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霞 何春剛
摘 要:體教結合是學校體育與競技體育結合的重要方式,而“一般混合型”是高校體教結合模式中的重要類型。“一般混合型”模式盡管在我國有快速的發展,但存在著管理模式不到位、學生訓練和學習時間沖突、師資隊伍建設力度不夠、教練員的心理壓力大、訓練積極性不高以及經費投入等后勤保障不力等問題,制約著高校體教結合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未來應該采用多種措施,健全管理制度、保障訓練時間、加大師資投入、挖掘自身優勢、緩解經費問題,從而進一步促進高校體教結合工作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體教結合 一般混合型 模式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5(b)-0117-02
體教結合是學校體育與競技體育結合的重要方式,它打破了我國原有的體育競技人才“舉國體制”的模式,通過教育系統和體育系統的相結合,既發揮了教育系統的生源優勢、育人優勢,也兼顧了體育系統的訓練優勢、競賽優勢,從而在強化高校體育工作、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推進高校素質教育的同時,為國家培養和造就了一批高素質的體育后備人才。
目前我國高校的體教結合模式大致有三種類型,即“體校”模式、“校辦”模式和“混合”模式三種。其中“體校”和“校辦”模式需要較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因此適用范圍較小。目前大多數高校采用的是“混合”的體教結合的模式。“混合”模式是指高校采取招收高水平運動員和學校自主訓練高水平運動員相結合的形式來組建學校高水平運動隊。“混合”模式又分為 “強力混合型”模式和“一般混合型”模式兩類。
“強力混合型”模式是指高校招收的運動員全部在體育系統內訓練,參加比賽時再代表所在高校。此模式下,學校能夠減少人力、物力、財力的使用,并且比賽成績見效也快。但是運動員的文化課教學不方便,所以該模式的推廣受到了很大限制。“一般混合型”模式是指學校既招收高水平優秀運動員,又通過自身訓練和培養運動員。隨著競賽制度的改革,“一般混合型”模式成為我國高校實施體教結合的普遍模式。但受諸多條件的限制,“一般混合型”模式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發展中不斷完善,以適應新時期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需求。
1 “一般混合型”體教結合模式中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主要采用“一般混合型”體教結合模式進行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工作,經過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探索出了“一般混合型”體教結合模式的各項措施。但受諸多條件的限制,其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以下一些問題。
1.1 管理模式中的問題
“一般混合型”體教結合模式中的學生主要有兩個來源,一部分來源于高考時的特招生,少部分則來源于普通學生入校后的選拔和培養。這些高水平運動員包括特招生在內,都是入校后進入各專業進行學習的,其平時的學習歸各系部直接管理,其學籍和成績歸教務處管理,其訓練和比賽則由高校的體育部門負責。這種三方共管的模式是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運動員管理方式。這些運動員在平時要與同學一同進行專業課的學習,但其特殊的身份又要求他們每周有固定的時間進行訓練,以保證并提高其競技水平。因此,這種三方管理模式下就必然會出現時間和精力分配上的問題。這些學生運動員的學習管理和就業還是立足于專業的,因此專業課的學習還是要放在第一位。為了減少與專業課學習的沖突,高校運動員的訓練大多安排在下午4:00至晚上以及周末的課余時間,不但訓練時間無法保障,學生訓練的精力也會受到影響。
1.2 學生訓練中的問題
高考特招生是“一般混合型”模式中的主要人員,這些特招生受過專業系統的訓練,競技水平的起點較高,容易出成績,因此各高校會通過各種優惠政策來吸引這些學生。但普通高校招收的特招生大多為省、市專業體育隊淘汰下來的二線人員,發展潛力有限,再加上長期訓練留下的或多或少的傷病,因此競技水平提升的空間較小。特招生入校成績比同班同學要低,平時學習也較吃力,就業過程中也具有明顯的專業成績上的劣勢,因此還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到專業學習上,這些都會影響特招生的平時訓練效果,有些學生甚至因為學習成績差、與其他同學不能很好地融合、就業前景不好等而情緒低落,消極訓練。
各高校選拔和培養的普通學生,盡管沒有接受過長期系統訓練,但由于前期沒有被過分挖掘,因此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再加上較少受學習成績、就業等問題的影響,因此相比特招生,他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訓練中,如果訓練手段科學合理,這部分學生的競技水平會迅速提升,成為各高校訓練隊中的主力隊員。但這類學生所占的比例太小,也較難發掘。
