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珍
【摘要】網絡游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年增大,中國已經成為亞太地區第二大游戲國,僅次于韓國。但是中國關于虛擬財產的立法尚完全空白,在本該有跡可循的《民法通則》《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條文中都找不到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因此,為虛擬財產制定專門法律條文刻不容緩。
【關鍵詞】民法;虛擬財產;法律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3-082-01
網絡游戲犯罪案件成為高發案件,直到李宏晨訴北極冰科技公司一案的發生,才引起法律界內外關于虛擬財產相關法律問題的廣泛關注。該案中被告北極冰科技公司認為“玩家對網絡游戲中的物是否具有所有權、虛擬物品的價值如何認定、虛擬物品的具體賠償標準是什么等問題,目前均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網絡游戲中的內容無論裝備、分級還是稱號,均沒有在現實生活中構成實際意義,實質上只是一組數據,本身并不存在。因此要求我們為不存在的東西負責,是沒有法律依據的。”這段辯解對虛擬財產持“非財產說”,大多游戲運營商和少數學界學者持相同觀點。網易公司的游戲市場總監黃華說“在網絡游戲里,沒有虛擬財產這回事。游戲的所有裝備、金錢都是游戲設計者設計好的,玩家只不過是按照游戲的玩法找到這此裝備,是游戲資源的再分配而己。所以很明顯,這此所謂的‘虛擬財產,都是屬于游戲開發者的,就像一個軟件一樣,著作權是屬于軟件開發者的。玩家只是游戲的‘使用者和‘體驗者。”
上述粗糙的辯解使商人的私心昭然若揭。首先,網絡游戲中無論裝備、分級還是稱號都影響著現實生活中參與游戲的個人,它給予玩家榮譽感,這就證明了虛擬財產于特定主體是一種精神消費與精神勞動;其次,虛擬財產雖然是無形的,但并不是不存在的,虛擬財產不是一個人單獨的虛構、設想,而是普遍承認的,并以數字化的構成和存在,占用一定的網絡空間,同時消耗一定的網絡管理費用,用0和1組成的二進制電子數據記錄玩家的財產狀況,相當于銀行的電子賬戶。韓國立法明確規定網絡游戲中的虛擬角色和虛擬物品獨立于運行商而具有財產價值,運營商只是為玩家的這些私有財產提供了一個存放的場所,而無權對其作肆意的修改或刪除,這種虛擬財產的性質和銀行賬號中的財產并無本質的區別。既然更加難以為人力所控制的光、電都可以成為民法中的物(無形物),且“無形物均為動產”,那么相對于白然力更易、更廣泛被人力所控制的虛擬財產,毫無疑問可以成為民法中的物。只要具備法律上的排他性支配的可能性和管理的可能性,都可以認定為物。1997年臺灣“立法院”通過刑法修正案,將第三百二十二條“電能、熱能及其他能量,關于本章之罪,以動產論”,修正為“電能、熱能及其他能量或電磁記錄,關于本章之罪,以動產論”。修正案把“電磁記錄”列為“動產”,使網絡游戲賬號被盜終于有法可循,盜取他人賬號內的虛擬寶物的人不再可以逍遙法外。關于虛擬財物之物權效力,“法務部”于2001年12月正式解釋,電磁紀錄在詐欺及竊盜罪章中均以動產論,有關線上游戲賬號及道具資料,均是以電磁紀錄方式儲存在游戲服務器中,該游戲角色及道具雖為虛擬,然現實世界中均有一定財產價值,玩家可透過拍賣或交換,與現實世界財物并無不同;最后,僅將玩家定義為“為了網絡游戲的開發而身先士卒的‘使用者和‘體驗者”完全顛倒了供求關系。玩家并不是沒有任何付出或是以受惠者的姿態參與虛擬世界的,他們用時間和精力即一定程度的勞動或者以真實的金錢獲取虛擬貨幣、裝備、工具、級別、權限等虛擬財產。玩家與游戲運營商的關系應該包含消費關系、服務關系等,虛擬財產雖然是由游戲運營商生產制造并存在于游戲玩家開發控制的相應的網絡平臺上,但是虛擬財產應與現實市場上的貨物無異,一經玩家獲得即脫離游戲運營商所有,只不過由游戲運營商代為保管在其所控制的網絡平臺上。
再者,虛擬財產的物權屬性與債權特征存在沖突與法理上的困惑。第一,支配權的矛盾。“物權作為財產權無須借助他人行為,僅依白己的意思管領標的物,并取得其權利內容之利益”,而權利人對于虛擬財產的支配并不是為所欲為的,而是依附于游戲的參與,建立與游戲運營商之間的特定關系。其次,權利人對其虛擬財產的支配還受網絡游戲規則和技術限制的局限。第二,主體問題上的困惑。物權的義務主體承擔的是不作為義務,而游戲運營商卻附有積極性義務,積極的管理玩家的財產,維持網絡環境的秩序。第二,網絡虛擬財產的期限性與所有權的永久性的沖突。物權的所有權一般而言是無期限的,而虛擬財產有期限的終止,比如玩家停止游戲、終止賬戶、游戲運營商經營不善而終止運營等。
法律是為了人的活動制定的,局限于形式的法律是沒有辦法契合人的生活而達到終極關懷的,它永遠會陷入白己給白己設下的無法達到完滿狀態的怪圈。如果法律脫離了人的活動、人的認識與發展,那么法律就是限制社會發展的“鐐銬”,但是人們應“戴著鐐銬起舞”。就像民法上的物一樣,物有一定的概念、特征上的限制,因為法律需要挑選合理、有益的物在社會生活中流通,避免秩序的混亂。但是物又不能完全被其限制,因為這個世界存在一般就必然存在特殊,用一般的法律規定糅合一般與特殊的物質世界,必然在實質上產生犄角,人們一旦經過這個領域就產生磕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的欲望與本性在各種社會關系中展現得淋漓盡致,法律或許可以在人性中找到啟發,展現其動態與靈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