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蓉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汽車已經走進越來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家,我國正在步入汽車社會。然而,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的同時,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率很高。
【關鍵詞】安全;駕駛;交通
中圖分類號:U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4-004-02
一、安全駕駛的重要性
近年來,隨著機動車的增多,各地相繼發生的因為安全意識淡薄而導致的交通事故,正日益成為影響社會秩序正常運轉的嚴峻事實。一幕幕類似場景的重復上演,給我們的和諧社會的發展增添了殘酷,給家庭帶來了支離破碎。
有數據顯示表明:2013年交通部道路管理相關工作人員曾統計分析,我國每年因交通肇事死亡的人數超過20萬。其中人是導致交通事故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這是由于道路使用者,特別是機動車駕駛人的交通安全意識淡薄。導致這一現狀的原因在于,中國城市化、交通機動化的進程速度太快,以致于人們還不能形成與這一進程速度相匹配的交通安全意識。換句話說,如果廣大司乘人員遵章行車的意識再強一些,技能更嫻熟一些,大量的事故本可避免。
同時,中國在安全教育和執法管理等方面也存在不足。正因為如此,多年以來,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在提高駕培質量、強化安全行車宣傳、嚴格行車規則等方面不遺余力地作著努力。需要指出的是,在構筑人、車和諧共處體系過程中,司乘人員自身安全意識的重視與否,恰是最關鍵、最重要一環。
面對生命,我們必須慎之又慎,杜絕任何僥幸。逝者己矣,來者當追,愿悲劇不再重演。
二、安全駕駛的隱患主要存在的方面
我國交通肇事的原因很多,從交通部門所統計的案例數量來看,大致分為如下幾種主要的情況:
其一,違反交通運輸法規,無證駕駛或駕駛與其駕駛證不符的車輛。在肇事的案例中,違法交通運輸法規的案例比比皆是,有無證駕駛或與準駕車型不符的情況,如持有C1的駕駛員去駕駛Bl型車輛,從而引起對車輛的不熟悉,無法有效的操控車輛的正常運行。
其二,疲勞駕駛。疲勞駕駛是指在駕車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產生了生理、心理機能下降而導致駕駛技能(駕駛操作能力)降低的現象。車輛駕駛是一種熟練勞動,在處理行車中的各種情況,需要手腳不停地轉向、換檔、制動,駕駛員的眼睛、神經一直處在持續的緊張狀態。特別是汽車運行時間長、速度快、噪聲大,道路艱險、氣候惡劣,都要耗費駕駛員大量的生理、心理能量。這樣持續較長時間,就會導致感覺遲鈍,意識水平下降,反應時間延長,判斷和動作失誤增加,嚴重時會在行車中打盹。這種由于種種原因所造成的駕駛員身體和心理變化,從客觀上表現出來的駕駛操作能力的變差和降低,就是駕駛疲勞。
駕駛疲勞表現在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其一,表現在生理方面的特征。駕駛員長時間的連續操作,視覺嚴密注視交通環境,隨時把交通信息送到大腦進行分析判斷,支配手腳進行操作,必然會引起全身倦意,肌肉痙攣、麻木,感覺遲鈍,動作不協調、不準確,動作機敏性下降等。其二,心理方面的特征:長時間的緊張、連續駕駛,使駕駛員的心理負擔增大,精力高度集中,心理能量消耗大,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鈍,反應速度慢,尤其突出表現為情緒的躁動不安、憂慮、急倦等。
生理疲勞和心理疲勞,既有聯系又相互區別。生理疲勞明顯,易于發現,而心理疲勞則不明顯,不易被感覺。生理過度疲勞,使駕駛員工作心情低落,心理活動能力減弱,容易出現操作上的草率和錯誤。而疲勞的心理反應如情緒低落、憂慮和厭煩,也會影響駕駛員生理機能的發揮,出現操作失誤而釀成車輛事故。
其二,對路面不熟悉。對路面不熟悉指路面確實很難行,表現為坑坑洼洼多,道路窄,彎路多,而且還是不經常走,對于此類路段,務必非常小心,謹慎駕駛。按照路段警示的速度行駛,不在視野盲目路段超車,不占道行駛,開車時精神集中,彎道路段勤按喇叭,減速行駛。
其四,酒后駕駛。在我國,每年由于酒后駕車引發的交通事故達數萬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與酒后駕車有關,酒后駕車的危害觸目驚心,已經成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殺手”。2010年8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首次審議刑法修正案(八)草案,醉酒駕駛或被判刑。當前,醉酒駕駛、飆車以“危險駕駛罪”入刑。
