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峰
摘要:目的:總結分析神經內鏡縮孔開顱顱內血腫清除術在高血壓腦出血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70例高血壓顱內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顯微鏡下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觀察組患者接受神經內鏡鎖孔開顱血腫清除術,觀察比較兩組手術療效。結果:觀察組患者血腫清除率(90.5±1.5)%、GCS評分(9.78±0.25)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手術用時(76.5±8.5)min、死亡率0.00%、術后感染率5.71%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再出血率2.86%低于對照組8.57%,但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神經內鏡鎖孔開顱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確切,血腫清除率高,術后感染率低,有利于術后神經功能恢復,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神經內鏡;鎖孔開顱;血腫清除術;高血壓腦出血;臨床療效
顱內出血者常要進行急診手術。傳統的術式為開顱血腫清除術,該術式可有效清除血腫、止血、緩解顱內高壓、減少并發癥發生,但其血腫清除率實際僅為55%~89%,病死率卻達到7.9%[1]。還有研究報道傳統的外科手術治療顱內出血的效果與藥物治療并無明顯差異[2]。我院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應用神經內鏡鎖孔開顱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詳細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70例高血壓顱內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確診為高血壓腦出血,發病在24h。同時排除肝腎功不全、腦瘤出血及動脈瘤病史患者以及凝血功能異常、動脈瘤、血管畸形等類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齡55~78歲,平均(66.8±1.2)歲;出血量30~180ml,平均(52.5±2.2)ml;5例小腦出血,21例基底節出血,9例腦葉出血。觀察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55~72歲,平均(65.8±1.8)歲;出血量30~160ml,平均(55.5±1.2)ml;6例小腦出血,22例基底節出血,7例腦葉出血。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進行肝腎功能、血常規、血壓等檢查,接受脫水、止血、降血壓、抗感染等對癥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開顱血腫清除手術,術前CT掃描確定病灶位置及切除骨瓣位置,移除骨瓣后,將硬腦膜打開,在非功能區大腦皮層上造瘺,到達血腫腔后在顯微鏡下以雙極電凝、吸引器等清除血腫。術畢縫合硬腦膜、去除骨瓣。觀察組患者給予神經內鏡鎖孔開顱顱內血腫清除術,全麻下,切口4~5cm,骨窗直徑2~3cm。皮層造瘺后易細胞壓板牽開顯露出血腫,再以神經內鏡及雙極電凝、吸引器經過小骨窗清除血腫腔內血腫。以雙極電凝對活動性出血進行止血,以止血纖維和明膠海綿對滲血點壓迫止血。清除血腫后血腫腔內以生理鹽水灌注,憋氣60s確定是否有活動性出血點,最后以血腫腔覆蓋血纖維。完成止血后縫合硬腦膜,若腦膜缺損或壓力太大可選擇人工硬腦膜修復,避免術后腦脊液滲漏。比較分析兩組患者血腫清除率、手術用時、死亡率、術后再出血率、術后感染率以及GCS評分變化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計量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差異在P<0.05時差異顯著。
2.結果
觀察組患者血腫清除率(90.5±1.5)%、GCS評分(9.78±0.25)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手術用時(76.5±8.5)min、死亡率0.00%、術后感染率5.71%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再出血率2.86%低于對照組8.57%,但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
3.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是一種最嚴重的高血壓并發癥,常發生于50~70歲,男性略多,易發于冬春季[3]。高血壓病常導致腦底的小動脈發生病理性變化,突出的表現是在這些小動脈的管壁上發生玻璃樣或纖維樣變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壞死,削弱了血管壁的強度,出現局限性的擴張,并可形成微小動脈瘤[4]。因情緒激動、過度腦力與體力勞動或其他因素引起血壓劇烈升高,導致已病變的腦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其中豆紋動脈破裂最為多見,其他依次為丘腦穿通動脈、丘腦膝狀動脈和脈絡叢后內動脈等[5]。顱內出血患者預后與出血位置、血腫量等有密切關系。出血12h內顱內壓升高導致占位效應,壓迫大腦神經結構,若不及時清除血腫可導致神經功能障礙、腦疝等嚴重并發癥。雖然傳統的開顱血腫清除手術治療有效,但難免會損傷血腫周邊的腦神經,不利于術后神經功能恢復[6]。神經內鏡技術的發展使得臨床神經內鏡治療顱內出血的效果被大家所認可。神經內鏡顱內血腫清除術可以在直視下進行操作,能徹底止血,且微創,術后恢復快。實踐表明神經內鏡鎖孔開顱顱內血腫清除手術的血腫清除率更高,可以充分避免凝血塊中毒性物質損傷周邊腦組織,同時內鏡手術操作中可控制對大腦的牽拉,不損傷周圍組織,能有效保護血管神經,術后并發癥少[7]。神經內鏡術式還具有清晰的成像系統,大腦解剖結構顯示更清晰,血腫腔暴露更充分,術中也能及時發現活動出血點,及時止血。本組研究中,與傳統開顱手術的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應用神經內鏡鎖孔開顱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后血腫清除率、GCS評分高于對照組,而手術用時、術后死亡率、感染率等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神經內鏡鎖孔開顱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確切,且優于傳統開顱術式,其血腫清除效果更佳,術后恢復更快,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施 彥,劉傳淵,邱萬斌,等.顱內血腫微創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分析[J].右江醫學,2009,37(1): 20-22.
[2] 任永剛,王菊梅.高血壓腦出血的顱內血腫微創穿刺清除術治療[J].山西醫藥雜志,2009,38(3): 241-243.
[3] 郭 銘,羅小林,朱 飚,等.高血壓腦出血神經內鏡微創手術與開顱血腫清除術的對比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23(3): 163-164.
[4] 徐 宏,孔 剛,朱業余,等.微創穿刺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療效觀察[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4,20(5):7-9.
[5] 易明琪,張志鋼.神經內鏡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J]. 中國內鏡雜志,2011,17(8): 856-858.
[6] 魏少偉.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2,7(16):93-94.
[7] 林向東.小骨窗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J].基層醫學論壇,2012,16(25):3294-3295.