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琳
摘要:風險是指由于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危險、損失,也就是影響工程管理目標實現的各種不確定性因素。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風險特征與產生原因,并就風險管理思想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風險管理;建筑工程管理;應用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著諸多風險,例如投標報價策略風險、合同風險(如保證金風險、工期風險、工程質量風險等)、施工隊伍風險、資金使用風險(如坐支風險、三角債風險)等[1]。但是目前我國建筑工程管理中風險管理體系不健全、風險管理組織不完善、風險識別依據不足等問題十分突出,因此本文對風險管理思想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1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風險特征與原因分析
1.1 風險特征
建筑工程具有重復性小、表現形式多樣、建設工期長、風險損失巨大的特點。風險重復性小是因為建筑工程項目具有單件性的特點,每一個建設項目時間、地點都不相同,重復性小決定了風險不確定性更大。表現形式多樣是因為建筑工程項目參與單位多、技術難度大、時間跨度大、一次性投資規模大,從而使項目面臨政策、市場、工程本身的變化所帶來的風險。一般的建筑工程項目跨越2~3年很常見,大型建筑工程往往要持續5年以上,因此建設工期長使建設工程中的未知因素更趨復雜化和多樣化。建筑工程投資幾千萬、上億都不少見,因此發生損失的程度也就特別巨大了。
1.2 風險原因
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諸多風險,究其原因是因為存在認知局限、相關信息的滯后性以及信息共享渠道的不暢。當人的有限認識能力在面對客觀事物無限變化的可能性時,信息的不完備性就會凸現出來。信息要經過收集、加工、處理之后才能為人所用,也就是說任何信息都存在滯后性。信息資源,包括縱向的歷史信息、橫向的類似工程信息往往存在共享欠缺的問題。以上就是建筑工程管理風險的直接原因,或者說是客觀原因,主觀上不重視風險管理、風險意識淡漠、風險管理能力不足是更加突出的問題,但也是可以改變的。
2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應用風險管理的方法和對策
2.1建立風險管理機制
風險管理具有系統性、復雜性、長期性和艱巨性的特點,所以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應用風險管理思想,首先必須建立風險管理機制,也就是明確風險管理的框架和方法。風險管理主要分為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控制三個基本步驟,這三個步驟在風險管理流程中是不斷循環并貫穿于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整個過程,以實現風險管理的最優化[2]。風險識別也稱為風險辨識,它是風險管理的第一個環節,目的是找出風險源頭、風險因素、風險性質、風險后果和風險對策。為了識別風險,需要對其進行分類,一般可分為外部風險、內部風險和工程風險。外部風險是超出企業控制范圍的風險,如政策風險、市場風險等;內部風險是企業控制范圍內的風險,如涉及股東、合作方利益相關的風險;工程風險是在內、外部風險相互作用下表現在項目運營中的風險,如工期風險、工程質量風險、成本風險等。風險分析是對識別出的風險,分析并評估其性質和大小,以便根據風險主次、水平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一般通過定性和定量兩種手段進行分析和評估。風險控制也就是風險應對,在風險識別、分析的基礎上采取應對風險方法,主要控制手段包括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緩解和風險接受。風險規避就是中斷風險源,如經過評估發現某項目風險超出了自己承受范圍采取不投標的做法,但這樣一來等于放棄了一次機會;風險轉移是將風險結果連同風險的責任、權利轉移給其他方,較為常見的是發包、分包、工程擔保、購買工程保險等做法;風險緩解是將風險降至可接受的程度,例如采用簡單、高效的工藝降低成本風險,通過加強質量監控減少質量風險;風險接受是指通過評估確認風險影響小可以接受。
2.2 采用適當的風險管理模式
按照風險管理方法,建筑企業主要采用全過程風險管理、變通風險管理、委托風險管理等幾種模式[3]。全過程風險管理模式是指從項目運作的整個階段都實施風險管理。一般分為投標階段、準備階段、施工階段、項目收尾階段,通過跟蹤已識別風險、監督殘余風險以及識別新風險實現對風險的有效管理。這種模式強調對風險的實時控制,并將各階段聯系起來,可以達到全過程、全方位的風險管控,尤其適合中小型工程項目的風險管理。變通風險管理模式也稱作BOT風險管理模式,主要針對施工關系復雜的大型建筑工程,簡言之就是建設-經營-轉讓模式,通過資金承包方式應對諸如資金籌措難、投資回報率低、政策風險、匯率變動以及利益相關方不統一等風險。由于利益相關方風險共擔、利潤共享,可以緩解相關方利益沖突。委托風險管理模式是將風險管理工作交由委托公司進行管理,按照委托權限分為全權委托和部分委托。該模式適合工程技術要求復雜,而企業無法兼顧各方面的管理和運作,這種情況可以委托社會專職機構進行專業化的風險管理。除以上風險管理模式以外,還可以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優化和創新,如某公司采用系統管理模式和組織學習型模式。系統管理模式是將企業的各個項目部、職能部門、科室進行整合,在現有管理工具基礎上添加新的評價工具,并融合到現有經營活動中,因以過程進行導向,所以稱為系統管理模式。組織學習型模式是通過組織外出學習的方式提高工程項目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并通過個人組織行為特點構建新的決策策略。
2.3 風險管理思想的應用
先以投標報價策略風險應對為例。一些建筑企業為了完成經濟總量指標,對于投標報名不加篩選,盲目投標報名。“饑不擇食”的結果是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換來的低中標率,不僅挫傷了員工積極性,更有甚者將報價壓低到成本價以下,導致中標也難以盈利的風險。為了降低投標報價策略風險,企業應當制定科學的投標策略:一是投標前充分調查和了解相關信息,減少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二是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靈活采用不均衡報價策略,調高先期施工單價(如場平、基坑、主體結構調高20%)以盡快收回資金,預計工程量變化大的部分也可調高單價,預期工程量會減少的部分調低單價。
再以施工隊伍風險控制為例。雖然當前施工隊伍流動性大、施工季節性強以及熟練技術工人難找的問題眾所周知,但是很少企業會為此專門組建一支施工能力強悍的隊伍,大都會選擇勞務公司進行風險抵押承包。經常出現的問題是承包人通過“搞定”業主和監理,虛報工程進度以透支工程款。問題暴露后,承包人借機攜款潛逃,剩下的麻煩只能由施工企業去背,不僅造成經濟損失,還會引發勞資糾紛、行政處罰等風險。因此,項目實施前施工企業應全面收集承包人信息,通過嚴格篩選選出誠信好、實力強的隊伍,同時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加強現場管理,嚴格控制影響工程質量、工期、成本的各種因素,并積極與業主、監理溝通,避免承包人透支工程款以及引發其他風險。
3 結語
風險管理不僅關系到建筑施工企業的收益,更對其市場競爭能力有重要影響,因此企業不但要重視風險管理,還要把風險管理用好用活。本文對風險管理思想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應用方法和策略進行了系統分析,借此拋磚引玉之舉希望引起廣大讀者的共鳴。
參考文獻:
[1] 趙恬恬. 加強建筑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對策研究[J]. 山西建筑,2013,39(23):241-242.
[2] 陳向華. 建筑工程風險管理機制和運行方法[J]. 中國工程咨詢,2013(12):39-41.
[3] 黃汝廣. 建筑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模式研究——以廣西建工集團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經驗為例[J]. 中國住宅設施,2014(6):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