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等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248-02
廣義的反向教學是遵循逆向思維形式,運用“否定”、“排除”的技巧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授課方法。該方法是由已知的結果推出問題產生的過程,再推導出問題原因的一種教學方法,是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的方法而言的[1]。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臨床實訓課程的教授過程中不利于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我校臨床實訓教學團隊將反向式教學法應用于部分臨床實訓課程中,并與傳統(tǒng)教學法比較,總結如下供同道參考。
1.目前中醫(yī)學類本科生的學習障礙
醫(yī)學專業(yè)課程的特點在于學習之后應將知識運用于臨床實踐,而從理論到實踐的升華則為整個授課過程中的難點所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將系統(tǒng)性的知識人為分割成相對獨立的部分,而醫(yī)學生在未來臨床上遇到的病人不會是照著課本按系統(tǒng)生病,他們將面臨很多具體而又錯綜復雜的病情,需要結合多學科的知識綜合分析,并通過這些癥狀和體征發(fā)現(xiàn)疾病的本質[2]。
調研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具象知識的學習興趣較濃厚,如解剖學、生理學,而對于抽象知識的學習則存在興趣不足,如組織學、生物化學、病理學。在中醫(yī)課程中,中醫(yī)基礎理論和中醫(yī)診斷學由于具有鮮活生動的例子,學生學習興趣盎然,但對于中藥學、方劑學、針灸學,由于存在大量需要記憶的內容,故有些學生則喪失學習興趣,而該類學科在學生今后的臨床應用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對于理法方藥的運用存在能力的欠缺,無法將既往的醫(yī)藥學、針灸學知識融會貫通,給出完善的治療方案。即使是學生們感興趣的中醫(yī)診斷學,在真正的臨床應用思維訓練過程當中也存在著無法與實際相結合的問題。
2.“反向式教學”方法
本文所指的“反向式教學”與目前廣為應用的“反向式思維教學模式”不同,目前國內用之甚少,該方法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語言教學技術中心主任寇曉靜女士的一場關于雙語教學的學術報告中有過較為詳細的介紹。具體方法是將課堂講授內容以錄像的形式記錄下來,與文本、幻燈結合制成視頻課件,讓學生在上課前完成觀看,學習課堂內容,并根據(jù)課件內的要求完成作業(yè)。通過看錄像及完成作業(yè)的過程,由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教師則利用上課的時間進行答疑并根據(jù)原計劃授課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引導與講解。即將課堂中進行的內容在傳統(tǒng)的預習階段完成,而課后完成作業(yè)的過程在課堂中完成,如此即解決了課堂時間有限,一些課程課時不足的問題,又傳授了學生更多的知識。
3.“反向式教學”法初步應用體會
(1)思路清晰,由淺入深——創(chuàng)設問診情境,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次嘗試應用于綜合實訓課程的腰痛病講授,課程之初,提前將實訓課計劃訓練的課堂內容以錄像、文本等形式提前錄制下來,經(jīng)影視加工后,上傳至教學平臺進行分享,供學生在上課前觀看學習,識記知識點,有條件的可進行簡單的嘗試或演練,并且根據(jù)提前學習的情況總結出問題,帶到課堂。教師在了解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后,結合教學大綱,確定學習內容,不是僅僅將書本中的授課內容簡單反轉,而是創(chuàng)立相關病例進行討論。本次授課設計了急性腰扭傷病例,考慮到腰痛中常見的鑒別診斷,在病例中設計腰椎間盤突出癥病史及相關陽性體征,從而增加病例難度,引起學生們對于以往所學疾病診斷學相關知識的思考興趣,掌握一種新的學習方法。
(2)適當設問,保持引導——設定醫(yī)師角色,引導學生思考方向
在設問環(huán)節(jié)中可能一部分學生思維開闊,對問題的回答五花八門,有時會誤導其他學生,教師需保證授課邏輯及課堂秩序不受影響,引導思考的方向。教師可充當標準化病人,學生分組作為主診醫(yī)生進行問診,并給出初步診斷和治療方案。在回答學生問診問題過程中,找到學生的知識薄弱點,并對學生思路不清晰的地方進行適當?shù)奶崾九c引導,使學生在今后遇到疑難病例時知道思考的方向。
(3)回歸基礎,追溯源頭——多角度擴充知識,使學生獲得直接經(jīng)驗
在臨床實訓教學中采用反向教學法,通過提前觀看錄像學習課程以及課上典型病例的診治與討論,能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重新認知、組合所學知識,在整合知識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掌握通過教師講授和書本學習所無法掌握的隱性知識。隱性知識即不能夠被清晰地表達和有效的轉移的知識。有研究者指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隱性知識比顯性知識發(fā)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3]。在學生小組討論結束,病例診斷明確后,教師可引導學生討論中醫(yī)藥、針灸對于該病的治療思路,橫向擴展急性腰扭傷、中醫(yī)腰痛病、西醫(yī)腰椎間盤突出癥等多種相關疾病的治療知識,從中醫(yī)藥、針灸、推拿多角度講解疾病治療。反向教學法能使許多靠順向不能或難于解決的問題可迎刃而解,正如數(shù)學證明中的反證法;在逆向的參與下,過程可以大大簡化,效率可以成倍提高,并進一步深化對臨床問題的認識[4]。
4.小結
有學者指出將反向教學法應用于疾病單元的教學中,與傳統(tǒng)教學法比較,反向教學法能使學生對課程更感興趣,自主思考的能力明顯提高,更易于理解課堂內容,更易于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同時試卷結果分析也表明,與傳統(tǒng)教學對照組相比,反向教學組的知識點錯誤數(shù)明顯減少,成績提高顯著[5]。
參考文獻:
[1]梁柏.實用美術反向教學法教學流程研究[J]. 世界美術,2011,01:107-108.
[2]陳偉燾,葉金.反向教學法在ICU臨床教學中的探索[J]. 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1,09:880-881.
[3]任靜.反向式教學在研究生課程中的運用[J].科教導刊,2011,(24):76-77
[4]龔衛(wèi)琴,李源,寧曉暄,葛偉. 逆向教學法在老年病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索[J]. 西北醫(yī)學教育,2007,03:548-550.
[5]殷志平.反向教學與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 科學教育,2004,0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