受和集體的損失,以滿足自己的利益為主,認為老師家長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天經地義的。
2. 自負:有些學生由于家庭條件優越等原因,從小形成了只關心個人需要,強調自己感受的習慣,在交往中目中無人,過高地估計自己,瞧不起他人。這些學生會為一道題的對錯與同學吵架,同老師頂嘴,認為自己比其他同學聰明,比老師高明,妄自尊大。這些表現恰恰說明了這些學生的無知不謙虛。
3. 忌妒:這是對與自己有聯系,并且超過自己的人產生的一種不服、不悅、失落、仇視,甚至帶有某種破壞性的心理障礙,這種心理通過自己與他人進行對比而產生。相對而言,女生的忌妒心要比男生強。工作中班主任要積極引導,把這種心理帶來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不要因為這種心理而引起女同學間的不團結,甚至引發女同學之間的打架斗毆。
4. 蠻橫:這種心理存在的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當。當今社會,某些“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做出了許多違法亂紀的事情,這都與他們的蠻橫性格特征有直接的關系,與他們的家庭及父母有密切聯系。正是家庭教育的方法不當,父母的放縱,學校教育中老師的無能為力,社會負面現象的影響,使得這些人沒有道德觀念、人格觀念,做事粗暴蠻橫,嚴重違反了社會公德,擾亂了社會秩序,損害了他人的利益。高中生蠻橫心理的表現主要是不服管教,頂撞老師,不尊重同學,攻擊他人。
5. 羞怯:具有這種心理的學生,往往在大庭廣眾之下臉紅、緊張、難為情、做事退縮沒有信心,發言時語無論次、思維混亂。有這種心理的同學很難與同學形成親密的關系,很難融入到集體中。這些學生也常常出現不合群、自卑、孤獨、恐懼上學等心理障礙,對有這種心理的學生,老師應鼓勵他們不要過分地約束自己的言行,大膽地融入到集體之中。
二、對高中生的心理障礙的應對策略
1. 積極開展文體活動,創設和諧氛圍。學習之余,積極開展各種文體活動,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改善學生的心情,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促使校園氛圍更加和諧。創設和諧的氛圍,有利于學生心靈的舒展,愉悅,使學生的自負、自私,羞怯等心理障礙的產生大大降低。在各種文體活動中,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敞開心扉,訴說自己的喜悅和煩惱,交流各自的思想,形成和諧的同學關系、師生關系,從而形成和諧校園。而和諧校園的創建要求老師努力做到師生平等,要求老師關愛每一個學生,不歧視每一位后進生。
2. 開設專題講座及主題班會。輿論的力量是強大的,宣傳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班主任要根據班上學生已經或將要出現的各種問題,通過多媒體課件,舉辦專題講座或召開主題班會。讓學生在聽講座,看感人故事的氛圍中接受教育,獲得啟迪。教育教學工作中班主任要引導學生懂得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而不是事情發生后一味地批評教育。
3. 推薦有益的讀物。“讀一本好書,就像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時代在變化,信息傳播的方式也多樣化了,但讀書作為人類獲得知識的重要手段是不可取代的。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比如羞怯嚴重的學生,老師可推薦一些英雄人物的傳記給他們看,以此激發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欽佩偉人的偉大品格,凈化自己的心靈,克服交際中的心理障礙,健康成長。
4. 爭取與家長密切配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極其深遠。當代社會離婚率很高,這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是很大的,發生婚變的家庭中孩子或多或少有心理問題。班主任在工作中可通過家長座談會,打電話等方式與家長交流溝通,討論切磋,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個性心理狀況,找出合適的方法,使學生健康成長。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