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鐳 張冬冬 王碧玉
【摘要】在惡劣的自然、社會條件下,中國古代先民必然只能結成嚴密的組織,運用集體的力量抵御外來的威脅并且維持生存。因此,當時的部族制度其實相當于一個嚴密的軍事部族組織。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各種思潮相互碰撞,但最終勝出的只有法家和儒家。究其原因,無外是因為這兩種學說符合當時君主的要求——建設一個穩定的、君主專制的封建帝國并保證長期存在。這無疑是君主私人欲望的結果。
【關鍵詞】政治文化;軍事組織;百家爭鳴
中圖分類號:D6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4-057-01
一、政治結果
在惡劣的自然、社會條件下,中國古代先民必然只能結成嚴密的組織,運用集體的力量抵御外來的威脅并且維持生存。因此,當時的部族制度其實相當于一個嚴密的軍事部族組織,這種軍事部族組織是中國最早的政治組織,并且這種軍事部族組織是經過長達千年考驗才得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第一,由于自然條件的險惡,所有人都必須集結成為嚴密的群體并且相互扶助才能生存。而這種組織中,最容易建立的必然是以血緣為紐帶的家庭組織。進而向上,形成嚴密的氏族組織,最終延伸到部落乃至部落聯盟。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個人與家庭、與社會的關系,甚至與國家的關系(實際上是個人與家庭關系的放大)即萌芽于此。因此,可以說,中國古代先民所處的自然條件決定了以血緣為紐帶的家庭、氏族必然不會割裂,反而會得到蓬勃發展。
第二,中國古代先民的社會組織屬于一種軍事部族組織,而類似這種組織必然擁有具有較強權威性的首領,因為,首領需要憑借權威聚合部族各種資源,以此為依托與自然、其他部族進行抗爭,并且取得生存的機會。因為首領的能力出眾并且擁有權威,所以大多會被神化并受到人民尊崇。而其擁有的任何人不能違背的各種資源的最終支配權,也成為了行動能取得成功的保證。除了權威,首領還需要一系列制度對下屬進行約束。進而,形成了權威制、中央集權、君權至上、忠君、倫常等傳統政治文化觀念。這種政治觀念最終形成中國傳統政治中最堅韌的部分,一直延續至今。
第二,由于所處自然環境實在過于險惡,導致了先民必須崇尚實用主義,同時注重“人”,即發展人的數量和質量,增強部族實力以應對各種挑戰。最終,這些觀念形成重民和民本觀念以及追求實用的趨向。
以上的一些中國早期的社會、政治制度、思想最終以“周禮”的形式得以形成體系并被闡發出來,影響中國長達數千年之久。
(一)經濟條件的改變
西周中國由擴張轉向自守的政治標志是周天子在王畿之內分封諸侯(諸侯在一定情況下是擴張的急先鋒)。由于不再能大量獲得土地,所以就必須依靠現有土地資源進行勞作。因此,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制度也發生了改變:先民不得不用各種方法增加作物產量以及改變經營方式。最終,土地私有制取代了井田制。這是一個標志性事件。因為,在此以后,小農經濟形成,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業從業人員被限制在土地上,長達兩千多年。這種改變導致了先民與外界的交流基本斷絕,更不易于主動接受各種思維和文化觀點等,甚至影響到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重農的思維慣性、當時交通狀況不利于貨物大量運輸、家族生活制度、國家太大,資源多,不需要對外貿易等)。
(二)政治方面的演變
自此,相關政治方面的條件也有了重大的改變。在中國古代,由于自然條件的作用,人們形成了重農輕商的傳統思維,而統治者此種思維更加穩固,并認為農業是國家存在的基礎,任何制度和措施都應該為發展和穩定農業而服務。由于過分注重農業,同時又由于小農經濟的天然分散性,導致了官僚制度的產生并形成獨特的官僚文化。而傳統的中央集權、尊君、家族觀念等也因此而保留并得以完善。
在這之后中國雖然仍然有少量擴張,但已不是主流,內部的自守和發展最終成為主流。這樣的結果是,中原王朝再沒有主動吸納外族文明,本民族政治發展完全趨于一個封閉條件下的自我發展和完善的狀態,其特點就是變化的緩慢與對舊制度的尊崇。
在小農經濟的基礎上建立的中國傳統專制王朝,相當大程度上吸取了自上古以來形成的傳統政治條件、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同時對一些不適應時代需要的因素進行修改,最終形成封建時代的政治制度。這些遺產包括君主專制制度、中央集權制度、家族制度等。由于歷代王朝的要求和扶持,這些制度不斷的被強化,形成了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政治基礎。正是因為歷代王朝的支持,促進了它的進一步發展和穩固。
二、人性自私的結果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各種思潮相互碰撞,但最終勝出的只有法家和儒家。究其原因,無外是因為這兩種學說符合當時君主的要求——建設一個穩定的、君主專制的封建帝國并保證長期存在。這無疑是君主私人欲望的結果。
三、封建專制制度長期遏制的結果
中國傳統政治制度、政治思想的核心價值最終趨于內斂、自守和僵化,與幾千年的長期封建專制制度有很大關系。中國從西周后期開始,向外的擴張運動停止,轉向內守。在小農經濟的穩定性情況下,封建專制制度有了穩定的生存土壤,并且長達數千年不變。這樣的政治經濟環境必然抑制“異端”思想的產生和發展,最終使中國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成為上文所說的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