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楠
【摘要】修養是指主體通過長期的學習、訓練而獲得的一種心靈狀態。而領導修養則是領導在政治、道德、思想、經驗、知識、管理等方面,所能夠達到的水平或程度。在現今社會管理中,領導者的修養非常重要,它不僅關系到領導形象的好壞,所在組織整體領導水準的高低,甚至關系到整個組織的興衰與成敗。因此,重視培養領導者的修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修養;領導;興衰與成敗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4-054-01
一、“修養”的含義
Virtue更為確切地說就是修養的意思,它曾被許多國外學者定義過。被譽為“百科全書式學者”的亞里士多德也對它做出過定義:使主體善良的品質狀態,并且它能夠讓主體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神學大全》中這樣記載:Virtue是心靈的一種善良品質。通過它,我們可以正確地生活;沒有人會利用它做壞事;上帝通過它和我們同在,卻不告知我們。麥金太爾的理解是:Virtue是一種獲得性的人類品質。對它的擁有和練習會讓我們獲取實踐的內在的善;相反,缺少它,就會妨礙我們獲取這些善。
從以上這些定義中,我們能夠得出:
它是經過實踐而來的,一種主體的主觀與心靈狀態,并且是一種值得稱贊的、積極的、善良的品質。它可以使主體更加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務,正所謂偉大的事業,適合讓偉大的人來完成。
漢語中的“修養”,是經動詞變化而來的名詞。它由“修”和“養”這兩個表示行動的動詞組成。在古漢語中,“修”的意思是修飾、整治,使某物更加完善。“修”在日常,也是人生中必學的一門學問,它和我們平常的生活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從修身到養性,從表象到內里,無不閃爍著人生哲學的光芒。在《孟子》里有句話是這樣的:天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人這一輩子有許多的經歷和頓悟,但卻都在這個“修”字當中。“養”和食物有關,它是指通過供給食物而讓某物生長。因此,將“修”和“養”放在一起,其意為:利用環境中的東西讓自身得到改變和盡善盡美,并且在實踐中得到成長。
二、領導者的修養
領導者的修養,對整個民族、乃至國家都有非常大的定位作用。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我們國家更是舉世聞名的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就十分推崇道德修養,且十分重視修養的提高。在如此濃厚的文化熏陶下,不僅對普通百姓有著較高的修養要求,對為官者更是有著不同層次的修養期待。
在中國,為官者修養的高低,向來都會引起社會的極大關注。這并不只是因為中國是個文化歷史久遠的國度,在歷經兩千年多年的封建統治之后,重視德性修養,輕視法治建設;重視人倫綱常,輕視客觀理性的原因,更大程度上在于儒家文化主張的文化精神和核心,使得整個封建社會得以生存和延續長達兩千多年。
在我國早期的一部政治性論文選編《尚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德惟治,否德亂”,意思就是要告誡人們,搞政治要重視德性修養,以德治理,否則就會亂套。孔子也曾就道德修養這個問題留下過不少經典語錄,他說過:“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他覺得,用政治和懲戒去管制百姓,百姓們大概僅能做到不犯罪,但是卻沒有羞恥之心;然而用道德、禮儀、修養去教化百姓,他們不僅會獲得羞恥心,更會步入正途。因此,為官者的道德修養的程度,不僅關系到自身的修養問題,更關系到國家的興盛與衰亡。在新的社會背景條件下,提高官員的素質修養,不僅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更是國家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國傳統的政治觀點里一直都十分看重官員自身的修養問題。儒家文化更是把為官者修養境界的高低視為國家長治久安與否的關鍵。孔子覺得君子應當“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通過不斷地“修”從而達成“正”的結果。他也這樣說過:“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不難看出,儒家文化把個人道德修養對于管理國家來說的意義過度夸張化了,把國家的管理狀況直接和為官者自身的道德修養掛鉤,明顯有點過于絕對并且不合理。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雖然一方面有過于絕對和不合理之嫌,但另一方面卻對如今官員道德修養問題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和警示作用。
做人先于做官,只有端正自己,才能指導他人。做人的首要一點便是提高修養。現如今,許多領導中都存在搞形式、重官僚、愛享樂、享奢侈等不良之風,之所以如此腐敗,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修養欠缺”。修養和威懾力是領導關鍵的軟實力,缺少軟實力而僅僅靠鐵腕政治,是不會有理想政治效果的。
三、結語
只有具備良好的修養,領導才會被人民信服,才能贏得人民的尊重。提高修養也并不是單單只為了領導自己,更為了穩固社會和國家。古人更把王侯將相的修養直接和國家的生死存亡聯系在一起。單就這一點,古人對官員就有“以修身為根本”的要求,這是衡量為官者官德的一個重要標準。“公生明,廉生威”,為官者要將自己手中的權力和崇高的修養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夠形成融洽的行政氛圍,達到理想的執行效果。這是新時代賦予領導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唐中明.論領導干部的道德修養[J].倫理學研究,2004(2).
[2]沈順福.修養與德性一一兼論修養倫理學[J].人文雜志,2009(9).
[3]肖文才,黃明輝.領導干部應具備的五種修養[J].兵團建設,2003(10).
[4]林東民.品味孔子的“為官”之道[J].福州黨校學報,2012(6).
[5]于淑華.孔子為政論的現代價值[J].行政與法,2009(2).
[6]宋建英.當官的人與為官修養[J].理論與當代,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