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薛巧巧
【摘要】微課是一種微小的課程,用以講授單一知識點或突破某一教學問題。本文從微課的定義及特征出發(fā),就微課應用情況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微課 中職 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219-01
一、微課的定義及特征
微課(Microlecture)又名微課程,用以講授單一知識點或突破某一教學問題。通常由簡短的微課視頻及配套資源所組成,教師可在課堂利用微課作為授課載體,讓學生更好集中注意力,把握要點;學生通過微課進行預習、復習等,實現自主學習。 微課課程時長通常比較短,一般為5—8分鐘左右的視頻,最長不超過10分鐘。必須圍繞學科知識點,在有限的時間內,講述完整知識點。
二、以信息技術類課程為例
以信息技術類課程為例,從五個方面分析微課對中等職業(yè)教育的影響。
(一)學生
中職學生的特征:學習興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或穩(wěn)定性弱,抗干擾能力不高,課堂參與度低。傳統(tǒng)課堂教學形式單一乏味高品質課程對學生積極主動建構的要求較高,為激發(fā)學生熱情,應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形式。
通過對信息技術類課程的微課學習:激發(fā)學習興趣; 幫助理解和深化知識; 提高學習效率; 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利用能力。
1.學生獲取知識由被動轉為主動
信息技術課堂更重視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實踐過程需要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在適當的引導和互動活動下進入學習態(tài)。學習態(tài)是人的求知欲被激發(fā)后對于某個現象、知識全面“沉浸”的感知狀態(tài),在生理上表現為α腦電波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水平較高。學生看別人的優(yōu)秀作品,到認識了解網頁制作與設計的基本方法,去設計完成對網頁的創(chuàng)作,主動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都得到提高。
2.對微課學習的靈活性和自主性解決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8分鐘的微課視頻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同時提供新的知識點讓學生靈活而獨立的學習,輕松復習舊的知識點。
3.微課有助于學生對技能知識的遷移和整合應用
微課視頻簡化了流程,有效利用學生注意力進行教學。職校課堂的課堂教學知識點一般每節(jié)課一個,8分鐘的微課視頻能夠將書面化的知識點立體化、形象化,更好的讓學生理解,同時可以利用移動終端提高學習效率。
(二)教師
1.教師的角色轉變,由講解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變?yōu)閹椭鷮W生主動建構知識以及承擔學習責任。
2.信息技術類課程內容繁多且更新較快,微課可以提供課堂教學資源,提供實踐指導思想,幫助教師節(jié)省時間提高教學質量。8分鐘的微課視頻錄制需要花費教師更多備課時間,授課時間雖短,但教學質量要求很高,需要授課教師提前對知識點熟悉,做好微課教學設計并能深入淺出的講授。
3.微課可以成為教師們的學習和交流基地,建立志同道合的網絡社群,分享彼此的實踐經驗。通過“慕課”可募集到許多優(yōu)秀課件,這些優(yōu)秀教師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對教材的分析、對課堂教學的設計都是難得的資源,如能借鑒這些優(yōu)秀資源,一方面會提高個人專業(yè)素養(yǎng),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學水平。它不同于過去網上的課堂實錄和優(yōu)秀教案,以PPT 課件的形式配以教師的講解,對教師備課起到直接的啟迪借鑒作用。
(三)教學內容
信息技術技能課具有操作性、實踐性和趣味性,微課可以針對技能課的單一性和綜合性特點,將技能知識和操作過程可視化和細節(jié)化。
(四)教學方式
答疑互動是經典教學方式之一。課堂中答疑往往形式化、機械化,自然地互動狀態(tài)不常見。答疑互動更多發(fā)生在同學之間,由于心態(tài)和認知水平的原因,答疑效果一般都比較好,學生利用課間向教師求助的概率更低。微課教學使用中,應用互動性設計、策略激勵性設計提高了學生在課余時間向教師求助頻率。
(五)課后評價
不同學生掌握程度會有不同,節(jié)奏上有快慢,可針對性對某部分知識進行微課學習,加深和鞏固。這樣既解決了教師對不同學生的教學效果很難做到整體性和差異性并存的困難,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提高整體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發(fā)教育研究,2013(2).
[2]劉麗紅.微課程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以“word文檔制作”為例[J].電子制作,2014(第24期).
[3]李方,葉谷平.新編現代教育技術學[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
張杰(1983-),男,漢族,江蘇揚州人,碩士,實驗師,研究方向:圖像處理、計算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