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 宋文龍
【摘要】控制好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質量首先是要控制好原材料的質量,其次科學配制混凝土是保證質量的先決條件。抓好工地試驗室的工作、混凝土試件合格,和易性是決定混凝土質量的主要因素,同時混凝土澆筑振搗過程是混凝土質量的主要環節。最后要想保證混凝土質量,人的質量意識也是很重要的;同時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共同努力才能保證混凝土的質量。
【關鍵詞】工民建;水工建筑;混凝土
中圖分類號:TU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5)03-115-01
一、原材料的質量控制
原材料的質量及其波動,對混凝土質量及施工工藝有很大影響。如水泥強度的波動,將直接影響混凝土的強度;各級石子超遜徑顆粒含量的變化,導致混凝土級配的改變,并將影響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變化,對混凝土的水灰比影響極大。為了保證混凝土的質量,在生產過程中,一定要對混凝土的原材料進行質量檢驗,全部符合技術性能指標方可應用。骨料中含有害物質,超過規范規定的范圍內,則會妨礙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強度,削弱骨料與水泥石的粘結,能與水泥的水化產物進行化學反應,并產生有害的膨脹的物質。如果粘土、淤泥在砂中超過3%,碎石、卵石中超過2%,則這些極細粒材料在集料表而形成包裹層,妨礙集料與水泥石的粘結。它們或者以松散的顆粒出現,大大地增加了需水量。如使用有機雜質的沼澤水,海水等拌制混凝土,則會在混凝土表面形成鹽霜。
二、科學配制混凝土是保證質量的先決條件
(一)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換算
試驗室所確定的配合比,其各級骨料不含有超遜徑顆粒,且以飽和而干狀態。但施工時,各級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遜徑顆粒,而且其含水量常超過飽和而干狀態。因此應根據實測骨料超遜徑含量及砂石表而含水率,將試驗室配合比換算為施工配合比。其目的在于準確的實現試驗室配合比,而不是改變試驗室配合比。
(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調整
試驗室所確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與實際施工條件完全適合,或當施工設備、運輸方法或運輸距離,施工氣候等條件發生變化時,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隨之改變。為保證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將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適當調整(保持水灰比不變)。
三、抓好工地試驗室的工作
混凝土質量控制的好壞與試驗室的工作是分不開的。首先使用的原材料要符合要求,特別是砂、石材料變異性較大,試驗室人員必需按照技術規范的要求,經常取樣進行檢驗,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杜絕使用。試驗室必需根據工程結構各部位對混凝土性能的要求進行各項試驗,提出性能好,成本低的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是影響混凝土強度的一個主要因素,所以,每天工地進行混凝土攪拌前,試驗室必需檢驗砂、石料的含水量,調整混凝土的用水量,以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施工中當混凝土坍落度大于規定的范圍時,不準入倉澆筑。因為若配制混凝土的原材料質量得到控制,稱量準確,則坍落度變化大的原因必然是混凝土中水量的增多,這樣則水灰比變化大,必然導致混凝土強度的降低。所以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工地試驗室人員一定要經常進行混凝土坍落度的檢驗,坍落度符合要求才能入倉。
四、和易性是決定混凝土質量的主要因素
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動性,粘聚性,保水性等多種性能的綜合表述。當混凝土拌和和易性不良時,則混凝土可能振搗不實或發生離析現象,產生質量缺陷。混凝土的和易性良好,混凝土易振實,且不發生離析,能夠獲得均質密實良好的混凝土澆筑質量。通常一些人配制混凝土選用低水量、低坍落度,強調以振實工藝來保障混凝土質量,其實這樣易產生蜂窩,孔洞等質量缺陷。實踐表明,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才便于振實,且應具有大些的流動性或可塑性,以利于澆筑振實,且應具有較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以免產生離析,泌水現象。現在通過摻高效減水劑來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
五、混凝土澆筑振搗過程是混凝土質量控制的主要環節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原材料的質量、配料準確、攪拌均勻運輸,澆筑振實成型,養護等整個施工環節中,澆筑振實成型是主要的環節。
在混凝土澆筑成型時,由于沒有振實所產生的外觀上的氣孔、麻而、蜂窩、孔洞、裂隙等質量問題,易引起重視,但由于振搗不良,所產生的內部蜂窩、孔洞所導致的內在質量問題,人們容易忽視。而混凝土內在質量缺陷,同樣引起混凝土結構物的破壞。所以,混凝土振搗應引起施工人員(特別是混凝土振搗工)足夠重視,質檢員應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使混凝土振搗良好。
施工單位對施工的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的控制,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和規章制度,質量監督機構,對施工中的主要原材料,諸如鋼材,水泥粉煤等都要經過嚴格的檢測,凡不合格品,一律不得用于工程,混凝土拌和物不合格,一律不得入倉,以確保工程的質量。試驗,質控各部門要基本覆蓋所有質控點,不但對原材料的生產,進貨,存放等各個環節進行了質量檢測,且把現場混凝土質量控制作為重點。為保證混凝土質量而運做的所有生產單位和專職職能部門,都是一個有機的統一的整體,試驗室通過對每一個質控點的檢測分析,及時把各種信息反饋給有關部門,發現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使生產過程始終處于控制狀態。為了切實解決問題,還從技術措施和管理制度約束有關部門和人員。總之,要用人的質量保證混凝土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肖強.混凝土施工[M]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95.
[2]趙軍.混凝土施工技術[M].中國海洋出版社,2006:3
[3]遲巖土建施工技術[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