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摘要】土地問題作為重大的社會經濟問題,為了能夠深入分析與研究土地和人類生存發展有關問題,各國已經開始注重土地應用規劃。而土地應用規劃是土地資源科學、優化配置,實現社會經濟快速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技術手段。可是長時間以來,土地資源的應用規劃長期作為社會實踐活動與政府機構政治手段實現的。對此加強土地資源應用規劃的深入研究,特別是基礎理論的分析有著深遠意義。
【關鍵詞】土地資源;應用規劃;基礎理論
規劃通常是有目的和有意識的針對預期事物或是動作完成科學判斷、推理等,主要是人們對于預期目標賦予了期望,并且希望實現目標的前瞻性展望。同時對于事物展現構想,常常需要利用規劃去實現,不僅包含社會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及國土規劃等,還包含了社會團地活動及各行各業相關主頁規劃等。由此可見,規劃已經成為人類生活的主要構成部分。而理論作為系統理解和解釋現實等的理性認知,理論一般是抽象和普遍的,其并非是對事實進行總結,科學指南與技術手段。理論主要是對事物與情境進行理解,合理指導人類進一步理解社會與分析事物的本源,從而改變觀念與歸納總結,為實踐行動者的相關行為科學指引方向。
一、土地資源規劃的內涵
為了實現某個特定目標,土地資源規劃不但應該對方法與途徑進行有效安排,還應該在保持和預先建立目標相同條件基礎上,詳細應用相關方法與途徑。土地資源應用規劃并非單單是一個決策的過程,也不只是一項獨特的實施行動。土地資源應用規劃作為貫穿決策過程和實施過程間的相關特殊媒介。其大量特點是從決策過程與實施過程中所獲取的,其具備未來向導性,并且經過詳細問題有效處理未來目標。土地資源應用規劃在決策至實施的過程中未一項連續調整,有效滿足環境需求的一種組織行為。另外,土地資源應用規劃還是政治行為和技術行為有效融合的一種連續過程,有限理性過程,其也必須具備理性知識,具備責任和權威及控制等相關要素,而一系列優勢全部存在土地資源應用的規劃過程中。本文所述的集中特點整合在土地資源應用規劃中,不可舍棄其一。所有極端的強調某個特點,全是對土地資源應用規劃理念的曲解與偏執。土地資源應用規劃出現的環境主要是對土地資源應用規劃相應決策和實施時生成的主要影響要素之一。除此之外,土地資源應用規劃的過程并非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僅僅在土地資源應用規劃中所有要素間形成相互作用的過程,主要是在決策至實施過程中不斷和其周圍所有環境要素形成互動的過程,而土地資源應用規劃的內部相關要素相互作用的重要意義就是由其所存在的環境賦予的。
二、 土地資源規劃理論的多樣化與多元化
土地資源規劃基礎理論主要是關于土地資源應用與土地規劃時的普遍性與系統性認知,為人類理解土地自身本質和轉換用地模式以及有效提升土地資源運用效率的相關知識形態。而土地資源規劃的基礎理論是土地資源規劃制定的載體,和實施相輔相成。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應該不斷進行歸納與改進,加強總結。因為土地主要是由土壤和巖石及氣候等多種物質構成,還是人類相關活動綜合體,其關系到許多相關要素與各種演變過程。對此,土地資源規劃的基礎理論一定要具備多樣化與多元化。土地資源規劃的基礎理論具備和自然科學理論相類同的實證性,并且還擁有融合主觀愿望規范性。對此,土地資源規劃的基礎理論具備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以及人文科學等方面的研究理論與方法,其是一項融會交叉的基礎理論體系。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下,有效推動了城鎮化與工業化的發展腳步,其中土地資源應用規劃可以確保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有效維護自然生態環境。創建與時俱進的科學化土地資源應用規劃理論體系,可以為現階段土地資源應用規劃的編制提供支撐與保障,還能夠充分滿足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有關需求。
三、土地資源應用規劃基礎理論分析
(一)多層規劃理論
所有的系統都具備一個層級結構,各個要素會處在相應的層次結構中,如同生物學中的相應食物鏈一樣,所有層級決策行為在直接或是間接上嚴重影響著系統。而多層規劃理論具備許多特點。系統采用分層管理,所有的層決策人員要依次進行決策,下層一定要服從于上層,但是下層要具備一定的自主權;上層決策人員應該要優先進行決策,這時下層的決策人員要在優化自己目標和選取相應策略時,不可違背上層的決策;由于上層決策有可能會對下層決策造成一定要影響,所以就會對下層目標的實現造成一定影響,對此上層決策不可以對下層決策進行完全控制,需要在上層決策所允許的范圍之內使下層具備一定的自主決策權。所有層級決策人員的容許策略集一般是不可分離的,其常常構成相關聯的總體。在人類社會不斷發展和經濟的全球化影響下,所有行業與領域應用規劃呈現明顯上升趨勢,其中土地資源應用規劃更為明顯。由于土地系統自身層次性十分明顯,且結構十分復雜,其已經成為土地管理的領頭者。通常情況下,土地資源規劃目標具備多重性,土地資源應用規劃目標就是強化土地資源應用的宏觀調控,有效保護耕地與農田,確保重點建設工程項目的用地,推動土地資源的節約應用與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效改進生態環境等。
(二)持續應用理論
土地資源應用規劃是一項立足與發展和科學規劃未來的相關決策行為。而可持續發展理論在土地資源規劃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持續應用理論可以科學引導與制定土地資源規劃。首先,土地資源應用一定要充分滿足現階段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有關需求,土地資源存在有限性與位置固定性,因此土地并非是無限應用和肆意浪費的資源。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于土地資源的需求與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科學規劃與應用土地資源,可以保證各個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其次,持續應用理論可以滿足未來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對于土地的需求。不僅要滿足目前經濟發展需求,還應該充分考慮后代人的相關發展需求,深入意識到土地資源是不再生的有限資源。發展雖然要立足于當前,可是也不可忽視了未來需求。土地資源規劃應該在滿足工業發展與城鎮化發展相關需求的基礎上,應該有效維護土地持續供給的能力。同時在土地資源應用方面應該確保社會代內和代際以及區域等方面的公平,創建土地資源可持續與和諧應用發展理念。最后,發展一定要保護環境與生態。確保環境與生態平衡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應該對目前發展與未來發展目標進行整合,有效滿足當代與后代對于土地資源應用的要求。對此,發展一定要深入研究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間的平衡,并且在降低土地生態環境影響的基礎上,保持生態的完整性,確保生物的生生不息,從而實現土地資源的良性循環應用。
結束語:
近些年來,工業化與城鎮化的發展發展,對于土地資源的需求在不斷增加,而且土地資源規劃相應法律地位與宏觀調控的作用更為重要。科學制定土地資源規劃可以確保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土地資源規劃正向綜合性與多元性方向發展,同時在內容與范疇方面得到擴展與延伸,應該利用發展和保護理念,充分審視土地資源規劃的基礎理論,而更深層次的土地資源規劃解析與改進依然需要相關人員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王先甲,關洪林.灌溉系統最優規劃的二層動態規劃模型[J].水電能源科學,2013,(1):3-4.
[2]董祚繼,吳云娟.中國現代土地利用規劃——理論、方法與實踐[M].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11,(15):171-176.
[3]陳長春等.中國步入經濟全球化的空間態勢與順應決策取償問題探討[J].地理科學,2012,(1).
[4]溫鐵軍,朱守銀.縣以下地方政府資本原始積累與農村小城鎮建設中的土地問題[J].經濟研究資料,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