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
【摘要】家庭權力結構下的“邊緣青少年處于無權或少權的狀態,當訴諸權力的渠道受阻時,處于家庭權力結構底層的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即弱者的武器。
【關鍵詞】家庭權力結構;邊緣青少年;權力控制;弱者武器
中圖分類號:C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4-008-01
“兩人以上就會產生權力”,即便是家庭這樣看似遠離那些宏大敘事的場域也存在著權力結構。家庭承載著眾多的社功能,也是人類完成社會化的重要場所,它對青少年的影響是耳濡目染深入骨髓的。家庭權力結構是家庭環境的一個重要方而,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家庭的生活模式。①“邊緣青少年”指的是年齡在24歲以下由于家庭、學校、社會等客觀因素與自身的主觀因素無法達到和諧而在行為上產生偏差的青少年。
一、家庭權力結構
古德②在對家庭權力進行描述寫到:“在某種程度上,即使最幸福的家庭也可以看作是一種權力制度,因為無論何時,每個家庭成員都在鼓勵其他成員去做某件事或不做某件事,而這往往會違背其他人的意愿。”由于家庭權力往往是在社會文化的支持下展開的,因此它一般不會為人們所察覺。進而家庭權力得以制度化,并且依據家庭成員關系而形成相對恒常的組合,即家庭權力結構。
(一)家庭權力結構
傳統式的中國家庭,家庭內部存在一個絕對權威:家長。家長是一個家庭的權力核心,一般是一個大家庭的中老年人,表現在對家庭財產的所有權和控制權上。青年人還沒有掌握足夠的生活資料,所以要依賴父母。
(二)家庭結構中的微觀權力
福柯的微觀權力認為③,現代權力是細節的,網狀的,滲透到社會各個層而的。那么在家庭層面當然也存在著福柯所說的社會的規訓,紀律的制約。規訓的對象是權力層級的最底層,在家庭的場域中便是孩子。
二、家庭權力下的“邊緣青少年”
(一)權力控制中的他們
1.行為言語上的控制
家庭中的長輩因為或是自身習慣、面子等問題,會在青少年生活中制定各種“規范動作”便是家庭內權力具體化一種形式。當孩子的生活狀態和思維方式與家長的無限靠近時,家庭的運轉就更加的順暢。
2.思想上的控制
作為社會人的我們,必將會將社會的規訓帶入家庭場域中,而掌握權力的統治階級,會將社會規則滲透到社會的各方各面,即便是在家庭這樣的“后臺”中,青少年也不可避免受到影響。
3.經濟上的控制
家長們深知,只要掌握了孩子的經濟來源,就把握住了他們的“命門”。當孩子們在絕望狀態下尋找到的解決辦法往往不是正規途徑,他們沒有健全的是非觀念,控制的方式走向極端,孩子也會發生極端狀態。
三、被忽略的“弱者的武器”
詹姆斯·斯科特以《弱者的武器:農民的反抗的日常形式》中介紹了農民這一底層階級在而對壓迫時所采取的反抗方式是一種日常形式,④方式包括:偷懶,裝糊涂,開小差,假裝順從,偷盜,裝傻賣呆,誹謗,縱火,怠工的等等。斯科特的所建構的底層視角,對分析在家庭權力結構下,受眾多控制的“邊緣青少年”的反饋的解讀提供了分析角度。
(一)順從
對于大多青少年,在面對父母種種要求、規范時,都會選擇按照他們的指示走,這是一種常態,避免正面沖突是多數人的選擇。而在不直面父母時,孩子們會采取諸如怠惰、開小差、偷懶、說謊等一系列方式,克扣他們提的要求。
(二)抗爭
“抗爭的結果就是迎來更嚴苛的鎮壓。”即便是在家庭中,邊緣青少年有時也沒有表達自己的方式,他們被嚴厲的家長制壓抑地喘不過氣。在選擇抗爭,甚至發生沖突時,多數是他們無路可走,因為他們已經做了破釜沉舟的打算。
(三)崩潰
在面對超乎自身承受范圍的壓力時,青少年就可能會出現精神的崩潰。讓這個本應是溫暖港灣的家庭成了他們最想逃離的地方,最后身體會出現本能的抗拒。
四、結論與建議
在家庭權力結構下,即使是那些未被邊緣的青少年都會面臨在父母權威下,沒有抒發自己意見的途徑,而這些沒有在社會主流青少年群體中青少年更是面臨著家庭中更多雙眼睛的監視。在青少年表達權力的途徑受阻時,他們會產生諸多的負面情緒,進而運用“弱者的武器”來維護自己手中僅有的東西。這從某種意義上是⑤“以弱者為武器”,當權力底層手中沒有籌碼來爭取權力時,本身的這一“弱者”的身份,便會成為一種武器,所以家庭權力結構應該是一種良性的互動形態。
注釋:
①高春風.優勢視角介入“邊緣青少年”社會工作實踐模式的思考——以香港“協青社”為例[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9(04).
②王鵬飛,現代家庭權力結構與家庭管理[J].經營管理者,2008(13).
③田國秀,師生沖突:基于福柯的微觀權力視角的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7(08).
④詹姆斯·斯科特.弱者的武器[M].鄭廣懷,譯.江蘇:譯林出版社,2007.
⑤董海軍.作為武器的弱者身份:農民維權抗爭的底層政治[J].社會,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