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春艷 李云鶴
摘要:本文以語言與文化的唇齒相依關系為依據,結合高職英語教學的特點、高職學生的特點和筆者的教學實踐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習者掌握目的語,并用之進行交流。因而,為提高學生的交際語應用能力,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熟練地使用語言,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傳播就尤為關鍵。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文化傳播;跨文化交際
導言
美國語言學家薩皮爾(Edward Sapir)在談到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時做過這樣的精辟概括:“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可見語言與文化唇齒相依。語言不但是人類思維和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載體,同時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反映文化的內涵。既然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掌握語言并用之進行交流,文化在其中的作用是絕對不可低估的。本文將從高職英語教學入手,分析文化傳播的必要性與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傳播策略。
一、高職英語教學中文化傳播的必要性
(一)語言和文化的關系
如前所述,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相互依賴、相互影響。早在本世紀20年代,美國語言學家薩皮爾(Edward Sapir)(1884-1939)在他的《語言》一書中就指出:“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
語言和文化之間這種密不可分、唇齒相依的關系,表明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決定了在實際的高職英語教學中,所以我們有必要了解相應語言的傳統文化、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等。
(二)文化的偶合現象與文化差異
不同的民族在與大自然作斗爭的過程中會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體驗和經歷,因此,語言之間有共性,這被稱為文化的偶合現象。比如:英語中的“heart”和漢語中的“心”,試比較:lose ones heart to(傾心;愛上;迷戀),take to heart(關心),lose heart(灰心),break ones heart(傷心)。其次,還有許多相同或相似的表達方式,如:in the same boat(同舟共濟);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著羊皮的狼);Tall trees catch more wind.(樹大招風);break the record(打破記錄);fish for praise(沽名釣譽);seeing is believing(眼見為實);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熱打鐵)等等。
但是,由于各個國家在文化背景、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以及不同的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和歷史環境不同等方面的不同,導致了他們獨特的傳統習慣、思維習慣等,因而產生了本民族自己的歷史典故與傳說。
因為文化差異的關系,所以,往往一些外語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每個單詞都認識,卻無法理解某一短語或句子意思。如有人把你稱作“a lucky dog”,你千萬不要感覺這是不好的言辭。其實,對方在說:你可真幸運啊!
看來,語言中的文化知識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跟本族人的風俗習慣、思維方式、地理歷史等等是脫不開干系的。比如說:在美國的政治選舉中,有時會聽到類似這樣的句子:“The candidates that win are usually the ones who have green power backing them.”獲勝的候選人通常都是一些有“綠色力量”支撐他們的人?這樣是翻譯不通的。看到“green power”這個詞組,如果不能很快聯想到美國鈔票的顏色,對本詞的理解就會是一頭霧水。原來,“green power”代替的是“錢”,因為美國的鈔票都是綠色的! 所以本句話的含義是:獲勝的候選人通常都是有財團支持的人士。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要多注意將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異進行總結歸納,并系統地講給學生聽,這對學生提高學習能力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傳播的策略
(一) 課堂教學中營造文化傳播氛圍
1.詞匯的傳播,加強對關鍵詞匯文化意識的傳播
詞匯是語言中最活潑、最具生命力的成分,只有理解了它們的文化意義,才能恰當地運用這些詞匯。例如,紅色(red)對中國人來說意味著喜慶、吉祥、熱鬧,所以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節日里,往往以“紅色”點綴。但在英語國家“red”則表示憤怒、氣憤的意思。
2.語法、句法的傳播,加強對重點句子文化背景的講解
漢語句子注重意合,注重上下句間的“行云流水”;而英語句子重形合,比較注重句子結構上的完整和邏輯上的合理。
(二)加強英語文化教學內容
第一,課內結合課文,介紹相關背景文化知識。有利于讓學生認識到學英語的重要性,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介紹復活節(Easter Day):在春分后的第一個滿月的第一個星期天,慶祝耶穌復活的節日。在復活節的前一天,有著兔子會下蛋的傳說。Halloween(萬圣節):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籠(Jack-o-lantern),穿著奇裝異服,戴著骨骼面具(mask),縱情玩鬧。此外,他們還會挨家挨戶敲門,跟鄰里要糖果,嘴里會喊著“trick or treat!(讓我搞惡作劇?還是款待我?)”。鄰居們見此狀,都會給孩子們“糖果”(款待)! 多給學生講講這些有趣的文化背景知識,不但增加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還擴大了他們的視野及思路!
第二,開設選修課,英語選修課作為公共基礎英語的有效補充。合理構建高職英語選修課程體系,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提升職業適應力、提高就業競爭力。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英語文化,體會外來文化的細微之處。
第三,組織課外英語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我們可以開展以文化為主題的一系列英語課外實踐活動。
結語
高職英語教學要重視交際能力的培養和隨之而來的對其語言所屬文化有所了解。語言與文化的唇齒相依相互依賴、相互影響: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和媒介,文化影響和制約著語言交際,學習語言不可避免地接觸到與之有關的文化。高職英語所選用的教材越來越多的涉及到文化介紹和日常生活的會話題材。這表明: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傳播就尤為關鍵。在英語教學中結合所授內容,有目的地讓學生學習語言的同時進行文化傳播,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交際應用能力與學習語言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夠熟練的使用語言。
參考文獻:
[1]戴煒棟,何兆熊:新編簡明英語語言學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宇明.語言學習與教育[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