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本娟 李慶成
表揚是認同別人的一種重要方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受到表揚就會心情振奮、信心倍增,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會感覺得心應手,往往容易取得成績。有人打過這樣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塊肥沃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你播下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獲;你播下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的不斷探索、不斷努力,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各種方式,持之以恒,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抓,這樣才能使學生從小懂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道理,從而自覺養成遵守規范的好習慣。“表揚”作為一種藝術,在教育過程中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但是,有時候運用不當也會起反面效應,對學生的成長也有不利的一面。所以“表揚”的運用應該考慮周全,必須用得巧、用得妙才行。
學生時期是人生中身心發展受外界影響最敏感的時期。對于“表揚”這種刺激性比較強的事情反映更是強烈。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有幾種“表揚”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具有負面效應。現總結一下,共同分享。
一、學生為了得到表揚而去干某一件事情,事后他得到了表揚
很多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發現,現在學生的表現欲越來越強,總想在某些方面或某些地方表現一下自己。于是你就經常見到一些學生在老師面前表現自己。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贊許,以達到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的目的。學生在一番表現之后得到老師的贊揚,此時他會因為得到肯定而欣喜。接下來就是這個學生會為了得到表揚而經常在老師面前表現。長此以往,在這個學生心理上就形成了不正確的“受表揚觀”。他所做的只是表現自己,得到表揚。具體這件事有什么意義,對他來說已經沒那么重要。
相反,如果學生費盡心思地做了好事而沒有得到表揚,他會覺得非常失望。因此他的情緒會低落很長時間,有時甚至對老師產生敵對情緒。這同樣對學生的“受表揚觀”產生打擊。
在這個時候表揚和不表揚都會產生一定的負面效應,此時正確的處理方式才能引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由于學生做這件事情的本身動機存在著問題,所以老師在處理時要謹慎。教師應該正確疏導,利用學生的不同心理反應去控制和提倡學生做什么。我所采用的辦法就是:表揚事情而不表揚學生,肯定這件事情是有意義的同時降低了學生對表揚的過度反應。把表揚變成提倡,在發現有類似事情出現時,在全班同學面前提倡全體同學做什么事情,但不表揚某人或某事。多次實踐來看效果很好。
二、學生干了一件普普通通大家都在做而且大家都能做的事情受到表揚
有很多事情是非常普通的,大家都在做,大家經常做的。這個時候就這一件事情而去表揚某一學生。這個時候的表揚是百害無一利。當一名學生因為做了大家都在做的一件普通的事情受到表揚。這時他的想法是:受表揚如此簡單,只不過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而已,沒有什么了不起,因此他有可能失去上進心。以后他又做了很多這樣的事情沒有得到表揚,他產生逆反心理,認為表揚毫無意義。在表揚這名學生同時還有很多學生在做這件事情而沒有受到表揚,此時對其他同學也是一種打擊。當老師真正的表揚到來時對他們來說一點激勵作用都沒有。所以大多數人都在做的事情,不論多么有意義不要單獨表揚一個人,如果表揚全部,激勵作用就不好發揮。這個時候就不表揚。
三、表揚了一名同學,但這件事情他根本就沒做,假表揚
有些時候為了樹一個榜樣,抓一個典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在不了解情況下亂表揚、瞎表揚。鬧出事情根本沒做,卻受到表揚的笑話。受表揚者因為自己根本就沒有什么表現而得到表揚。此時他沒有喜悅心情,而是比較尷尬,產生恐懼心理,害怕同學們投來異樣的目光。還有就是甲同學做的事情表揚了乙同學。這樣的表揚都是假表揚,都會產生負面效應。會讓全體同學認為所謂的表揚只不過是在騙人。這個時候老師的形象和威信會在學生心目中一落千丈。會讓學生喪失追求表揚,追求上進的心理。所以在表揚之前必須要嚴格核實。
不過有些時候假表揚也能使學生進步。這是有一定條件的:必須是全班同學做了同一件事情,但事情的結果嚴格保密。舉個例子:在前后兩次單元測試中,在都沒有公布成績的前提下,老師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某同學成績進步很快。(其實這名同學的成績沒有進步)受表揚的同學聽到后會充滿自信,信心百倍地投入學習中去。第三次單元測試他的成績真的提高很多。這就是假表揚帶來的效益。用假表揚要謹慎,不然讓學生感覺老師在戲弄自己,不僅不會帶來效益,還會有損失。
表揚是人人追求的美好事情,在教學中運用表揚是一門藝術。要表揚而且會表揚才能把這件事情做好。否則美好的也會變成丑陋的。教學中表揚要有藝術:太頻繁會減輕它的分量,太少則達不到育人的效果,只有恰到好處,恰到時機的表揚才能發揮其最大育人的魅力。
參考文獻:
廖魯文.讓表揚更有實效.知識窗:教育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