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竹
【摘要】資源配置問題是人類經濟活動的重要內容,可以說,從人類社會產生以來到今天,乃至未來,只要有人類社會存在,就要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就離不開資源配置過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所討論的“如何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和西方經濟學所研究的在“資源稀缺性和人類欲望無限性條件下如何進行生產活動”,其實質與核心都是配置資源問題。
【關鍵詞】市場;資源配置
中圖分類號:F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4-018-02
一、資源配置的邏輯與歷史
欲把握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首先應該對資源配置的有關問題進行全方位的解讀,特別是要在邏輯和歷史層面把握好資源配置問題。
(一)資源配置的涵義
資源在經濟學中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資源是指自然資源,包括陽光、空氣、水、土地、森林、草原、動物、礦藏等。而廣義資源不僅包括了自然資源還包括了人類在勞動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社會、經濟、技術等因素,還有人力、人才、智力等資源。因此資源就是來源于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能夠被人類開發利用的一切物質、信息的總稱。資源配置就是指將有限的資源按照用途進行最大利用和分配的過程。資源具有稀缺性的特點,所有在資源配置中要求在把有限的資源配置到社會各個生產部門領域時,必須對所分配的資源進行充分利用,來發揮資源的最大價值,從而促進人類社會和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資源配置的類型
資源配置貫穿人類社會的始終??v觀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資源配置的方式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即自然配置、市場配置、計劃配置。
自然配置是自人類社會產生至封建社會解體人類所進行的資源配置活動。即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條件下,生產者個體對生產過程中極其有限的資源的組合、配置過程。在這個漫長歲月里,社會生產力比較低下,盡管在原始社會末期就產生了商品經濟,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然居于主體地位。在此前提下,人類的經濟活動處于個量資源配置范疇。自然經濟通過一種自給自足的滿足,來維持生存發展的均衡狀態。因為在傳統的農耕時代,傳統的習俗和慣例就構成了對資源配置的合理利用,不需要有固定的交換場所,產品的原料采集、生產乃至消費都是為了滿足勞動者自身需要,在勞動者所生產的勞動產品已經能滿足自身需要,并且在這種情況下還有剩余的現象出現,這時,勞動者則會將產品拿去進行交換。這種狀態一直維持著整個自然經濟的運行。
隨著社會大生產的不斷發展,資源配置方式出現了市場配置和計劃配置兩種類型。
市場配置方式是通過市場經濟體制實現的,這種配置方式與資本主義制度相伴而生。市場資源配置就是將各種資源最大利用化在社會范圍內進行普遍安排。而資源配置的市場化要求就是指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各種產品、生產要素和消費品、服務要素等資源配置的市場化和一切經濟關系的市場化。資源配置市場化要求一切社會經濟關系及其活動方式通過市場調節予以實現,一切社會經濟關系及其活動方式要以效率為中心,以市場為向導,實行等價交換、公平競爭。這樣,人們會在想要獲得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把自己所擁有的資源投入到能夠獲得最大利益的領域中。
計劃配置是以采取計劃經濟體制來進行的資源配置活動,計劃經濟是通過指令性計劃來對資源進行配置。計劃部門會根據社會的各種需要,以計劃定額、行政命令來管理資源和分配資源。
這在早期的社會主義國家比如前蘇聯、東歐各國、新中國成立初期實行的經濟體制中體現出來。這個時期生產資料由全社會共同所有,排斥商品貨幣關系,國家成為經濟的主體,通過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對國家的經濟發展計劃做出統籌安排。
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內涵及意義
2013年11月9日起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①從“基礎性”到“決定性”的轉變對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一)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內涵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內涵作了深刻的解答,“經濟發展就是要提高資源尤其是稀缺資源的配置效率,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投入生產盡可能多的產品、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②這就意味著同之前的基礎性作用相比,政府發揮的作用在逐步減弱,而市場在許多關鍵領域都開始起決定性作用。
(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論斷的價值與意義
對于從“基礎性”到“決定性”的改變,體現了我黨對市場規律認識的又一次升華,對市場經濟的認識也更加全面和深刻。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也告訴我們只有市場才是最有效率的資源配置方式。是中央決心推動政府向市場放權,理順政府市場關系,推動市場化改革的新突破。因此,只有不失時機的改革,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的改革方向,更加尊重市場決定資源配置這一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以實際行動來減少政府參與對資源的直接配置,使資源配置遵循市場機制的一般原則,來努力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政府要做到“不越位”將職能發揮在保護環境、優化公共服務、加強社會管理、彌補市場失靈等方面,而資源的配置則要交由市場來決定。
這一新的理論創新包含著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程中,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第二,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程中,如何把握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第三,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程中,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為什么要進行從“基礎性”到“決定性”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