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紅

【關鍵詞】 農村;高中;地理作業;設計;
方法;案例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8—0113—01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教學的基本環節。它具有鞏固知識、發展潛力、矯正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作用。在農村高中地理教學中,作業以獨立思考完成練習題為主,不僅形式單一、枯燥乏味,而且難度與學生掌握的知識也存在差異,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不能全面評價學生學習的情況。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理解能力、思維水平、情感態度等設計形式多樣的作業,讓學生以主動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去。
一、遷移型作業
學習知識、培養技能、運用知識是學習地理的基本環節。為了讓學生對知識牢固掌握,靈活運用知識,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作業,使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同時,運用地理技能,提高解題的能力。
作業設計案例:根據必修Ⅲ“能源資源的開發”的學習,請分析自己家鄉資源的開發情況。
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作業,也可以組成學習小組共同完成作業。學生可通過上網查資料,走訪村委會、鎮政府等途徑了解自己家鄉的資源情況及開發現狀。
從學生的作業中可以看出學生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家鄉,如什川鎮有黃河穿過,水資源和水能資源比較豐富,近年來旅游資源正在被大力開發;水阜鎮的沙子、石灰石等也比較豐富;西岔鎮、黑石川鄉土地資源比較豐富等。用學生的話說就是:“自己眼中‘一貧如洗的家鄉,原來也有不為人知的秘密,我們看到了它的‘美麗”。
在作業中學生感受到了地理的實用性,作業不再令他們頭疼,不再感覺枯燥無味。更可貴的是學生在運用地理技能解決問題過程中發現了家鄉資源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還大膽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在作業中不但鞏固了知識,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而且還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激起了對家鄉的熱愛。
二、實踐型作業
對于拓展型和探究型的地理知識,可以采用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個別或小組研究的形式,選取有關課題,寫實驗報告、調查報告或撰寫小論文。
作業設計案例:學習“地球運動—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后,測量皋蘭一中的經度與緯度,并寫出實驗報告。
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處理信息、分析統計數據與資料,根據所學知識計算出皋蘭一中的經度與緯度,并寫出了實驗報告。
在實驗中培養了學生的地理情感,激發了學生的各項潛能,有利于學生樹立自信心,學會合作學習,促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進步,找到差距和不足。
三、拓展型作業
拓展型的作業是根據圖表,除完成所給的問題外,讓學生補充其他可以考查的知識。在此類作業中我會鼓勵學生相互交流、有效合作,發揮團隊的作用共同完成作業。
作業設計案例:看圖完成下題
(1)A區的農業地域類型是什么?談談發展這種農業有利的區位因素?
(2)請用彩筆描出玉米區。
等學生完成以上兩題后,我說:“此圖除考查這些知識點外,還可考查哪些知識?請同學們就此圖出幾道題。”(學生略作思考,積極討論,相互交流。)
學生1:請寫出商品谷物農業的區位優勢。
學生2:請寫出河流的名稱及水文特征。
學生3:請寫出為什么美國受寒潮影響比我國嚴重?
通過學生的合作可以編制很多題目進行知識的拓展。所以此類作業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四、建立錯題集
在每一次的練習中,學生都會出現各種錯誤,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作業方式,把作業內容改為整理錯題。讓學生把自己做錯的題抄下來,再根據老師和同學們的分析理清思路再重新做一遍,并讓學生在錯題本上完善幾個功能,讓“錯”變得非常清晰。比如,讓學生標出“概念錯誤”、“思路錯誤”、“理解錯誤”、“審題馬虎”等錯誤原因,并寫出考查的知識點、答題的方法等。這是一個自身逐漸學習和修正的過程,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
為了調動學生作業的積極性,教師還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加強與其他科目的聯系。比如,在學習“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時,可讓學生搜集東北地區的歌曲。在課堂中一首《家在東北》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歌詞的分析中學生還了解了東北地區農作物的類型。
此外,我還會定期把學生的典例作業制作成幻燈片,讓全班學生進行評價。讓學生找到同伴作業的亮點與不足,達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