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白珍
【關鍵詞】 語文課堂;實效性;專業素養;基本功;主體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8—0056—01
一、提升語文專業素養,練好語文基本功
語文教師首先要具備摯愛學生、酷愛語文的專業精神,才能始終不渝地追求高水平、高質量的教學目標,使課堂教學省時高效。
教師還必須博學多才,自覺進行知識和信息的積累、儲備,為學生學習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當面對學生知識的獲取、方法的掌握、求索的疑問、是非的判斷時,及時給予指導,使學生獲得發展。
語文教學基本功是語文素養的重要方面。首先要鍛煉自己深鉆教材的基本功,消除在鉆研教材上主體意識的缺失現象:照抄教學參考;網上下載教案;搬用名師設計等。要深入解讀文本,咀嚼語言文字,透過文章字里行間蘊涵的情、理、意、趣,感受文章的生命力。能將教學目標和搜集的信息資料,融入自己的教學之中,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并進行整合,還要在教學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聽說讀寫能力。
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的主導作用絕不表現在滿堂講,教師講什么學生就收什么,而是要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要讓學生這個主體活躍起來,嘴動起來,手動起來,思維動起來。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智力、能力的不同,給予不同層次學生不同的教學要求和具體幫助。如果一堂課沒有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互動,就不利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的實施。如果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也就無從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作為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減少低效無效環節。課堂上老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得以充分發揮。我們要積極作好課前準備,制作教具、制作課件、集體備課,群策群力,選擇最優化的教學方法,全力保證教學過程的實效性。
三、在備課上下功夫,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只有課前備好課,上課才能更好地去調控學生的動態,才能調動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
首先要備書本備教材。備好教材是搞好教學的基礎,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要想備好課最基本的要求是: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重點,把握教學難點。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明確教學的重點是什么,就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當詳則詳,當略則略,主次分明。抓住課文的難點,教學設計的形式,問題的處理方式才不會單一,語文的課堂才會豐富有趣,才會是一個完美的知識殿堂。
其次,要備好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備好的課能否為學生所接受,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檢驗的問題,因此,教師在備好教材的同時必須備好學生。要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認知特點、知識儲備和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動機、情感狀況等。只有對這些情況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尤其要把握好提問藝術,課堂提問,問題不宜過難或過易。問題太難,學生無從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喪失信心和興趣,影響課堂效率。問題過易,學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戰性,即使答對,也無成功感,同樣也會影響課堂效率。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提出問題時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不同難度的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和保持濃厚的興趣。另外,學生回答問題的答案可能多種多樣,無論學生回答正確與否,教師都應對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及時肯定,對學生能提出問題應以表揚,讓學生體味教師贊賞的愉悅。這就能讓學生更主動、更積極、更專心地學習語文,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四、探究教法學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首先,根據教學目的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的的手段,是為實現教學目的服務的。方法選用得當就能實現教學目的,就能提高課堂效率。
其次,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教法。任何教學活動總是與教學對象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不同的對象,教學方法也就不同。
再次,根據教師本人的風格選擇教法。每個教師的個性、氣質、素養、專長等不同,在教學中表現出的風格就不同。一種好的教法未必每個教師使用都有效,這也是有些教師模仿別人往往不成功的道理。所以,教師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教法。
最后,在探究教法的同時,也要重視學法指導。學法,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所運用的方法。一個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是絕對不會在這方面少下功夫的。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