對于醉駕行為,《刑法修正案(八)》規定,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處拘役,并處罰金。有前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酒后駕駛表現的特點主要有如下幾個方而:首先,最致命的就是視線問題。飲酒后可使視力暫時受損,視像不穩,辨色能力下降,因此不能發現和正確領會交通信號、標志和標線。同時飲酒后視野大大減小,視像模糊,眼睛只盯著前方目標,對處于視野邊緣的危險隱患難以發現,易發生事故。其次,喝酒引起疲勞。一般地,喝完酒后,都疲勞不堪,想睡覺是常有的事,神狀態不好再開車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其二,判斷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飲酒后,對光、聲刺激反應時間延長,本能反射動作的時間也相應延長,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如眼、手、腳之間的配合功能發生障礙,因此,無法正確判斷距離、速度。最后,觸覺能力降低。飲酒后駕車,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人的手、腳的觸覺較平時降低,往往無法正常控制油門、剎車及方向盤。在緊急的路段,甚至出現將油門當剎車踩的情況比比皆是,最后只能是釀成了大事故的發生。
其五,事故處于麻痹大意。其來源主要包括如下兩個方面:其一,很多初領駕照的駕駛員,初生牛犢不怕虎,對車輛的整理感覺不準,對于危險的到來毫無意識,本來路面行車條件差,無法通過,甚至存在安全隱患,通過必將撞到人或物,最終仍然不下車查看,導致事故的發生。其二,很多老駕駛員,憑借著多年的駕齡經驗,忽視了實際存在的危險,自負地認為前方的危險可以憑借嫻熟的經驗躲避過去,其實不然,往往事故發生在看似沒有危險的路段。以上事故都是麻痹大意所引起的。
三、當前危險駕駛的原因分析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汽車保有量與日俱增,汽車進入家庭的步伐也隨之加快,道路交通運輸日益繁忙。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人、車、路發展不協調的因素。一幕幕交通事故,一次次活生生血的教訓,使我們引以為戒,在教訓的背后,不由地引人深思,人為因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而對于人為因素造成交通事故主要原因,歸納為以下幾點:
1.作為一名機動車駕駛員,心理素質與安全行車有著緊密的關系,我們都知道人有喜怒哀樂愁,健康飽滿的思想情緒使人精神振奮,有助于提高對事物的觀察和判斷力,就有利于我們安全行車,相反消極、失落,心情不順暢時不利于安全行車,人如遇身體不佳、生病感冒、服用藥物還會引起頭腦反應遲鈍,才易造成人的注意力分散,精神不振、反應遲鈍、錯亂,就易引發交通事故;
2.此外除了以上心理因素會影響安全駕駛外,疲勞駕駛也同樣會引發交通事故,疲勞駕駛會直接造成駕駛員注意力分散、精神不振,嚴重時會有困意(或造成短暫1-2秒的瞌睡)造成疲勞的主要原因是長期工作(駕駛車輛)或睡眠不充足,有句話是“一夜不睡,十天不醒”。
如果在疲勞時繼續駕駛車輛,那就無法集中精力和注意力,不能及時發現危險情況,更不能及時作出正確的判斷處理,而易造成交通事故,發生悲劇。所以,如果感到人疲勞時,最好停車休息一下或停車活動一下,洗一下臉,喝口茶水、水果等,總之要避免疲勞駕駛;
3.還有個危害就是酒后駕車,作為駕駛員如果酒后駕駛車輛,是拿自己的生命在開玩笑,因酒后(醉酒)駕駛車輛而發生慘劇的屢見不鮮,但不少駕駛員總以為自己駕駛經驗豐富,喝點酒后沒關系,認為自己有把握,而存在僥幸心理,親朋好友相聚可能難免要喝點酒,但是千萬要做到:酒后不開車、開車不喝酒,如果酒后駕車發生交通事故,那真是害人害己。
那么為什么酒后易發生交通事故呢?人如果喝了酒后因血液中酒精濃度較高,使人出現神經麻痹,自身控制力降低,視力下降,如果酒醉后會讓人造成視力模糊,操作失控,而到了醉酒程度更是讓整個人失去平衡,人覺得頭暈,完全失去意識和記憶力,所以從飲酒后,酒精會導致駕駛人機能嚴重下降,精神上有損,操作、判斷錯誤,反應遲鈍,視覺模糊,出現幻覺,無視一切,視覺出錯,嚴重違章,極易發生重大事故,故酒后駕駛危害自身、危害社會,違反法律法規,酒后肇事一律追究刑事責任。
4.生理原因
駕駛員長時間坐在固定的座位上,要從復雜的環境中不斷獲取交通信息并迅速處理,這種緊張狀況時刻都在增加駕駛員的心理負擔。
參考文獻:
[1]黃忠陽.淺談汽車的安全駕駛[J].科技致富向導,2014(14).
[2]姚建偉.淺談汽車駕駛技能與安全駕駛[J].河南科技,2014(11).
[3]趙鳴,張新衛,宋曉春,鮑平,周鵬,鄒蕓.浙江省6個地區機動車駕駛員酒后駕駛情況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