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莉
摘 要: 經過近些年的發展,高職院校市場農產品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仍存在專業特色不明顯、實踐能力培養不夠等問題。本文探討依托行業和產業需求對高職農產品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并分析了改革后取得的成效。
關鍵詞: 行業和產業需求 市場營銷 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農業產業化與農產品規模化經營的發展,企業對農產品生產與銷售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而目前市場營銷畢業生仍面臨就業較難的境況,相關專業畢業生大都不愿到涉農企業工作,同時,很多農業企業用人單位反映畢業生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專業特色不強,農產品市場營銷人才供需不對稱的結構性矛盾非常明顯。
一、高職院校農產品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1.“農”字專業特色不明顯。
目前,雖然大部分農類高職院校均開設了市場營銷專業,卻未將農類高職院校自身的個性和特色融入于市場營銷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中,未能很好地突出“農”字特色。課程設置中針對性不夠,不能按照農業企業對市場營銷人才的需求進行課程設置。存在課程設置陳舊,不能及時根據人才需求的變化進行相應的調整,增加新課程設置等問題。
2.實踐能力培養不夠。
在實踐能力培養方面,大部分農類高職院校工學結合不夠,實習單位較少,實踐學習方式單一。有些僅是在教學計劃中安排一些簡單的實習,并且考核不嚴,很多學生并未按要求完成各項實習任務,導致實踐能力未得到切實的鍛煉和提高。
3.與企業對人才需求存在供需矛盾。
農類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供需之間的矛盾,一方面社會對農類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存在著大量需求,而另一方面農類高職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卻不能順利實現就業,已順利實現就業的學生,從用人單位的反饋意見來看,對其評價也不高。
二、基于行業和產業需求的高職農產品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
1.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簡介。
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始建于1950年,是新中國最早設立的商科學校之一,市場營銷專業始建于1993年,從2001年開始招收高職生,與學院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管理、農產品經紀與代理專業一起構建經貿類涉農人才培養專業群。由于為農服務的辦學特色比較鮮明,2011年被立項為全國供銷系統示范性高職學院建設單位;2012年,學院的農產品市場營銷專業被評為省級特色示范專業,全省市場營銷專業技能抽查標準撰寫的牽頭單位。
2.利用“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工程”推進農產品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新網工程”是全國供銷總社提出的“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工程”的簡稱,目的在于發展農村經濟,促進現代農業建設,更好地服務于農民和社會主義新農村。2011年,湖南省供銷合作社系統完成商品購銷總額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048億元,實現利稅14.08億元。
學院抓住新農村“新網工程建設對涉農經貿類人才的急需,培養適應涉農企業需求的經貿類人才,對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進行了一系列深化涉農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開發了農產品市場營銷專業的“營銷能力培養與具體產品結合的多渠道開放式人才培養模式”及“四加法工學交替實踐教學模式”,這些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學院專業教學實踐,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依托行業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特點,定位茶葉特色營銷。
湖南作為農業大省,隨著農業產業化的深入,農業和農村經濟對人才需求的類型已經發生重大轉變,對流通類人才的需求呈急劇增長態勢。在傳統的農產品中的茶葉銷售近年來都呈逐步增長態勢,綠茶穩定發展,黑茶、黃茶等特色茶高速增長,有機茶葉形成批量,在國際競爭中凸顯優勢。2010年度,省茶業公司實現銷售總收入21億元,出口4500萬美元,公司建設了69個基地共49萬畝茶園,綜合實力全國排名第二。
在此背景下,學院選擇具有湖南地域特色,并且國內外銷售中都占了較大份額的茶葉,作為特色農產品營銷方向。針對省茶葉公司等企業的需求,從2009年開設《茶藝與茶文化》課程開始,逐漸向茶葉營銷行業靠攏,到2010年,基本確立了以茶葉營銷特色的市場營銷專業建設定位,面向湖南企業進行營銷人才培養。