1.3 師資隊伍建設中的問題
在三方共管模式下,“一般混合型”體教結合模式中的教練員就是各個學校現有的在職體育教師。這些教師長期工作在體育教學一線,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課堂教學經驗。但這些體育教師大多未受過專門的競技體育教練員的培訓工作,一切從實踐中逐漸摸索經驗,缺乏參加高水平訓練和賽事的經驗和經歷,指導高水平運動員的能力不足,因此訓練水平大相徑庭。在“一般混合型”體教結合模式下,大多數高校片面強調教育系統的功能,只是關起門來搞自己的訓練,忽視了體育系統的指導和參與功能,學校教師與專業團隊的教練員基本沒有交流和溝通,也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教練員能力的提高。另外由于師資力量有限,這些教練員平時要進行大量的課堂教學,無法分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訓練中,再加上訓練補助有限,而學校大多重結果輕過程,片面強調比賽成績,教練員的心理壓力較大,因此教練員的訓練積極性也受到很大影響。
1.4 后勤保障中的問題
在“一般混合型”體教結合模式中,后勤保障一直是影響運動員訓練效果的突出問題。在諸多后勤保障問題中,經費問題是制約“一般混合型”體教結合模式發展的最關鍵的問題。目前高校運動隊的經費主要來源于高校經費預算和專項經費,但受整體教育經費的限制,各高校在運動隊方面的投入是十分有限的,有限的經費只能勉強維持運動隊的生存,還不能滿足運動隊發展的需要。在有限的經費投入下,運動隊訓練的軟硬件設備良莠不齊,僅能維持,無法提供可靠的發展基礎;教練員、運動員的訓練補貼較低,訓練積極性不高;有些高校甚至不能保障隊員參加各種高水平的比賽,沒有大賽的歷練,其競技水平就上不去,拿不出像樣的成績,學校更不愿意投入過多的經費,如此還會形成惡性循環。
除了經費問題以外,上文提到的三方共管模式下出現的學生時間和精力分配等問題也是后勤保障制度跟不上所造成的。這些后勤保障問題不解決,體教結合的發展只會停滯不前。
2 “一般混合型”體教結合模式的發展對策
上述現狀是目前“一般混合型”體教結合模式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較為突出的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應該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推進體教結合模式在高校中的健康發展。
(1)各高校要重視體教結合工作的發展,逐步建立健全“一般混合型”體教結合模式中的各項管理制度,在校領導的直接領導下,定期召開工作會議,研究、協調、解決有關體教結合模式下的招生、教學、教育、訓練、競賽、后勤等方面的實際問題。相關部門也要形成聯動機制,教務處、相關院系和體育部門要共同研究可行的方案,制定合理的學習和訓練計劃,在提高運動員專業學習成績的同時,保障運動員的訓練時間。學工處要積極采取措施,擴寬運動員的就業渠道,后勤部門要提供良好的住宿、飲食、醫療、交通等條件,從而為運動員解決后顧之憂,讓他們專心投入日常訓練和比賽。
(2)加大師資力量的建設,每個訓練隊配備多名教練員,以減輕每個教練員的工作強度。同時要強化體與教的真正結合,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等方式,不定期聘請專業隊伍的教練員來校指導教練和運動員的訓練工作,鼓勵和支持教練員通過培訓、學習、觀摩等多種方式與有經驗的教練員多交流,并從科研、教研經費上給予一定的政策上的傾斜,鼓勵教練員通過科研途徑來提高教練員的競技訓練、組織和管理能力。
(3)各高校在有限的經費和管理條件下,應該認真研究競技體育的發展方向,充分發掘各自的優勢,重點發展一些本校的優勢項目,避免因為面面俱到而使各個項目都一般化,反而使比賽成績不理想。在集中力量建立起自己的“強項”之后,再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吸取“強項”發展的經驗,逐步發展其他項目,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廣開渠道,爭取經費,提升運動隊訓練的軟硬件條件,提供完善的器械、場地等,提高隊員和教練員的補助,完善獎勵制度,通過多種方式激發訓練熱情。利用學校的優勢項目,吸引社會力量投資高校運動隊,尤其是吸引有實力的企業與高校聯合辦高水平運動隊,通過體育這個平臺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同時緩解經費問題,達到雙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高雪梅,郝小剛,須曉東.江蘇高校體教結合辦學模式的發展策略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11,33(1):96-99.
[2]葉鵬,呂廣霞.江蘇省高校現行體教結合模式的現狀研究[J].運動,2012(56):98-99.
[3]何強.我國“體教結合”運動員培養模式的歷史、現狀與對策研究[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0(9):89-92.
[4]王麗.我國高水平運動隊“體教結合”模式的現狀和對策研究[D].長春:吉林體育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