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設聲樂專業的綜合類高校和音樂學院,是培養“學院派”聲樂專業表演人才的主要載體。高校聲樂教學的好與壞,直接關乎輸出人才的質量。而為了源源不斷向社會輸出高質量的聲樂表演人才,就需要不斷進行教學變革。在此,特就高校聲樂教學改革問題展開探討,希冀通過此次分析,能夠為高校聲樂教學改革帶來些許啟示。
關鍵詞:聲樂;教學;高校;改革
20世紀20年代,教育家蔡元培和蕭友梅先生在上海成立了中國第一所音樂學校——上海音專。也是從那時開始,專業的聲樂教育正式進入到我國高等教育系統中。經過近90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較為系統的聲樂教學體系,該體系為中國輸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音樂人才。認真審視我國聲樂教學水平,從整體情況來看,雖然有了質的飛躍,但是,這其中還存有諸多不妥之處。而中國聲樂教育要想長足地發展下去,就需要以改善不足為目標,本著鼎新革故的理念,進行教學改革。
一、因材施教——教學形式之革新
論語《先進篇》中記錄了這樣一段話:子路問孔子:“聞師行之乎(聽到就要去做嗎)?”孔子回答說:你怎么可以聽到便去做;當冉求又問到同樣的問題,孔子回答說:聽到就要去做。同樣的問題,孔子針對不同的學生給出了不同解答,孔子解釋:子路英勇但有些魯莽,所以讓其“退之”,冉求謙讓、沉穩,所以要激勵他。從孔子的這一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不同學生的個性(自身素養)、認知水平和能力不盡相同,而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長進,就需要針對學生特性來開展教學內容。
當下,這一教學形式已經被引入到不少高校聲樂專業學生的課堂中。譬如:“一對一”的聲樂教學形式就是這一教學形式的具象表現。就教學成果來看,因材施教的教學形式,需要從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性差異出發,去展開教學。就教學成果來看,因材施教的教學形式,在提高了教學質量之余,也為學生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奠定了基礎。
二、“私人定制”——教學內容之革新
我國近代教育學家陸費逵先生曾就教學內容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這一口號:“教育指根本,實在教科書”。聲樂課程教學內容(教科書和相應的教學參考資料等)是開展高等教育聲樂教育的中心,其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后盾”和“憑證”。目前,不少高校雖然通過“一對一”等個性化教學方式,開始大力拓行“因材施教”的教學形式,但是,一部分老師卻處于教學目標實現等因素考慮,未在教學內容方面做到因材施教,而是用同樣的教學內容去教授所有的學生。
在我國當前的教育格局背景之下,教師如若只一味關注學生個性發展,而不去關注教學目標的實現并不現實;相反,聲樂教學內容作為開展聲樂教學活動的關鍵,同一的教學內容和個性的教學形式搭配在一起,只是使得高校聲樂教學在表層形式上進行了變革,“因材施教”的效果與作用并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實現。
鑒于既不能忽略高校聲樂教學目標的實踐,也不能忽視聲樂專業學生的個性開展這一情況,聲樂課程教師在制定課程內容時,可以通過按照如下部署來進行:首先,將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教學內容設定為每一個學生的基礎學習內容;其次,根據不同學生的個人能力、對聲樂的喜好傾向,為每一個學生“私人制定”教學內容;再次,在教學過程中,養成書寫教學筆記的習慣,即:每一堂課程技術,記錄下學生的課堂表現,發現其不足,并補充到教學內容中。
三、“千匯萬狀”——教學活動之變革
高校聲樂教學的改革,還可以從教學活動方面入手。筆者認為:教學活動不應只局限于某一種或某一類,應當是多種多樣的。例如,教師既可以以發揮學生自主能力目標,將自己所教授的學生聚集在一起,開展“協作學習活動”和“研究性學習活動”。課堂活動既可以在現實中舉行,通過面對面交流與學習的方式展開;也可以借助數字網絡技術,通過語音聊天室開展在線學習活動。
開展多樣化教學活動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了實現學生從始至終的參與性,教師可以充當顧問和引導者的角色,將教學活動的籌備活動交付給學生。另外,開展交流式教學活動的目標,是為了讓學生在相互借鑒之中獲得新知識、新技能,故此,教學活動設計可以遵照“學生表現、學生自評、同學評價和教師總結”的脈絡。即:教學活動籌備期,教師可以以某一階段的學習內容為依據,制定主題式學習活動,如:民歌演唱與交流學習活動、老歌新唱學習交流活動等‘而后,根據學習活動主題,讓學生去籌備表演;在學習活動上,首先讓學生進行表演,然后,再讓學生對自己的表演和對其他學生的表演進行評價與討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性發言。
四、結語
開設聲樂專業的高校是為社會輸出聲樂專業表演人才的重要端口之一。為了保證“學院派”聲樂專業人才的質量,高校需要不斷進行教學改革。以上,僅從教學形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開設方式三個方面,就如何進行創新性教學改革問題進行探討。雖具典型性,但并未涉及高校聲樂教學改革的所有內容。在文章的尾聲,筆者再對聲樂教師提出一些建議。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博士曾經說過:“假如學校里來了一位才華出眾的生物老師,用不了多久,他的周圍就會出現一群愛好生物課的學生”。對于高校聲樂教師而言,道理也同樣如此,故此,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構架,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同樣是高校聲樂教學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
【參考文獻】
[1]李晉瑋.李晉媛.沈湘聲樂教學藝術.北京:華樂出版社,2003
[2]李首明.關于構建科學、合理的聲樂教學模式的探討——高校聲樂教學改革的一些設想[J].中國音樂.2007(03):140-143.
[2]任秀蕾.應尚能的聲樂教學及聲樂理論研究[J].中國音樂.2008(04):158-162.
[3]張建國,李勤.高校聲樂教學的“恒”與“變”[J].音樂研究.2010(05):98-109.
[4]孫興友.從普通高校聲樂教學現狀談聲樂教學改革[J].大舞臺.2013(04):182-183.
作者簡介:李燕,1979.12,女,湖南桃源,碩士研究生,講師,湖南工業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