4.依托行業背景積極與農業龍頭企業合作,實現訂單式培養。
農產品市場營銷專業加大了與本地龍頭企業人力資源的對接,不斷擴大訂單培養比例,先后與湖南茶業公司、湖南棉麻公司、湖南湘貴有限公司、湖南省食用菌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開辦了訂單培養班。
(1)與長沙湘貴實業有限公司的合作
每年從在校生中按本人自愿的原則組建40人左右的“湘貴營銷精英班”,由公司和學院共同設計的特定教學方案對這些學生進行培訓,安排專門人員指導學生頂崗實習,公司每年為這些學生提供2萬元獎學金,還不限量接受本專業教師的掛職鍛煉。
(2)“湘茶訂單班”
2011年農產品市場營銷專業開始與省茶葉公司、岳陽君山銀針等合作開辦“湘茶訂單班”。根據協議,學院按企業的要求提供良好的教學設施,雙方共同開發相關課程和與的特色教材,選派具有豐富經驗的專業教師進行教學,企業也選派具有較高水平的工程師來校承擔一些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程。合作企業定期接受該專業學生到公司進行頂崗實習或社會實踐,學生畢業時由公司和學生進一步作雙向選擇后到公司就業。
5.依托行業人才需求實現學生零距離上崗就業。
至2013年底,湖南省供銷系統有農副產品生產經營企業4.9萬家,年銷售收入2860多億元,其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335家,實現銷售收入1800億元,這形成了對農產品營銷畢業生就業的大市場。
以對茶業市場營銷為例,對湖南茶業有限公司控股(參股)茶葉生產經營企業,34家中的主要幾家企業人才需求進行了調查,茶葉專營店面主管是基層管理崗位,平均一個門店設置有2人左右,每個片區配備10—18名左右銷售經理助理(視片區市場規模而定,平均14名左右),調查人數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發現,白沙溪茶廠、益陽茶廠與君山銀針以及其他的茶企對銷售經理助理崗位的需求量在未來3年有井噴的勢頭,不管哪個茶企,未來3年對我們培養的高職層面人才需求都呈現連續跳躍式上升的趨勢,為我們培養茶葉營銷人才提供了市場需求的依據。
三、培養模式改革的實施成效
1.畢業生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近年來,本專業學生在全國營銷大賽中多次獲獎,其中,2010年獲全國營銷大賽決賽一等獎;2011年獲全國高校第二屆“創意、創新、創業”大賽決賽特等獎;2013年“全國中華茶藝技能大賽”全國二等獎的好成績。除了參加比賽的少數同學,大部分課堂實訓中進行過專業訓練的畢業生受到大小湘茶企業的廣泛歡迎,改變了茶葉企業從人才市場招聘營銷人才的習慣,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2.為農業企業輸送了大量的農類營銷人才。
我院市場營銷專業自實行以上人才培養新模式以來,三年共為社會輸送畢業生458人,畢業生100%獲取了職業資格證;年終就業率達到95%以上,對口率達85%以上。企業評價滿意度達98%;并初步實現了畢業生就業與我省農產品流通企業人才需求的對接,每年到該類企業就業的人數占畢業生總數的2/3以上。充分體現了以行業、產業和崗位人才需求作為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起點體現出來的成效。
根據市場調查結果,以2013屆畢業生情況統計為例:大部分進入了省內農產品生產及銷售企業的經營一線,從事農產品銷售業務、市場部門等崗位業務操作。其中進入茶葉企業的比例達到26%,菌類企業占21%,蜂類企業占20%(如見圖1所示),為提升中小農業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服務地方經濟,促進現代農業及“三農”的發展都發揮了很大的積極作用。
3.進一步完善了實踐教學平臺。
依托行業進行教學模式改革過程中,本專業已建成面積達800平方米的校內農產品營銷實訓基地,每年能為每位學生提供40工時以上的生產性實訓崗位;按照“理實一體”原則建有營銷認知、農產品商品學、茶藝與茶文化、農產品營銷綜合等8個校內實訓室,建設了湖南省茶業有限公司、湖南白沙溪茶廠、湘貴實業有限公司等15個校外實訓基地,每年為在校生提供310個現場真實訓練與頂崗實習的崗位。
參考文獻:
[1]陳方麗,王陽.基于農業企業視角的農類高職院校營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1(8).
[2]燕艷,余彥蓉.基于工學結合的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0(7).
[3]曾慶雙.基于行業和產業需求創新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兼評瀘州職業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J].瀘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
[4]李偉.以需求為導向的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職業教育,2012(4).
基金項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BJA100086)
屬關于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國家課題“基于工學結合的新農村高職經貿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研究”子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