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垂田
【摘要】本文結合大數據時代的特點,分析大數據時代高校信息管理課程改革的必要性,提出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構建多層次,多方參與的持續化的課程教學模式,實現高校大數據服務平臺與高校信息管理課程的深度融合,為推動高校信息管理課程改革的深入以及大數據在教學中的應用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 高校 信息管理 信息檢索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042-02
隨著云時代的來臨,大數據(big data)備受關注。關于大數據的定義,國內普遍認為大數據是指:是指無法在可承受的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大數據的戰略意義體現在依托云計算的分布式處理、分布式數據庫和云存儲、虛擬化技術對龐大的數據信息進行分布式的數據挖掘。
一、大數據時代高校信息管理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大數據時代下,高校信息管理課程改革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如下三方面:
(一)信息管理課程中學生主體性不夠突出
信息管理課程教學一直沿用的是傳統教學模式,教師為教學的主導者,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和學習技能。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受到壓抑,學習成為為了成績而學習,而非為了自我提升而進行的自主學習。大數據時代下,慕課、移動學習等全新理念的提出,為提升改變傳統信息管理課程教學忽視學生主體性的現狀提供了契機。目前,大數據時代下涌現的各種有利于突出學生主體性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對信息管理課程的改革具有重要意義。這些先進的理念和方法尚未在教學實踐中得到廣泛而深入的應用,學生的主體性仍然不夠突出,學生仍未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二)信息管理課程教學方式單一且不合理
目前,信息管理課程的教學方式主要以“理論傳授+實踐操作”為主。隨著各種新的教學法的引入,信息管理課程教學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逐步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相互滲透與結合,對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情景式教學法、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等。這些教學方法均不同程度的促進了信息管理課程質量的提升。然而,當今時代的大學生追求新鮮事物,興趣十分廣泛,拘泥于任何一種教學方式都無法保證課程教學質量提升的持續性。因此,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便顯得尤為重要。
二、大數據時代下多元化、持續化的高校信息管理課程改革
高校應以大數據平臺為支撐,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多元化、持續化的教學模式,通過多方的共同努力和綜合性的師資隊伍建設,融入信息管理課程,促進信息管理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課程教學目標與時俱進,確定新的教學目標
大數據時代,應與時俱進的確立新的課程教學目標。對信息管理課程而言,應要學生增強大數據意識,培養大學生的信息思維能力,使大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形成一定的信息素養,實現專業學習、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的相結合,并提升運用現代技術利用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升學生獨立學習和創新的能力。
同時,高校信息管理課程目標的確定,應與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相一致,實現人才培養與大學生個性化教育的有機結合。此外,信息管理課程的安排應遵循“分階段、分層次、持續性”的原則,將信息管理課程與學生個性化教育有機結合,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大數據時代,教學逐漸呈現開放性的特點,教學資源日漸豐富,教育平臺逐漸建立和完善。依據課程培養目標,結合學生個體在不同階段需求不同的特點,以信息管理能力培養為主線,采取多層次、持續化的教學方式。
因此,在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應建立學生為主體的多元化教學方式。具體而言,包括移動學習、翻轉課堂、自組織學習、在線教育學習等。這些教學方式,充分體現了大數據時代的特征,即學習群體的多樣性,學習內容的豐富化,學習過程的交互性等。同時,在線課堂,“慕課”等極大地擴展了信息管理課程。因此,高校必須充分利用海量的學習資源,通過多源的學習數據進行廣泛收集和分析,融入到信息管理課程學習之中。此外,也應逐步建立起對應的學生檔案,通過大數據平臺對學生各類數據進行分析,分析學生的學習軌跡和行為模式,有針對性的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指導,輔助學生依據自身興趣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
(三)組建綜合化的教師隊伍
信息管理課程的特殊性,要求高校凝聚多方力量,建立深層次的綜合性實地隊伍,推動信息管理課程的發展。在建設綜合化的師資隊伍時,可以廣泛吸收其他專業的優秀師資,如圖書館員、科研人員、信息檢索專業、管理人員等教師充實到信息管理課程教學團隊這種,充分發揮各類教師所長,共同探討信息管理專業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的制定。
同時,鼓勵教師進入合作企業參與知識管理實踐,促進教師自身理論與實踐的相聯系。此外,也可以聘請企業精英參與高校信息管理課程教學,打造有助于推動高校信息管理課程改革與發展的綜合化師資隊伍。
(四)搭建高校大數據服務平臺
構建高校大數據平臺是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各類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目前,高校已有系統包括學生信息管理系統、教務系統、網絡教學平臺、一卡通服務平臺、在線教育等。這些系統擁有巨大的數據。高校應深度整合各種信息系統,實現信息系統之間的有效鏈接和高度整合,通過大數據統一平臺可以隨時采取學生的各類數據和信息,通過大數據挖掘對高校大學生的行為模式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也可以有針對性的為大學生提供相應的教學資源,促進大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發揮大數據在提升信息管理課程教學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結語
大數據時代,高校信息管理課程必須順應新時代要求進行全方位改革。為此,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大數據意識,提升學生運用大數據利用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應建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以綜合型、現代化的師資隊伍為保障,以大數據統一服務平臺為支撐,實現大數據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最終帶動起高校信息管理課程質量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曉艷,李慧穎.大數據環境下信息檢索的變革[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5,04:117-119.
[2]王元卓,賈巖濤,劉大偉,靳小龍,程學旗.基于開放網絡知識的信息檢索與數據挖掘[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5,02:456-474.
[3]甘麗新,李志剛,涂偉.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信息檢索課程改革的研究[J].職教論壇,2015,17: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