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巧鳳
[摘要]本文認真分析了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的影響因素,整理目前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這些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對館藏文物保存環境 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館藏文物;文物保存;影響因素;保存環境
文物藏品的保護工作,歷來是博物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僅是數量上的收藏保管,更是對館藏文物保存長期性的嚴格考驗。隨著對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的日益重視,館藏文物保存環境建設也鄭重提上日程,結合對館藏文物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找到改善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的目的。
一、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研究概述
(一)館藏文物保存環境涵意。館藏文物保存環境,也稱為博物館環境,主要是指與博物館、紀念館、考古所等其他文物收藏單位的庫房、陳列室、儲藏柜、展柜等室內環境中文物本身具有直接而密切關系的溫濕度、污染氣體、光輻射、蟲害和霉菌等外在環境因素,這些環境因素對文物長久保存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館藏文物保存環境,與文物收藏單位收藏保管文物、陳列展示文物、保護修復文物工作密切關聯。
(二)館藏文物保存環境主要涵蓋的影響因素。文物保存環境,可以理解為以文物為中心的周圍環境因素的總和。具體到博物館文物保存環境,或稱館藏文物保存環境,主要包括博物館室內的空氣溫濕度、光照、空氣污染物和有害生物等因素。博物館不利環境因素對文物的作用一般進行緩慢,但日積月累,其破壞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我們有必要探討博物館各種環境因素與文物材料作用的過程和可能產生的影響。1、空氣溫濕度。博物館室內空氣溫度作為單一因素對文物材料的影響并不明顯,但是由于環境中同時存在著光照、各種氣體等因素,當文物材料受到它們聯合作用而發生一定的化學反應時,溫度在后續反應中具有加速化學發應的作用。與溫度相比,濕度對館藏文物保存環境影響更大一些。相對濕度的變化對大部分館藏文物保存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2、光照。在博物館,盡管光對于人們研究、參觀是必不可少的,但對于文物保存卻是有害的,尤以光波中的紫外線為甚。研究表明,光對所有有機材料文物具有破壞作用,引起它們表面變質并加速這種變質反應,特別是紫外線對館藏文物所造成的影響。3、空氣污染物。空氣污染物的種類很多,按照污染物的性質分為化學的、物理的、生物的。這里主要談在博物館室內空氣中對文物有嚴重影響的化學污染物。按其在空氣中的存在狀態,大致可分為氣態(包括蒸氣)和氣溶膠兩大類。對文物材料危害較大的主要是酸性氣體(如硫化物、氮氧化物、鹵化物、某些有機化合物等)和粉塵,其次是氧化劑(如臭氧)和氣溶膠。4、生物危害。館藏文物除受到上述理化因素的破壞作用外,在一定條件下還會受到某些微生物和昆蟲的生物危害。
二、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研究的現狀及面對的主要問題
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研究是一項集多學科、多專業性的綜合問題。其保存周期較長,需要的人力、財力投入較大。我國近幾年對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的研究有了長足的進步,但面對館藏文物的復雜性而言,仍有很多問題需要研究。具體整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然環境對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的影響。隨著我國對文物保護工作投入力度的加大,近十年內,如首都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的建設對我國館藏工作有了很大的推進作用。但是,各博物館所處自然環境不受人為所控制,具有不可預見性的特點。目前針對自然環境對館藏文物的影響深度研究還比較空白,對這一影響的控制措施也比較有限,為博物館館藏文物的保存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二)館藏整體環境對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的影響。設施設備上,許多館舍由于缺乏妥善管理和資金來源,館藏文物長年經受著溫濕度大幅度變化和與室外污染大氣相同的環境中;一些具有環境控制設施的單位由于設備設計不到位,沒有科學的控制指標,或缺乏充足的運行經費,致使不能良好地控制溫濕度或用于改善空氣質量。建筑硬件上,文物庫房面積不足、設施條件過差。庫房區域或結構設計不盡合理,造成室內環境難于理想控制;建筑滲漏和內外冷熱差異引起室內結露潮濕,影響到文物保存安全。博物館照明上,雖然普遍具有光照強度、紫外線危害文物的知識,但燈具選擇不當、照度過高、照明燈具熱量引發展柜內晝夜溫差偏大等問題,尚未引起高度重視。展陳設施上,有些展柜加工不精,密封性較差,不能阻止柜外污染氣體的滲入。藏展材料上,裝飾材料、包裝材料、包括文物櫥柜所散發的有害物質進一步惡化了博物館室內環境,加劇了館藏文物的損壞速度。蟲霉問題上,由于局部潮濕、消毒不嚴、清潔不力、缺乏監察機制等所造成的白蟻、害蟲、霉菌生長,以及不妥當的藥物消毒對文物的影響,長期困饒著館藏文物的保存環境治理。對博物館室內裝飾和文物包裝材料的潛在威脅尚未引起足夠重視,缺乏科學的篩選研究和建立材料使用管理機制,由于對存在的問題不清,因此也無法有效控制和預防。
(三)文物環境保護科研人員短缺,技術滯后
現行的國家環境評價監測技術、儀器和規范,對館藏文物保存環境也提出了新的挑戰。館藏文物保護工作人員多數并非專業文物保護相關專業畢業。即使發現館藏文物問題,也要通知整修人員進行操作,增加了文物整修的時間,對文物保存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三、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研究的發展
(一)樹立博物館藏品預防性保護理念,努力營造基于“潔凈”概念的館藏文物保存環境。加強文物環境保護科研力度,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文物保存環境監測、評價、調控和質量控制技術,建立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監測管理長效機制,提供決策依據,保護館藏文物保存安全。
(二)建立館藏文物保存環境建設資源庫,方便文物保護領域交流經驗,建立文物保存資源庫,對文物情況進行定期追蹤。在技術手段上,開展多學科綜合研究,實現對館藏文物保存環境中的低濃度氣態懸浮分子污染物AMCS進行監測和評價,研究多種環境因素、人為因素對文物的綜合影響,建立文物保存環境的系統評估方法和模型,為博物館環境的凈化和控制效果評價提供一種新的方法和依據。
(三)加強對館藏文物保護相關人員業務培訓,建立優秀人員庫,加強館藏人才隊伍建設。館藏工作的最終執行者是相關工作人員,其業務水平的高低對館藏文物的保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國家應加大對館藏文物保護人員的培訓力度,增加國際間、行業間、專業間的業務交流機會,建立館藏文物保存優秀人員梯隊建設體制,為館藏文物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實現老、中、青人才隊伍梯隊建設。為館藏文物保存環境建設提供有力的人力保障。
結語
綜上所述,在實際中,館藏文物的自然損壞,并非一種環境因素單獨起作用,而常常是幾種環境因素相互關聯,彼此影響,綜合作用于文物。本文主要對博物館各種環境因素對文物保存工作的影響進行分析,針對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對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的研究發展做進一步展望,相信未來通過對館藏文物保存工作的深入與研究,館藏文物保存環境將向著更加現代化、規程化、標準化、可持續化方向發展,將由更加優秀的人力資源投入到館藏文物保存工作中來,文物保存工作將迎來更有希望的明天。
參考文獻
[1]胡東波.館藏文物保護中的科學與技術[J].中國博物館.2009(01).
[2]黃河,吳來明.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研究的發展與現狀[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2,24(S1):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