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鵬 康辰
摘 要: 談心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橋梁,在語言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談心也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心理溝通的有效途徑。在實際談話后會出現以下情況:有的學生思想上和心理上得到了緩解,增強了自信心。有的學生思想不能及時接受,而導致產生逆反心理。談心是一門學問,具有藝術性,而談心教育也自然成了一門教育的藝術。
關鍵詞: 溝通 談心 學問 藝術
在注重素質教育的今天,與學生談心已成為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時至今日,仍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談心的過程中,只要方法得當、注重情景與語言恰當的結合,就能收到良好的預期效果,對于處理學生工作和增進師生感情起著重要作用。與學生談心是教師運用語言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的心理溝通途徑,特別是在職業院校,這樣的效果更容易反映出來。如何與學生談心,儼然成為了職業院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對于班主任和學生管理工作的老師則更是一種重要的工作方法。與學生談心是一門教育藝術,掌握好與學生談心的方式方法,巧妙運用教育的藝術性,結合談心藝術,能更迅速有效地收到教育學生的最佳效果。
1.注重情感交流,不要拒人門外
教師作為學生的重要領航人,在學生心目中占據著崇高的地位。教師一定不要給學生造成“威不可近,嚴不可觸”的感覺。教師在與學生談心前,首先要交心,不要擺架子,更不可厚此薄彼。在談心前,可以先換位思考一下,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先談談對教師的印象,以這樣的方式緩和學生緊張的情緒,調節尷尬的氣氛。在學生面前,要師生平等相待,要強化自我意識,要懂得換位思考,從學生的問題中找突破口,從不同的角度審視我們的學生。如果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處理學生的問題,往往事情的結果就會截然不同。教師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和學生談心,很容易與學生形成對立面,無形之間就產生了“溝壑”,學生容易產生抵觸情緒,談心很難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所以,與學生談心要做到交心而談、平等相待。很多教師無法放下傳統“管理者”的架子,從而忽略了解決問題和達到目標的根本。
事實上,與學生談心時,學生也往往是先試探教師的態度,而并不是先聽教師講道理。因此,教師既要把談心看做是與學生心理溝通的過程,更要把談心教育看做是與學生感情交流的平臺。談心不是單方面的說教,也不是單純的聊天,而是在教育學生的同時與學生感情的互動體現。
所以,與學生談心一定要注意所談的內容和談心的方法,以最初能夠尋得師生平等身份的契機,讓學生敢于和教師溝通,讓教師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談心,這樣才能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及時有效地掌握和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進行及時有效的教育引導工作,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對他的幫助,讓學生感恩教師的談心。
2.以情動人,不要一味批評
職業院校的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情感最易感動的時期。“以情教人”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情,以情感染學生,對學生一句關心的話語,一個理解的目光,往往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心理解和真摯的情感,可以使學生走出困境,擺脫內心不良情緒的困擾。讀心時,千萬不能以特定的、枯燥的說教教育學生,這樣非但收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會使學生產生厭惡反感的情緒,讓學生不再愿意敞開心扉去談心了。所以,教師應從細微的小事談起,通過平時生活、學習中的小事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平時對他的關心,感受到教師對他的理解和認可,使學生更易于接近教師。師生間的關系融洽了,談心更易于進行,教師和學生都樂意,達到一舉兩得的良好效果。
教師在與學生談心前,要以情教化人,學會接納學生。只有當教師真心接納學生了,給學生信任感、親切感、認同感和期望感,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信賴的心理,才能敞開內心世界與教師談心,才能夠收到與學生談心后預期的良好效果。所以,教師要以積極主動的態度認真對待談心,不要在不了解、不知情的情況下,一味地批評學生,而錯失談心的良好時機。
3.善于傾聽,不要充耳不聞
職業學院學生正進入心理自我時期,他們往往總是按自我意識去理解、認識社會,教師與學生談心時,不能一味地訓斥,更不可草草敷衍。如談心時,更多的是談話、聊天,而不注重感情交流,這樣會很快失去耐心,從而不愿意傾聽學生的想法,往往會使學生產生淡漠感,對教師失去信任感。有的教師不等學生講完,就對學生進行分析、責備、批評,對學生表達出失望的情緒,使學生心灰意冷,不愿再與教師敞開心扉傾訴,談心自然就不會收到良好效果。此外,在教育談心時,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傾訴時間,要耐心傾聽,不要在學生語言表達出現停頓時對學生加以嚴詞催促,這時,如果教師催促或者打斷學生的講話,使學生感受到自己像被審訊一樣,思想發生轉移或分心,產生對談心的抵觸情緒,也許就失去了這次了解學生的機會。
因此,在與學生談心的過程中,教師要耐心傾聽學生說的每句話,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理解學生想要表達的想法。讓學生暢所欲言,盡可能地將自己想表達的全部說出來。
而我們現在的教師經常會喋喋不休地對學生橫加指責,學生多是靜立而聽,但其實早已是“左耳聽右耳出”了,老師苦口婆心的勸導,往往是一片苦心付之東流。最后,非但達不到效果,反而使學生對老師、對談心產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師在與學生談心的時候要心平氣和,先認真傾聽,再針對問題和情況對癥下藥,從根上解決問題,千萬不要只治標不治本。一般在傾聽的時候,學生往往會在情緒不穩定的情況下發泄感情,這也合乎情理,教師應該予以更多的耐心和理解。在傾聽過程中分析學生的話是否有道理,了解問題的所在,便于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出好的談心方法,同時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被教師信任、理解、尊重的。所以,教師應認真傾聽后再作出判斷,分析出問題的源頭,做到對癥下藥。教師應盡可能多地了解學生,在談話的方式、內容、語言的運用上也要有所不同。要掌握事情的真實原委,了解學生的性格,組織好語言,尊重學生,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把握好該說的不該說的,能說的不能說的,委婉地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
4.注重修養,不要嚴詞責令
教師在與學生談心時,經常會采用單一的說教方式,選擇最簡潔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規勸,以達到想象的效果,但常常事與愿違。如果教師習慣于自身經驗,直截了當地以命令的口氣告訴學生目前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忽略了學生自身能否接受的感受,久而久之,學生就失去了個人意愿和主動性。所以,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涵養和語言修養。當然,語言的藝術也就意味著談心的藝術,親切、和藹、自然、幽默,不僅可以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和說服力,而且會對師生間的談話形成積極的助推作用,使學生消除對教師的疑懼心。教師用藝術的語言啟發引導學生,使學生朝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學生感受到教師的主動熱情后才會真誠地敞開心扉交談,即便是對學生的勸誡和批評,學生也會虛心接受。
談心要取得好的效果,重在平時不斷學習和積累。教師要在平時形成良好的工作態度、工作習慣、工作作風,注意自身的修養。教育有教法,談心有方法,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談心不僅是心、情、事、理的統一,還要注重自身涵養,提高語言的藝術性,使談心真正成為教育的一門藝術。
參考文獻:
[1]萬瑋.班主任兵法[M].華東師大出版社,2009,09.
[2]楊曉娥.職業學校班主任的談話藝術[J].職業,2011.
[3]黃永蓮.與學生談話的藝術[J].教育藝術,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