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丹丹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取得長足發展。同時,人們對于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防火設計是建筑設計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理應加以重視。因此,文章就建筑防火設計的具體應用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建筑設計;防火設計;應用分析
我國的建筑行業發展起步較晚,由于建筑技術水平和設計水平低下,在民用建筑設計中防火技術設計也相對比較落后。近年來,建筑物起火事故頻發,給人民的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的損失。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科技技術不斷發展進步,相應的民用建筑設計和防火技術設計也在不斷地發展,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以下就建筑防火技術在民用建筑設計中的主要應用進行分析。
一、建筑材料的選擇與應用
建筑材料對于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如此,優質的建筑材料也是建筑防火技術在建筑設計上運用的關鍵。就當前我國以往民用建筑發生火災事故的原因來看,很多建筑出現火災現象究其原因是建筑材料燃點過高,且非常容易被溫度或者明火種影響而出現燃燒的現象。建筑材料引發火災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1 在建筑材料的選擇過程中就沒有考慮到其防火性能,而單單把建筑材料的價格放在首位,這也符合當前大多數建筑企業利潤為先的發展理念,正是因為這種僅僅考慮經濟利益的行為使得當前很多沒有達到防火標準的材料在民用建筑中被使用,而這種不考慮建筑材料防火性能的選擇方式在民用建筑一開始就隱藏著火災危機;2 建筑材料內部包含物質復雜,一旦發生燃燒現象會產生大量煙霧和有毒氣體,這些有毒氣體不僅對人們的呼吸存在很大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到火災發生時人員的逃離和搶險救災工作的進行。由此可見,在民用建筑施工過程中我們必須考慮到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不能僅僅把價格放在第一位,只有綜合考慮了建筑材料的性能和價格之后進行了合理的選擇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火災問題,從而保證建筑物在施工和投入使用后的防火安全。
二、建筑設計中平面布局對建筑防火的影響
合理的建筑平面布局能有效地提高建筑防火能力,同時當建筑發生火災后,還能有效地降低火災帶來的損失,因此,設計人員在進行民用建筑平面設計時,要嚴格的按照相關建筑防火規定進行設計,確保建筑平面設計及布局均符合《建筑防火規范》的各項規定,對于不同的場所,其平面布局存在一定的差異,以商場平面布局為例,商場是人員、物資高度集中的場所,如果發生火災,人員的緊急疏散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商場的營業廳不能設置在地下三層,只有這樣才能為人員安全撤離提供方便。對于幼兒園,由于幼兒園的小孩子比較多,他們的火災逃生能力十分弱,因此,設計人員不能將幼兒園設計在高層建筑物的高樓層中,同時為確保幼兒的安全撤離,還要專門設計幼兒出入口。
三、民用建筑設計的安全疏散問題
安全疏散是民用建筑防火設計的重點內容,設計人員在對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進行設計時,要從疏散的寬度、距離、樓梯間等三方面進行考慮,其中疏散的距離為安全疏散的重中之重,設計人員在進行安全疏散距離設計時,不僅要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具體規定,還有注意以下問題:
在具體的民用建筑防火設計中,對于公共性活動空間的安全疏散距離,最近疏散口的最短距離要控制在30m,房間最遠點距離疏散口的距離要控制在15m。這兩點雖然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沒有明確的規定,但設計人員必須重視這兩點。對于房間內部與房門的距離,設計人員要將其控制在走道兩側最大間距范圍內,當建筑內部裝有自動噴水滅火器,房間內部與房門的距離可以在相關規定中增加1/4的距離。對于丁字形內走道等特殊情況,設計人員要對兩安全出口的距離進行考慮,同時對于袋形走道的長度,設計人員需要加倍進行計算。這里的安全出口是指能夠直接通到室外的樓梯間或者外門,同時通往防火區的防火門也可以當成安全出口,設計人員要保證防火區的安全出口不少于2個,當防火墻上有防火門相連,并且相鄰兩個防火分區的面積沒有超過一個防火分區面積的 1.4倍,設計人員可以設計1個安全出口。
四、民用建筑的防火區和防煙區
設計人員在確定防火分區面積時,要重點考慮最大防火分區面積的限定,由于設計人員很容易忽略防煙區的設計,僅僅將防煙區設計在地下車庫中,這對建筑火災救援帶來極大的不便,因此,設計人員在進行民用建筑防火設計時,要特別注重防煙區的設計。在《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規定:對于凈高不超過 6 米的房間,需要設計相應的擋煙垂壁,并對防煙分區進行劃分,確保各個防煙分區的面積小于 500m2,同時設計人員還要保證不能將防火分區和防煙分區混淆,嚴禁防煙分區跨入防火分區。對于地下車庫,設計人員要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合理的機械排煙系統,并保證防煙分區的面積小于2000m2。對于高層建筑的固定窗扇房間、無窗房間、地下公共場所、超過 20m的無自然排煙走道,設計人員要嚴格的按照《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設計防火區及防煙區,從而有效地提高民用建筑防火能力。
五、民用建筑結構中防火技術的應用
首先,設計師在設計的時候,最容易重視的就是建筑結構;而最容易忽視的就是建筑結構中防火結構的建構。有些設計師只注重結構的美觀、實用性,但是卻對建筑中如何更安全、更防火卻沒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建筑結構是設計師最容易處理但卻最容易被忽視的環節。
其次,歸納起來總共有那么幾點:一是,防火墻不應該放在U形或L形的高層建筑的內拐角處。如果由于別的原因一定要設置在內拐角處,那么拐角處兩墻之間的門窗間最近邊緣之間的距離一定要大于4cm。但是如果有一個墻上裝有乙級防火窗,那么對于距離就沒有強制的要求了。二是,樓層里的管道井要每隔兩層或者三層放置分隔材料。但是如果建筑物的整體高度超過了100m,那么要求就會相應的變高,每層都應該使用分隔材料。除此之外,井壁上的修檢門,必須是丙級防火門。三是,建筑物設計的時候,也應該充分的考慮火災發生時人員的疏散撤離通道的問題。在封閉的樓梯間應該開設通向公共樓梯間的通道,保證消防樓梯在每一層都有停留。
最后,現階段,我國的《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對鋼筋的最小保護層的厚度也有相應的要求,不能只考慮鋼筋的抗腐蝕性,也應道考慮火災發生時高溫對鋼筋變形以及混凝土的粘結力的影響,所以在設計中要適當的增加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規定的最小厚度,要比普通的混凝土的厚度要小的很多,耐火性能比較差,所以一定要增加鋼筋的保護層的厚度。或者采取其他的防火措施,比如在吊頂之前就在表面蒙上一層灰有助于防火和保護混凝土,一次來增加鋼筋的耐火極限,滿足相應的防火要求。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普通的民用建筑的設計不單單是只考慮美觀、使用價值就可以的,最重要的建筑的質量。設計師在設計的時候,要嚴格的參照《高層民用建筑防火規范》的標準,把好每一個建筑設計的質量關,在設計的每一個環節與部位都應該充分考慮到建筑的防火問題,并且將每一種防火技術應用到房屋建筑之中。只有這樣,才能讓人民住的安心,用的放心,促進我國房屋建設行業的健康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1]洪松.建筑防火設計在民用建筑設計中的具體應用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5,01
[2]宮富貴.綜合性商業建筑防火疏散與防火構造設計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2
[3]吳宇豐.論建筑防火技術在民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